袁谭嘴角抽了抽,心中也对郭图生出了一丝不满。
这次刺杀的真正发起人正是袁谭,理由很简单,袁谭感觉自己正面多半打不过李易,就想试试暗杀的招数,虽然成功率不高,可一旦奏效,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于是,这件事情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但是在施行的过沉中,袁谭又决定把田楷拉下水,因为只要李易身死,田楷也是受益的一方,而且,万一事情不成的话,也能多一个人与他共同面对李易的怒火。
而且,在那种情况下,他与田楷纵然有着再多的旧怨,但面对李易的强势,在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会成为真正的盟友。
对于这个计策袁谭颇为自得,就连田丰虽然不喜刺杀的手段,但也肯定了这个法子的可行性。
然而,李易先是过土鼓县而不入,让他们以为刺杀无望,跟着李易回马枪又把人带走,几次波折,直到现在,郭图又将所有的黑锅全都丢在了田楷的身上。
前面的事情没有按照原计划发展,袁谭虽然意外,但也能够接受,大不了就当没有这茬便是,可郭图做的事情,却是产生了不可控的变化,就像是田丰问的那样,田楷对这件事会怎么想,是否会认为他们的这场布局,原本就是在故意骗人家入瓮?
想到这里,袁谭表情无奈,说道:“事已至此,失了信任,田楷再难与我军结盟,只是李易毕竟是大敌,我以为,田楷即便不能相助于我,也不会在此时对我军不利。”
田丰则道:“的确,以李易对青州觊觎,田楷纵然怨怼,也不会在此时对大公子发难,可是,以田楷短视,更加不会相助大公子,但这些这对李易来说,其实就是帮助。”
悠悠叹息了一声,田丰继续说道:“这次李易北上,兵马实数大概在三万人,如果必要,李易随时能从后方继续调兵,但大公子只有两万兵马,动员民夫劳役,还能再添几千,但比较战力的话,大公子知道的,正面对上李易胜算真的不大。”
被田丰点出面前形势之艰难,袁谭有些丧气,问道:“我父亲那边是否有可能继续增兵?”
田丰缓缓摇头,道:“在主公看来,继续向青州增派兵马,与李易缠斗,胜则惨胜,败则一败涂地,怎么看都是弊大于利,所以,很难有援军了。”
袁谭表情更为难看,受到袁谭影响,屋内的其他人也是心中戚戚,对将来的战事充满忐忑。
看到众人士气低落,颜良心中极为不痛快,皱皱眉,忽然朗声说道:“大公子无需忧虑,在颜某看来,直接战胜李易或许不易,但李易想顺利得胜,同样不易!”
颜良的声音洪亮威武,天生就带着强烈的自信,袁谭听了,也来了几分精神,急忙问道:“将军莫非是有退敌之策?”
颜良摇头道:“颜某虽然不惧李易,却也不能轻言退敌,末将的打算是,以疲兵之计,消耗李易兵马锐气,只要能挨到冬日落雪,东平陵不丢,届时李易纵然不败,也得退兵,我军则是不胜而胜。”
袁谭虽是世家贵公子,却也知晓军法,明白颜良说的有道理,但他脸上并没有多少欢喜,因为他也想过拖延,耗到李易打不下去,但问题是,袁谭感觉自己耗不住。
看到袁谭脸上的忧虑,颜良解释道:“待李易兵马到来之后,大公子以老卒新兵守城,我领精锐在城外设一偏营,李易若攻,我便迎头痛击,挫其锋芒,李易若守,我就主动叫阵,以我军百战精锐,三两千兵马正面列阵,李易绝非敌手,只要这般胜个几阵,李易锐气受挫,而我军士气渐渐高涨,何愁不能将他挡在城外?”
原本袁谭对颜良献计并不报太多希望,可当真听颜良说罢,发现其中没什么诡计奇谋,却极为实用,一时间很是意动。
“大公子,末将附议!”
韩猛忽然抱拳,表示赞同颜良的意见。
袁谭对韩猛点点头,又看向其他人,但其余人多是还在思索,于是,袁谭只能将视线转向田丰,让田丰帮自己拿主意。
田丰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的心情稍稍有些低落,原本他的谋划是联合田楷,共同牵制李易,耗到李易退兵,这算是一个万全之策,奈何有了变故,他的法子已经不能用了。
而颜良的献策虽然不错,但在田丰看来也只是五成把握罢了,换做平时,五成把握的计谋,田丰是肯定不用的。
奈何,五成把握貌似已经是现在最好的情况了。
暗叹一声,田丰脸上露出笑容,赞道:“颜将军妙计,此战之后,田某必亲见主公,为将军请功封侯!”
第713章 请主公亲自出战
正如袁谭一方所想的那般,李易虽然嘴上对田楷喊打喊杀,却完全没有动手的意思,只是在原地停了三天,并派出一支约莫千人的新兵占了土谷县,就继续往东平陵开进。
对于这个黑锅,田楷自然是不愿意背的,最起码不能他一个人背,于是田楷果断将他与袁谭的谋划都爆了出来,说自己是受了袁谭的蛊惑,其实并不打算害李易的性命。
之后田楷更是示意可以与李易联合,一起教训教训袁谭那个出尔反尔的小人,
李易自然不会答应,实际上田楷也只是说说,在刺杀时间暴露的第一时间,田楷就将前线兵马全都集中在了临淄,临淄对李易和袁谭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距离,这似乎也表明了田楷了真实立场,他并不愿意参与李易与袁谭的争斗。
往北走了两天,李易大军在距离东平陵只有二十里的地方扎营,这时双方的斥候已经开始交手,这才再度扎营,李易也将郭图放了,并让郭图转告袁谭,打青州是不对的,让他赶快退回河北去。
这日一大早,李易感觉到有人推搡自己,不由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然后就看到了坐在床边的来莺儿,虽然来莺儿穿着中衣,松松垮垮的,看不到身段,但经过了几天的深入了解之后,李易自是知道其中滋味其实是何等甘美,当即就要伸手去抱,准备再睡个回笼觉。
来莺儿看到李易的大手也不躲,因为躲了也没用,不过嘴上却是硬邦邦的说道:“已经卯时三颗,襄侯若是不怕被人耻笑,妾身自是不介意的。”
李易往来莺儿身上拱了拱,深吸口气,一脸迷醉,片刻后抬头,当即就笑了一声,只见来莺儿虽然语气强硬,但脸上却满是桃红,那一对眸子里更是水润润的,似羞似怨,这般风情,便是李易也有点吃不消。
感觉到李易毫不掩饰的视线,来莺儿面子薄,索性将头转向一边,李易笑了一声,拉开被子道:“乖莺儿,为我更衣洗漱。”
来莺儿虽然有些不愿,但听到李易的吩咐还是乖乖的取了新衣,开始帮李易收拾。
瞧着明显心里不服,但动作上勉强还算是听话的来莺儿,李易不由得想起了近几天的事情。
当时来莺儿真的是与他要死要活,即都便那啥了,也是一边哭一边骂他,让李易很是恼火。
于是,李易就动了点歪心思,寻思着将来莺儿的家人接到身边,那样来莺儿也就应该老实了。
来莺儿不笨,一下就明白了李易的险恶用心,说什么都不告诉李易她家人在那里,但来莺儿一个寻常女子即便有些小聪明,但如何能知道李易的心黑?
当天李易就命人放出风声,说是来莺儿的弃暗投明,这才让那场刺杀功败垂成。
起初来莺儿还不明白李易为什么这么说,反正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她也不是很在意,但等到了晚上之后,被一个照顾她的老妈子耳语几句,然后来莺儿立刻慌了神,不顾步履蹒跚,主动找上李易,求李易救她家人性命。
来莺儿已经明白,只要李易的那个消息传出去,她的家人很可能会被真正的主使之人报复,她自己不怕死,甚至就算死了内心也是满足的,可她还没疯狂到无视家人性命的地步。
所以,尽管她恨李易恨得牙痒痒,却也只能低声下气的恳求,在许下了一系列这样那样的单方面承诺之后,李易终于连夜派人将她的家人接走保护了起来,还许诺等大将军府的位置定下之后,就让她的家人在兖州养老。
在那之后,来莺儿的抵抗心思明显弱了很多,特别是在某天被李易逗得有点小崩溃,决心来一个鱼死网破,结果却发现连她的小虎牙都伤不到李易这个大恶人之后,来莺儿就彻底任命了,只是短时间内转变太大,态度上一时还有些调整不过来。
在来莺儿的服侍下,李易很快就收拾妥当,从满脑子不正经思想的大恶人成为了英明神武的李襄侯,又简单用了些早饭,便来到了议事的大帐,在那里,众多武官员早已经等候多时。
非是李易迟到,而是其他人宁肯早到一步,也不敢让李易反过来等他们。
瞧见李易脸上神采飞扬,蒯越忍不住打趣道:“主公风采是越发出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