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裴思简张口仿佛想说些什么,杜士仪又抢在了前头:“当初裴相国在朝虽说交游不广,可门下走动最多的吏部侍郎李十郎,至今始终保持沉默,不但不曾出言为裴相国的谥号据理力争,甚至裴相国拔擢之人一一被贬,他这个吏部侍郎竟也依旧一言不发,身为僚友故旧,是不是太绝情了?”
杜士仪说着便拱了拱手,继而就这么撂下呆愣的裴思简,径直出门离去了。而裴思简回过神后,发现门外已经空空荡荡,他打量着如今已经一片素裹的裴宅,突然转身折返,等到了殡堂时,他却发现裴稹人并不在此。问明之后,得知裴稹去见母亲武氏了,他不禁皱了皱眉。
裴光庭娶武三思女,是因为其母库狄氏和武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那时候是武后执政末年,这桩婚事也好歹安了武家人的心,可对于裴光庭来说,着实不是什么好选择,至少耽误了其足足五六年。即便裴光庭只有裴稹这么一个武氏所出的嫡子,可大事当前,裴稹难不成还会对武氏和盘托出?这要是真的泄露了风声,杜士仪兴许就如同刚刚所言那样全不在意,可中眷裴氏会因此得一个怎样的名声?
想到这里,他也顾不得其他了,当即直奔武氏寝堂。当他来到寝堂外头的时候,正好见裴稹从里头出来,不禁大吃一惊,连忙迎上前去问道:“道安,刚刚杜中书所言,你难道……”
“此事重大,纵使是阿娘,我也不会走漏了半点风声,叔父大可不必担心。”裴稹淡淡地答了一句,见裴思简有些尴尬,他知道裴家人素来对于母亲总有些不以为然,也没有再继续辩解。只是,想想杜士仪一字一句切入心坎的话,他这些天因为父亲去世而逐渐冰冷的心,却逐渐滚热了起来。
父亲就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他若不振作,谁来支撑这个家?
而杜士仪上了裴家忽悠……不,应该说是激励了裴稹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先行回去复命,紧跟着应付了一下日常制书诰旨,踩着点在申时回到了宣阳坊的私宅。前门进去的他换了一身衣裳从后门出来,赤毕早已备好了马匹等候。待到两人来到了兴宁坊高力士宅的时候,就只见门前十字街上车水马龙,等候求见的人不计其数。在这种龙蛇混杂的地方,一身白衫的杜士仪看上去丝毫不起眼。
“赤毕,你确定今日高力士会回私宅?”
“应当没错,高力士平日侍奉御前很少出宫,正因为打听到他今天要出宫,所以人才会比平日多这么多。平日这家中都是总管麦雄主事,虽然也有人愿意折节下交,但真正上得了台面的高官,自然不会和麦雄一介管事说话。”
杜士仪点了点头,当即和赤毕先离开了这条高宅门前的小街。主仆二人来到平日赤毕到此地来时常去的一家酒肆二楼包厢坐下,赤毕不多时就算准了时辰方再次去了高宅。这一次,杜士仪足足在这里等候了小半个时辰,赤毕方才折返了回来。
“因为程伯献和冯绍正来了,高力士没有见我,而是让人捎给了我一张字条。”赤毕从怀中将字条拿出,双手呈递到了杜士仪面前。
“颍川郡?”杜士仪念出了上头那寥寥三字,沉吟片刻便恍然大悟。高力士显然知道他差遣赤毕去见的目的,因此借助这样一个哑谜,把消息送了出来。颍川郡之名来源于秦时,而秦所置的颍川郡故地,则是战国时期的韩国,这无疑暗指,萧嵩在天子面前引荐为相的,不是别人,正是尚书左丞韩休!
“走吧。”杜士仪笑着站起身来,对赤毕颔首道,“去见尚书左丞韩休。”
之前萧嵩还对自己露出口风,说是打算引荐谏议大夫王丘为相——王丘无论是开元初年知贡举,还是其后在尚书省任职期间,一贯公允明正为人称道,唯一的缺点就是那实在不怎么样的口才——可就在其后一天,萧嵩便惋惜地表示,王丘竟然婉言谢绝了,说是自己能力不足,然后推荐了韩休。他不能确定萧嵩是否就此接受了王丘的建议在御前如此举荐,可既然高力士如今暗示了一个韩字,那么情势就很明白了。
韩休的宅邸位于长安东城墙边的常乐坊,他生性简朴,尽管开元初年便官至中书舍人,进入了高官序列,但所居的宅邸并非官给,而是自己宦海多年积攒下来的钱置办的,因此低调非常。而他又是出了名不好交游的人,相比高力士家的门庭若市,这里简直就是冷清得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当杜士仪带着赤毕敲开韩家大门的时候,门上老仆却和洛阳韩宅的守门人并非一人,还用有些警惕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着他。
“这位郎君未知有何事?我家韩左丞素来有家规,非亲朋故旧恕不接待。”
杜士仪当初在洛阳上韩家的时候就经历过这么一遭,此刻再次听到这句熟悉的说辞,他不禁干咳一声道:“还请通报一声,中书舍人杜士仪求见韩左丞。”
那门上老仆见杜士仪一身白衣,还以为是游学长安的外地士子,可听到杜士仪报名,他就立刻吓了一跳。他有些慌乱地打开门想把杜士仪请进来,可想到自家主人的家训,让到一半时又有些进退两难,最后竟是就这么把杜士仪撂在了大门口,自己一溜烟反身冲进去通报了。这一番折腾下来,等到杜士仪最终进了韩休的书斋,已经是一刻钟之后的事情了。
“韩左丞的门可真是难进。”
韩休见杜士仪这个不请自来的客人坐在面前惬意自得地品着茶,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我记得已经保奏了韦十四进御史台,说吧杜君礼,你今天找我又有何事?”
“韩左丞这话问的,难道我就不能来拜访一下前辈?”见韩休满脸不信,杜士仪便笑容可掬地说道,“无他,我还是来跑官的。”
第721章 捷足先登
能够把这样一个上不得台面的理由在韩休面前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也只有杜士仪这一个。须知韩休威严之重不逊色于宋璟,只是他素来较为低调,可那些在他下头做过事的官员属吏,全都不敢小觑了他。只看之前给韩休打下手的那个中书舍人病了的时候,别人全都不肯去当那个顶缸的,这就已经显而易见了。
“跑官……好你个杜君礼,这种事既然也被你创出新鲜的名词了!”韩休怒极反笑,一拍桌子便怒喝道,“你把我韩休看成了什么人!”
外头因杜士仪的缘故而踏进韩宅的赤毕听到这一声中气十足的怒喝,不禁吓了一跳,暗想杜士仪倘若真的把韩休给惹恼了,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然而,面对韩休的怒气,杜士仪依旧不慌不忙地欠了欠身道:“韩左丞还请暂时息怒,所谓跑官,我自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想来韩左丞应该已经知道了,裴相国去世之后,因为此前的门下省过官榜之事,物议不断,甚至门下主事阎麟之也因此坐流岭南。而裴相国昔日在门下省拔擢任用之人,以及御史台的一些御史,也因此遭了池鱼之殃,不日恐怕就要坐贬左迁。虽则是裴相国拔擢之人未免良莠不齐,可并非人人有大过,所以,我知道韩左丞素来公允,就……”
“停,你先给我打住!”
韩休终于微微色变,打断了杜士仪的话之后,他盯着这年轻中书舍人的双目打量了好一会儿,这才沉声问道:“萧相国的打算,我也听说了,可是,杜君礼,萧相国可是待你如心腹肱股,你竟然会为了裴相国任用之人说话?”
“韩左丞,我也不瞒你说,我只是不忍因人废事,更何况,裴相国任用的人,未必都是一己之私。萧相国将此事交给了我和裴侍郎,令我等罗列这些人的罪名,其中有庸碌之辈,也有劣迹斑斑之辈,自该革退出去,但也有可堪任用的人才。可我试探过萧相国的心意,他是吃了称砣铁了心,一定要把这些人都赶出京去,我也无可奈何。所以,思来想去,我只有厚颜来求韩左丞了。”
这时候,韩休终于明白了杜士仪所谓跑官的真意。他闭上眼睛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开口问道:“你交游广阔,上至宰辅,下旨至公卿贵戚,无不兜得转,为何却来转托我出面?”
“若非广平郡公已然致仕隐退再不问世事,若非源翁已然撒手人寰,我自是还有求恳之处,但如今放眼满朝,在这种事情上能够据理力争的,就只有韩左丞你一个了。而且……”杜士仪顿了一顿,用平淡的语气捅出了最重要的一个事实,“而且闻听陛下明日将下诏,将拜韩左丞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登时遽然色变。能够拜相的,大多都是尚书左右丞以及六部尚书侍郎这一层的高官,当然也有在外官任上因军功彪炳而拜相的,如萧嵩和张说都是因此最终登顶。如今满朝官员中,他虽说资历足够,可要说人望却绝不是众望所归,如李暠的德高望重,张九龄的文采斐然,裴耀卿的精擅财计,李林甫的精明能干……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比他希望更大,怎么会最终荣登宰相之位的却是他?
“你……”
“韩左丞不要问我是从哪里听来的。”杜士仪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称呼,举手一揖后便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只知道,是萧相国引荐的韩左丞。”
相比自己即将拜相,这是一个让韩休更加错愕的答案。萧嵩举荐了他?要知道他和萧嵩基本上是半点交情都没有,萧嵩为什么要举荐他?
至于萧嵩本打算引荐王丘,王丘却举荐了韩休这种事,杜士仪就不打算多说了。横竖他这次违逆萧嵩的意思,甚至拿这批人还有别的打算,确实有些对不起这位对他还不错的宰相,所以,只能在其他地方弥补弥补。比如说,好歹让韩休知道,萧嵩还是对其有引荐之恩的。
所以,趁着韩休正处于心乱如麻的状况,他就入情入理地说道:“韩左丞即便拜相,无论资历人望,总要稍逊萧相国一筹,故而这些人事,我并不是说,想请韩左丞就此和萧相国打擂台。所谓革退外放,既有出为御史,也有放诸州县佐官,更有远放黔中岭南等等恶地。我想求韩左丞的,是把这些人放在能够让他们展才的地方。比如这唐明,乃是精擅律例的法吏,裴相国却把人引为左拾遗……”
杜士仪侃侃而谈,把张兴和鲜于仲通接触过之后遴选出来的那六个人中的四个仔仔细细对韩休解说了一遍,见这位即将新鲜出炉的新晋宰相为之动容,他便知道,自己苦苦等待的这个机会,如今火候已经差不多了。
“君礼,我以前只道是你文采卓著,兼且做事兢兢业业,在外任又卓然有功,却没想到你竟不但缜密,而且深谋远虑,更难得的是能够体恤别人。”韩休终于露出了动容之色,给予杜士仪的更是少有的正面评价。他突然身体前倾,用双手支撑着低矮的案桌,一字一句地问道,“你可知道,今日你对我所言若是传到了萧相国耳中,会如何?”
“就算法不传六耳,我也对不住萧相国的倚重信赖。”杜士仪坦然一摊手,这才苦笑道,“而且,朝中倾轧,都是我所不愿看到的,二月里听闻金城公主请于赤岭立碑,分大唐与吐蕃边界,朝中尚未定何人前往鄯州主持此事,我愿请缨前往。”
韩休顿时怔住了。尽管他颇为敬服杜士仪竟敢这样在背地里援救萧嵩下死力要撸掉的人,可杜士仪深受萧嵩信赖,此举无异于在背后捅刀子。可是,当杜士仪表明心迹,竟然因此而愿意前往鄯州主持和吐蕃的和议,他不由得再次改变了自己对杜士仪的看法。
“君礼你这又是何苦?中书舍人知制诰,不知道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即的,你却……”见杜士仪毫不动容,韩休只得叹气道,“你今日所言之事,我必定尽力,但你要前往鄯州的事还是先好好考虑才是,千万别意气用事!”
当杜士仪从韩休家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时近傍晚了。赤毕牵了马出来,他正要上马,却只见不远处三五骑人策马缓驰过来,头前那人一身大红官袍,格外显眼。一眼认出那是李林甫,他微微一怔,随即便上马迎了上前。
“是李十郎啊,这么巧。”
李林甫看到杜士仪竟然会出现在这里,面上瞬间堆笑,心里却是惊疑不定。杜士仪算得上是交游广阔,这他是知道的,就连自己的表弟姜度,当今天子的表弟窦锷,和杜士仪也交情匪浅,可杜士仪和韩休竟然会有交情,这他就几乎没听说过了。要是平常也就罢了,偏偏在今天这种要命的关口,他不得不小心再小心。
“我也是一时有些事要来拜访韩左丞,未知君礼你是刚到,还是……”
“我已经见过韩左丞,这会儿正要回去。”杜士仪见李林甫脸上带笑,眼神却有些闪烁,他也无意继续再与其虚与委蛇,当即笑着说道,“时候不早,再过不多久,就该敲响闭门鼓开始夜禁了,我也该回去了。”
“好好,去年年末到现在,忙得我简直倒仰,下次再约个时候好好聚一聚。”李林甫笑吟吟地定下了一个没有时间地点的邀约,见杜士仪欣然点头后,拱了拱手后就带着随从离去,他方才压下心头的疑虑,命人前去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