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和张辽两个军中大佬笑而不语,看上去心情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因为李易是穿越者,对手下人了解比较多,知道什么人可以放心用,什么人必须多多敲打,再加上李易本身的威望太高,任何人都没有功高盖主的可能,所以直到现在李易手下的人无论武都是比较团结的,高层之间只有见解不同,还从没有发生过刻意打压同僚,或者更狠一点,干脆给自己人挖坑的局面。
但这并不代表那些人就没私心了。
像是徐晃张辽,两人关系本就不错,又知道自己今后必然位极人臣,看李易的手段也很难有谁明显压谁一头的情况出现,自然而然的,两人之间并没有明显竞争,反而一直都是精诚合作,谁也不想为那多一分不多的蝇头小利伤了兄弟情分,更不要说让李易对他们产生不满的情绪。
只是这种坦诚的合作关系只局限在他们之间,最多在加两个一心只为李易,完全不在意功名的黄忠和典韦,其他剩下的人中,如果有人能威胁到他们的位置,两人虽然不至于下绊子,但该警惕还是要警惕的。
好在之前李易收的那些人中无论是张绣、许褚、太史慈等等,都是无法对他们地位构成威胁,他们自然不会在意,但赵云不一样,这位可是李易还未踏上仕途就开始称赞的人。
完全可以认为,李易对赵云的看好还在他们二人之上,所以,对于赵云的到来两人实在不能不在意。
万一李易一个心花怒放,直接将赵云火速提拔,没几天就跟他们平起平坐,甚至李易脑子一热,干脆跟赵云拜了把子呢?
若是发生那种情况,他们虽然不敢抱怨,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下面的许多将领也会不服,于公于私都是不妥的,好在李易几句话就把赵云怼得没话说,明显没有感情用事的意思,让他们心里松了口气,暗赞自家主公英明神武。
所以,听到孙贲出言轻视赵云,他们虽然不会附和,但也绝对不会阻拦。
“确实,主公是不会看错的,但我听说赵云在公孙瓒麾下做了一年多的主簿,与当初吕温侯那个带兵的主簿不一样,赵云这个主簿是真的在管账,啧,白马将军啊,这种活法诸位可以想想,就算赵云是真的猛将,时间久了,精气神也都给耗没了。”
接话的是苏飞,而且言语也算中肯,得到了许多人的点头赞同。
这时太史慈忽然问道:“既然赵云在河北不得志,此时趁机投奔主公,岂不美哉?”
太史慈说的是心里话,他瞧见赵云的时候很有同病相怜之感,当初他跟着孔融是何其的郁闷,而赵云的过得比他还憋屈,这实在不能不让太史慈生出同情之心,
这次却没人接话了,张辽原本想开口,但考虑一下还是算了,他只是担心李易将赵云破格提拔,却不是嫉贤妒能,不愿看到李易招揽贤才。
而且赵云在态度很微妙,对李易似乎并没有什么亲近的意思,这叫人们有些搞不明白,万一说话太满,最后李易没能将赵云招至麾下,岂不是让李易脸上无光?
几个人互相瞅了瞅,最后把目光落在了还在一旁整理书的荀攸身上。
察觉到几个将军的视线,荀攸放下手中物事,笑道:“几位将军看我作甚,荀某对赵云所知,可是远不如几位将军啊。”
张辽笑呵呵的倒了杯酒递给荀攸,道:“先生智谋,屡屡被主公称赞,此事先生若是不知,还有何人能够知晓?”
张辽很客气,相比变得越来越教条的蒯越,荀攸这个军中智囊二把手明显更被他们这些将军们喜欢。
荀攸是官,其实远比这些将军们更喜欢,也更善于琢磨李易的想法,但一般不说,因为容易犯忌讳,只是今天看着这帮将军们盛意拳拳,琢磨片刻之后,叹道:“赵子龙虽有名将之资,奈何被庸主所误,就好比张徐两位将军,当初若非追随主公,如今又会是怎样光景?所以,可惜啊,可惜。”
荀攸说罢就抱着东西走了,留下一众将军们满脸羡慕的看着张辽和徐晃。
赵云或许真的很优秀,可他运气不好,奈何?
另一边,鲁肃和张绣借口休息将赵云领走,但实际上,是李易让他们试探赵云的态度。
“子龙,既然在河北并不如意,这次南下,正好归顺主公,跟着主公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威名,将来封妻荫子,岂不胜过幽州百倍?”
“你我师兄弟二人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也未来得及切磋,但我听主公说过,你枪法造诣乃是得了师父老人家真传,还要在我之上,主公的话我自然信的,只是你想想,我师兄弟二人在主公麾下做个左右先锋,护着主公登上,咳咳,护着主公扫平天下,将来必然是一桩美谈啊!”
“你不知道,我可是对你羡慕的紧,想当初迁都,唉,说来惭愧,师兄根本就是一路被主公从洛阳给揍到了长安,那滋味,当真一言难尽,即便想在想起,也有些后怕,那时要不是主公手下留情,师兄的性命就要交代在那里了,如今能归在主公麾下效力,完全是祖宗积德。”
“可子龙你却是不同,主公还未进入洛阳,就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对你大加称赞,主公的眼力天下皆知,但说起赞誉,即便张徐两位将军怕也不能与你相比,有此机缘,再以子龙本事,将来我这个师兄还要靠你抚照啊!”
张绣嘴皮上下不停,一旁鲁肃笑呵呵的陪着,但被两人夹在中间的赵云脸上却是只有苦笑。
又说了半天,也不见赵云有明确表态,张绣只能直接问道:“子龙意下如何?”
赵云抿了抿嘴,有些黯然的说道:“云此来乃是为公孙将军做使者,岂有倒戈之理?”
一旁鲁肃摇头道:“此言差矣,主公只是爱慕子龙之才,又非让子龙与公孙将军为敌,何来倒戈之说?”
赵云摇头道:“不成的,云乃是使者,自当忠人之事,还请师兄与先生莫要再提此事,否则纵然事不能成,云也只能提前告辞了。”
见赵云说的坚决,张绣与鲁肃面面相觑,眼中都有点无奈。
在他们看来赵云这人有点太轴了,现在跟了李易那是多好的机会,换个人早就哭着喊着效忠了,可赵云就是不上路,就跟无欲无求似的。
张绣也一度想要摆一下自己师兄的威严,压一压赵云,可稍稍尝试之后,他却发现自己底气不足,早在迁都的时候他的名声被李易给搞臭了,连带着赵云也不是很喜欢他,所以张绣的师兄架子根本摆不起来。
两人又与赵云说了一阵,见赵云还是没有点头的意思,最终只能退下,向李易禀报了情况,让李易亲自与赵云去谈。
于是赵云没等多久,就再次被李易传见,不过与之前的大场面不同,李易这次请赵云吃饭真的只是请赵云,旁边连个端茶送水的都没有,甚至典韦都不在。
见李易如此,赵云不禁有些佩服,虽然听说李易杀了颜良,武艺高强,但他也不差,李易敢这么与他相见,足见信任。
想了想,赵云退出门,将随身佩剑交给了外面的亲卫,这才重新入内。
“子龙,坐!”
李易笑着问道:“我知道子龙乃是赤诚君子,断然不会行龌龊之事,又何须解剑呢?”
赵云摇头,道:“襄侯信任,是襄侯大度,云却不能恣意妄为。”
李易暗暗赞叹,瞧瞧这觉悟,正是上位者最喜欢的。
李易压下了直接说正事的想法,伸手拿起一副大筷子,夹着桌案上碟子里的菜肴与肉片往中间烧着汤汁的铁锅里面放。
赵云见状本想帮衬,毕竟他不好看着李易忙碌,只是李易请客的东西他没有见过,不好胡乱下手。
瞧见赵云注意面前的铁锅,李易笑道:“这东西应该叫火锅的,味道还凑合,我其实并不是太喜欢,不过下面有炭火不断烧着,红红火火,感觉上很不错,子龙说是不是?”
李易将涮好的牛肉片夹向了赵云,赵云赶忙拿碟子接住,动作居然有些紧张,毕竟全天下能有几人叫李易亲自盛饭?
赵云夹着牛肉也没沾酱汁,轻轻咬了一口,抿了抿嘴,然后看向李易,忍不住感慨道:“如此吃法确实如襄侯所言,看上去红火,若是逢年过节尤为恰当,而且这味道也是一绝,云从未尝过如此珍馐。”
李易诧异的看了赵云一眼,没想到赵云好这口,毕竟调料有限,火锅的味道是真的马马马虎虎,不过看赵云一脸真诚,显然不是在拍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