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108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李易心中基本有了决断,但还是又向其他人问道:“诸位觉得如何?”
李易话音刚落下,张辽就第一个站了出来,道:“末将请战!”
“末将愿与颜良一战!”
“末将请战!”
紧随张辽之后,帐内武将,只要有资格的,基本全都站了出来请战。
武人本就争强好胜,现在与颜良的交手不仅关乎胜负,更关系着他们所有武将的面子问题,自然不能示弱。
那些官虽然没法子参与,但也表示了支持的态度,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们自然是不想看到李易去找颜良对决的。
看到众将积极请战,李易很满意,剩下就是人选问题了。
首先考虑颜良武艺,不求胜过,最起码要能打的有来有往,这一下子就筛掉了许多人,不算太史慈,还有典韦、许褚、徐晃、张辽、张绣、魏延、甘宁。
典韦和许褚不算正经的带兵将军,甘宁也重新编入了亲卫营,徐晃张辽是一军主将,也不合适,最后就剩下了魏延和张绣。
注意到李易的目光看向自己,两人齐齐站得笔直,生怕李易选了另外一个。
张绣更是直接,再次请战道:“末将愿取颜良首级,献于主公!”
魏延不甘示弱,也道:“这一战,末将必然打出威风,绝不堕了主公名头!”
李易呵呵笑了一声,说道:“这一战就交给长吧,张将军在兖州可是立功不少,莫要与他争了。”
“多谢主公!”
魏延大喜,急忙道谢,张绣也没什么遗憾,还笑着对魏延拱了拱手,祝魏延旗开得胜。
李易正要做具体交代,一个亲卫进来,递上一张木牒,道:“主公,刚刚颜良派人送上战书,要于正午时分,与主公一战!”
李易不禁“咦”了一声,没想到这么巧,打开一看,然后将战书递给徐晃,摇头说道:“颜良直言将在两军中央,以两千人列阵,等我攻他,似乎很有底气。”
魏延当即说道:“请主公放心,末将必然让他知道主公的厉害!”
李易瞪了魏延一眼,道:“不可大意,冀州兵马战力比你只强不弱,这样,以防万一,我让陈到助你。”
一旁陈到跨出一步,抱拳领命,然后又立刻退回,显得很是沉稳。
之后,李易又对魏延吩咐道:“既然颜良如此大胆,我军也不能输了士气,长,你即刻便去做准备,也点上两千人马,中午会一会颜良,不过你要记住,此战非是求胜,主要还是试探冀州军实际战力,胜则穷寇勿追,败则及时抽身而退!”
魏延虽然很想踩着颜良跻身天下名将,但脑子还是很清醒的,当即说道:“请主公放心,末将谨记!”
想了想,李易又对典韦说道:“点上三千亲卫营为长压阵,另外,除了走不开的,其余校尉以上将官当与我一同观战。”
吩咐完之后,李易便让魏延下去做准备,然后又议了一些其他杂事,这场军议很快就散了,最后只剩下李易与蒯越两人留在帐内,不等李易发问,蒯越就主动说道:“主公可是要问属下,为何为难太史慈?”
李易当即失笑,无奈道:“果然,我就说,太史慈是个厚道人,你为难他定是有缘由的。”
蒯越也笑了一声,然后躬身道:“主公果然慧眼如炬。”
李易没好气的摆摆手,说道:“莫要溜须拍马,速速为我解惑才是。”
蒯越点点头,然后神色一肃,问道:“今扬州,徐州兵马,有多少人不识主公面目?”
李易一愣,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蒯越到底要说什么。
蒯越继续说道:“这次战后,整个黄河以南尽数归于主公掌握,疆域广袤,何止千里,然,天下未定,地方将领手握大权,虽然如今账下将军都对主公忠心耿耿,但他们之下,难免会有愚者自以为是,不再甘于人下,特别是扬州、徐州新募兵马,有多少不识得主公,有多少不知主公威严?”
“所以,属下以为太史慈请主公出战颜良,实属上上之策,不仅震慑河北,亦能让中原之地人心安定,只是得胜太过容易,难免会有人不以为然,所以,若是有人先以徐州或者扬州兵马小败一阵,然后主公以一人力挽狂澜,如此,天下谁敢不服?”
第715章 魏延战颜良
李易沉默了。
这次的事情,他原本只是想威风一下,让青州的战事更加顺利一点罢了,却不料蒯越居然提出了一个这么尖锐的问题。
而且李易还得承认,蒯越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正常的太平岁月,有一个完整的大汉帝国在上面压着,某些人就算有帝王之志,甚至还有相应的才干,但在现实面前都得老实趴着。
可现在是乱世,天子自己连温饱都顾不住,他还能压的住谁?
于是,震慑天下的就成了李易、袁绍、李傕这些人,但他们一个个本身就是造反的楷模,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又如何以忠义教化治下之民?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掌握了一些权力的人,特别是在小区域内拥有绝对权力的人,很容易脑子一热,飘飘然生出不该有的想法,所谓的乱世出英雄,很多时候英雄就是从这些人中大浪淘沙剩下的。
蒯越正是看到了这种隐患,所以,他希望李易可以借着颜良来真正的表现一下个人的逆天武力,试想李易如果杀河北名将颜良如同砍瓜切菜,显示出比吕布还强的个人实力,那样不管是内对外都是一个非常强的震慑,足以让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家伙,特别是很容易一拍脑袋就做决定的武夫们学会用理智的思考问题。
李易看着蒯越,片刻后问道:“你便是因此,故意驳回了太史慈,然后料定魏延多半会出战,就叫他到颜良哪里吃点苦头,为我出手做铺垫?”
蒯越见李易没有否定他的想法,心中松了口气,他办的事情虽然是一心为李易着想,但也很容易叫人生出误解,好在,李易没让他失望。
蒯越笑着答道:“正是如此,毕竟主公说过,不能欺负老实人的。”
“你啊。”
李易有些哭笑不得,但更多的还是感慨,伸手拍了拍蒯越的后背,人家这次这不光是做了好事不留名,还主动背了个黑锅,这牺牲真的有点大。
看到李易面露感动之色,蒯越并没有趁机表功,而是继续说道:“其实,除去让主公震慑四方之外,属下还认为,主公一路拿下中原,无论大战小战未尝一拜,可谓是势如破竹,这结果固然可喜,大涨主公威风,但同时也是个隐患,如今全军上下都对天下诸侯存了轻视之心,特别是校尉以下的低阶将官与普通士卒,自以为已经无敌于天下的多不胜数。”
“如今我军士气高涨,但是,这股士气虽是因胜而来,却不是杀出来的,说的难听一些,甚至有外强中干之嫌,今后遇敌如果都是弱旅,我军自然继续所向披靡,可一旦遭遇强敌,很容易就会遭遇大败,且是溃败,现在天下人畏惧主公威名,不敢造次,但主公一旦露出颓势,天子一道圣旨,然后主公被天下诸侯围攻也不算稀奇,所以,在犯下大错之前,以一场不伤皮毛的小败让军中将领重新正视天下诸侯,实乃必须之事。”
蒯越说罢,便静静立在一旁,等候李易做决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