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111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对此,李易心中很是感慨,拿下荆州,算是他的第一阶段,而现在,第二阶段已经完成,而下一次,当他再度掀起硝烟,目标将会是整个天下!
虽然志得意满,但李易还是颇为冷静的,尤其是青州方面,暗中下了许多的功夫。
李易对于青州的定位是明弱实强,上下用人都以年轻人为主,比如陈登、周瑜、魏延、霍峻、徐盛、徐琨,还有兖州时收的几个将领。
其中除魏延之外,都算是无名之辈,即便魏延也是刚刚受罚降职,这样的阵容正常人都会生出轻视之心,然而李易却知道,其中半数都不是好相与的,只要让他们抓住机会,爆发出来的能量绝对可以让整个天下惊艳。
只是李易对这些人也有一些不放心,毕竟他们实在太年轻了,有能力,有魄力,但管理这么大的一个青州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考虑道这个问题,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李易最终决定,暂不回返,而是留下大队人马,自己与几个主要官员以及亲卫营,继续向东前进,先巡视青州,为陈登等人坐镇,然后调转方向,沿黄河向西,继续巡视,等达到河内再回返荆州。
不过,这一次的巡视不同以往行军,蒯越等人为李易准备的仪仗已经近乎与天子所差无异,再以李易军容衬托,一路威风不是天子,更胜天子
李易在中原威风凛凛,尽情的展现着他的不臣之心,而一河之隔的冀州,却是另外一幅景象。
偌大的邺城城楼,今日只有袁绍孤零零一个人,不时的将目光投向东南,神色哀伤,甚至眼中还带着泪痕。
袁绍平素是很喜欢热闹的,出入往往前呼后拥,可今天,他实在没有那个心情,因为他刚刚去颜良家中祭奠,心中难受,一个人便来了这里。
这段时间袁绍过得非常煎熬,他是真的没想到,青州的试探,竟然会是一败涂地,不仅仅折损了一万多兵马,更让他心痛的是田丰、颜良、韩猛等人的死。
饶是袁绍一直自认为麾下臣猛将不缺,可这个打击依然叫他难以承受。
擦了擦眼角,袁绍拿起酒壶,给左右两侧的空杯满上,又自己倒了一杯,向着左右举了举,然后一口饮下,虽然是上好的酒浆,可袁绍却是被呛得连连咳嗽,甚至连眼泪都流了出来。
远处的亲卫听见动静,远远的看了一眼,但谁也不敢上前。
袁绍拿起酒壶,不顾喉头间的不适,又满上,又饮,再度满上,再度饮下,如此三杯过后,袁绍猛的将酒杯掷在了地上,杯子碎裂,碎片散了一地,而袁绍自己也如同碎的酒杯一般,用力握了下拳头,最后却委顿的靠在了身后的立柱上。
“是我,是我对不住你们啊,可现在”
袁绍喃喃着,脸上满是悔恨,还有狰狞纠结。
最初得知颜良胜了李易一阵,甚至险些斩杀魏延,袁绍是非常高兴的,但这份高兴只持续了一天不到,噩耗就接连传来,尤其是确认了颜良与田丰战死后,袁绍更是怒而拔剑,要提兵南下,为两人报仇。
但是,袁绍此举立刻就招来了一片反对之声,麾下数十武,虽然也因为青州的惨败而惊怒交加,却没有一个人支持袁绍与李易展开大战。
袁绍当时很愤怒,甚至直接骂了人,可他其实也清楚,那些人的想法是对的,现在李易的力量已经明显强过了他,若是匆忙南下,必然又是一场惨败。
即便侥幸打和,那个结果依然是他无法承受的,因为身后还有着一个公孙瓒虎视眈眈。
最终袁绍无奈,只能认了青州的惨败,并在袁谭归来之后,直接叫人将袁谭拖出去打五十军棍,然后又亲自上门,为韩猛的事情向韩琼致歉。
因为有李易这个强敌存在,袁绍的脑子远比同时期要清醒的多,虽然还不知道李易到底是动了什么手段,但袁绍知道,韩猛肯定是被陷害的。
吃了这么大的亏,袁绍虽然不能直接出兵找场子,但也不会就这么算了,最近每天都在想办法给李易找麻烦。
不过,袁绍还没想到什么好主意,倒是幽州阎柔忽然联系他,说要攻打公孙瓒,请袁绍给予援手。
袁绍并不知道阎柔联系他的同时也联系了李易,考虑之后没有答应,因为李易给他的压力太大,袁绍自问对付公孙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李易那边又不会坐视他得了幽州,所以袁绍已经准备休战,打算与公孙瓒联手共守河北。
在袁绍看来,只要李易在青州与田楷动了手,以公孙瓒的心胸,必然也会视李易为仇寇,那么他与公孙瓒就有了联手的可能。
这些只是在河北的布局,是被动防御,自然是不够的,袁绍真正需要的是能够马上伤害到李易的法子,他手下的谋士们也都在参详,只是几日下来,收获寥寥,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寻常计策很难奏效。
直到刚刚祭拜的时候,荀攸写了一道妙计悄悄交给了袁绍,如今就放在面前的桌案上。
可是,袁绍只是简单看了几眼就感觉头皮发麻,急忙将册子合上。
因为许攸的法子实在是太狠,太阴毒,说是丧尽天良都不为过!
第736章 称帝?
许攸的计策其实很简单,派人过河,挖断黄河南岸大堤。
简单,有效。
可这个办法却是让袁绍头皮发麻。
袁绍有野心不假,而且他的性格也与“妇人之仁”几个字扯不上关系,纵兵劫掠百姓的事情都干过,寻常几个无辜死伤,袁绍根本不会在意。
从本质上来讲,袁绍的目的是坐天下,而不是祸害天下,如果可以,他也希望天下太平。
但许攸的计策实在太毒了,黄河大堤一挖,的确能让李易几年回缓过劲儿来,甚是可能直接要了李易的性命,但这么做的代价真的太大了。
那可是黄河,一旦决堤,李易死不死不知道,沿岸的上百万百姓肯定都会遭殃,千万亩良田也将成为泽国!
以李易的仁义名声,发生这样的惨事,他不可能放着受灾的百姓不管,而只要李易管,这个包袱就足够压着李易几年没有精力北上。
可是,真这么做的话,袁绍自己也完了。
这年头的人都有些迷信,就算不迷信,也会本能的敬畏天地,袁绍觉得自己要是做了那么丧尽天良的事情,根本就是自绝于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便没了李易,他的宏图霸业也很难成功,甚至还会留下千古骂名。
不过,许攸递上册子的时候似乎就想到了袁绍会犹豫,在后面附言劝说,如今大势已在李易那边,且双方实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袁绍唯有如此放手一搏,才有胜算,否则他日李易北上,河北武只能引颈待戮。
最后,许攸更是点出,袁绍如果实在顾忌,可以将这件事做的隐秘一些,让变为天灾,一切自然就与袁绍无关了。
有那么一瞬间,袁绍真的心动了,因为许多天来,他手下那么多人没一个能帮他想到对付李易的办法,如果放任不管,恐怕最后还真得落一个悲剧。
这样的话,豁出去跟李易拼一把似乎也是可行的,反正都要死了
纠结一阵之后,袁绍还是拿不定主意,此时在城头上独酌,既是为了祭奠青州战死之人,同时也是在思考,到底要不要不管不顾,挖断黄河大堤。
只是纠结良久,袁绍也没能得到答案。
“父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