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第81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难为夫人了。”
颜杲卿老半天才憋出这么一句话,觉得这样五个字无法表达心中的感激,他又补充道,“若是河北能够克复,上下官民百姓全都会感激这不世之德!”
不但颜杲卿,当袁履谦匆匆赶来,得知这样一个好消息之后,竟不是喜形于色,堂堂一个大男人竟是泪盈于睫。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朝廷的援军!
代州裴氏从前只不过是河东裴氏一分家的微末支系,一跃主理代州事务,二十年来不但明经及第的不计其数,甚至还出了三个颇为金贵的进士,最终一举摘掉了积弱已久的帽子,一直都觉得深受杜士仪恩惠。所以,此前正是在这一任代州裴氏家主的陪同下,王容方才得到了代州都督吴谦的首肯,又派使者跟从她前往蔚州,打通了飞狐陉这条关键通道。
她自知自己是一介女流,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已经完成,这天晚上,在颜杲卿之妻崔夫人宴请她时,面对崔夫人邀请她留在常山太守府时,她却摇了摇头。
“晋国夫人一路随军而行,不畏辛劳,纵使男人亦不及,可接下来只怕河北将大战连场,再跟着大军只怕多有不便。”
见崔夫人满脸诚恳,王容知道对方会错了意,当即歉意地笑了笑:“嫂夫人好意,我自然心领。接下来河北将是风云际会的战场,我一介妇人,如若自不量力,仍旧不知抽身而退,万一遇敌,不过让军中将士平添掣肘。并非我挑剔,常山郡正处南北东西两条驿道交汇之处,正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留在这里,反而让颜使君分心。现如今漠北安定,云州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我不日就将返回云州。”
听说王容立刻就要走,颜杲卿倒反而如释重负,作为河北道首举义旗的人,他很忙,而袁履谦则更忙,确实会顾不上照拂王容。常山郡作为陆路大动脉,原本对于幽州的粮秣供应相当重要。此前安禄山叛军南下,因为沿途都会劫掠州县粮库,倒不用后方供应粮饷,反而还能反哺不少物资回幽州,这些都要经过常山郡,所以积存在此的物资充沛得很。他要做的便是尽快囤积物资,同时招募团练兵。
用王容临走时的话来说,广积粮,高筑墙,只要能够守住常山,便是胜利!
而常山郡这里的好消息,颜杲卿并没有忘记命外甥卢逖抄便道前往德州平原郡,告诉自己的从弟颜真卿。
德州平原郡,耳听得叛军势如破竹的消息,平原太守颜真卿也没闲着。身在河北道看到的听到的,和朝中君臣截然不同,而他又不是颜杲卿那样,受过安禄山提携举荐之恩,更多的只是劝谏安禄山,他一而再再而三送回朝中举发安禄山的奏疏和书信不在少数,可有的被压下,有的则是被和颜家交好的人直接送回来。用长安人私底下议论的话来说,李隆基已经执迷不悟到认为安禄山乃是天下诸节度中最出色之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而且,作为杜士仪的小师弟,看到天子对于由罗希奭引起的漠北大乱竟是那样冷漠的态度,颜真卿除了心寒之外,也早早做起了自己的打算。他明面上交往文人墨客,诗赋唱和,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士,暗地里则加高城墙,囤积粮草,招募勇士,当安禄山叛军几乎席卷整个河北的时候,唯有德州平原郡屹立不倒。其中除了安禄山最初对他的轻视,也有德州地处东部靠海之地,并不在叛军主力南下行军路线上的缘故。
可即便如此,这也已经是极其了不起的成就了。因此,河北道各州郡中不愿意依附安禄山的官员纷纷来投,竟是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班子。
而从去年开始,颜真卿就通过从德州经棣州出海前往平州做生意的商人,千方百计打听平卢那边的情况。当年的碛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在被高仙芝取而代之之后,在朝中闲职上呆了一阵子就转任安东副大都护,并不是安禄山的心腹。所以,他最初的打算是交好此人,可谁知安禄山在起兵之后,就授意吕知诲诱杀了夫蒙灵察。当从信使口中得到这个消息时,在夫蒙灵察身上花费了不少功夫的他简直失望透顶,可谁知道信使又从夹袋中掏出了另一封信。
“不过使君,这一趟平卢之行,也不是没有收获的。这是平卢兵马使侯希逸的信。”
对于侯希逸这个名字,颜真卿说不上熟悉,看到信上对方自陈跟着杜士仪护送固安公主回过奚王牙帐,又是杜士仪当年在云州时的旧部,他就信了此人三分,再看到人在信上说,会联合平卢节度使府的将校驱逐吕知诲,光复平卢,他就是相信七分了。纵使还有三分怀疑,但在如今的时局之下,他根本顾不上去斟酌这些。尤其是对方还在信上指出了被安禄山指派为范阳节度使的贾循有哪些可趁之机,他想都不想就决定试一试。
所以,斟酌再三之后,颜真卿便命人去请了贾载。贾载本是邢州巨鹿郡南和县丞,但因为巨鹿郡正在叛军南下的驿道上,因此早早就落入了安禄山手中,贾载从便道出逃,辗转来到了平原郡。此时此刻,本是县廨下僚的他站在颜真卿面前,还有些说不出的拘束,可当颜真卿直截了当把那封来自平卢的密信给他看时,他先是诧异,等看完之后,他顿时觉得又惶恐又激动。
这是何等机密的消息!颜真卿竟然肯告诉他!
“我需要你去一趟平卢。”颜真卿用这句话起了个头后,想了一想便开口说道,“那边的情况我一直在探听,但没想到有这样的变化!侯希逸信上也没有提出任何钱粮上的要求,只是说需要一个名分。既然如此,那就说明他有足够的把握。可想当初安禄山起家就在平卢,伺候更是在渔阳亲自誓师,绝对不能小觑。你这次代我去平卢后,你把我的幼子颜颇带去,记得对侯希逸明说,只要他能够拿下渔阳,叛军将立刻首尾失据,届时我颜真卿会号召河北道各州县群起响应,首功就是他的!”
第1139章 朔方出兵
当王容从常山郡悄然折返易州,从原路返回代州,而后张兴仆固玚则是兵分两路,预备反攻幽州大计的时候,从安北大都护府远道而来的两万兵马,在数日前就已经全数抵达朔方夏州。乙李啜拔的元配发妻同罗夫人施那在年前得了长子仆固怀恩书信,下狠心软禁了丈夫,重新主理夏州仆固部事务。这一次安北牙帐城的这支兵马全都由她亲自出面负责安置,并供应粮秣,尽力掩藏了所有风声。
朔方灵州朔方节度使府中,郭子仪终于正式升了节堂。他正位节度使也已经有几年了,此时此刻环视麾下文武,虽是有几张新面孔,但更多的却是当年他的同僚下属。想到杜士仪昨天揪着他的领子说出的那一番话,尽管这种场合容不得半点马虎,他仍旧微微有些分神了。
“大帅的家眷还在长安,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倘若被杨国忠此辈诬陷为叛逆又如何?”
“天下公道自在人心,能够振聋发聩的喉舌,也并不是只掌握在昏君奸相之手!”
想到那昏君两个字从杜士仪口中迸将出来的时候,自己有多惊恐,郭子仪这会儿都忍不住嘴角抽搐。在这君臣父子礼法森严的时代,出了什么问题全都往奸佞横行祸国殃民上归罪,半点不敢涉及天子,更何况君明臣贤的开元盛世仿佛就在昨天。可是,李隆基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忠臣良将一个个遭屈,朝堂上酷吏奸佞横行,民间赋役越来越重,逃亡的流民越来越多,甚至于边镇冒功不计其数,将帅克扣士卒粮饷,甚至还闹出过哗变。
最最要命的是,就在安禄山高举叛旗,已经摆明了车马造反之后,朝廷的反应却迟缓得可怕,而且竟然因为安禄山一句宣言,李隆基竟是软禁了太子李亨,如今李亨已经很久没出现在人前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安思顺被人举发通敌,大宅付之一炬,同样生死不知,其家眷竟是被通缉,可如今整个关内道沸沸扬扬的传言是,领副元帅出征的哥舒翰因为旧怨,栽赃陷害安思顺!
已经兵荒马乱的时候还不忘勾心斗角,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大帅,大帅!”
郭子仪一下子被这声音叫回了魂,见满堂文武全都用充满疑惑的目光看着自己,他不禁有些尴尬,重重咳嗽了一声,却是开门见山地说道:“自从安贼叛乱之后,席卷河北,肆虐河南,都畿道危在旦夕,潼关亦是难保,可这种时候,长安城中却群魔乱舞!我已经和安北大都护杜大帅商定,即日出兵!”
此话一出,节堂中登时一片哗然。漠北大乱之后,安北牙帐城就和中原断绝了消息,尽管朔方节度使府曾经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但一直都被杨国忠死死摁了下来,据说天子也授意静观其变。如今安禄山突然反叛,杜士仪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怎不叫人惊疑?就在这时候,如今已经是朔方节度使府节度判官的杜甫突然高声问道:“郭大帅,杜大帅人在何处?”
郭子仪亲自来到节堂左右方,打起了帘子。下一刻,就只见一身金紫衣袍的杜士仪,带着虎背熊腰面色沉毅的仆固怀恩出现在众人面前,刹那之间,堂上一片喧哗,有人抢上前去行礼,有人忙着追问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仆固怀恩的昔日同僚下属则是忙着问漠北仆固部的情形。这乱糟糟的情势一直持续到杜士仪伸手按压示意肃静,才总算是恢复了起头的静寂。
“我知道大家伙心里有很多疑问,我不妨在此一一做个解答。”
这里是自己曾经当过十几年节度使的地方,下头的军将之中几乎全都是熟面孔,因此杜士仪并不讳言此前漠北大乱的某些真相,除却都播的西进并不仅仅是安禄山的撺掇,也有他的授意这一点,那是绝对秘而不宣的,其他的都可说。当他说到自己在罗希奭之事后,上了血书痛陈杨国忠以及安禄山之事,朝中天子却置若罔闻时,节堂上的文武官员不禁感同身受。得知杜士仪探知安禄山联合罗盈出兵,上书举发这件事,朝中殊无回音,大多数人都义愤填膺。
朝中不是乱臣贼子,便是奸相庸臣,这都是什么世道!
“所以,那时候我实在是气不过,便召集了安北牙帐城的诸将属官说,朝廷既然罔顾我们辛辛苦苦建城的辛劳,罔顾我们的血汗和性命,我们又何必苦苦纠缠?不若便这么冷眼旁观,看这天底下是否还有公道!后来,在得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之后,我也曾想过袖手旁观,横竖安北牙帐城远在乌德犍山下,中原不管打成什么破样子,又和我何干?想当初若不是看到朝中群魔乱舞,陛下却执迷不悟,我又何必一直呆在朔方,而后更是远去漠北!劝谏既然无用,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
这样的愤懑言辞,别人说出来也许矫情,可杜士仪少年成名,曾被人誉为铁骨铮铮,为官近三十载,凭借资历早可回朝拜相,可他却始终甘于呆在边镇,甚至连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也主动请缨,早已在将士们心中建立起了一个正面形象。就连郭子仪自己,也不禁暗自叹息不已。
“可真的想要袖手旁观,我却又觉得亏心!我生在京兆,求学于嵩山,可谓是生于关中,长于河洛,若是因一时愤懑,弃生我养我的地方于不顾,岂不是猪狗不如?非但是我,安北牙帐城中八成是蕃军,中原如何本与他们无关,可得知安禄山叛乱,我要出兵南下讨击叛贼,一时蕃军人人争先,个个奋勇,留守的兵将还都是拈阄决定的,最后还是李光弼运气不好,于是方才留下!”
说到拈阄,节堂中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很多人跟随过杜士仪的旧部都想到了那些往事。而让他们更加动容的是,杜士仪的态度,安北牙帐城那些蕃军的态度。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向了郭子仪,这位朔方节度使长叹一声,索性直截了当地说道:“想当初叛军乍起,东受降城的消息送到,我就曾经派信使去朝中报信,可结果却是遭到了一番造谣生事的严厉申斥,以至于耽误了起头压制叛军最宝贵的时间!而安贼从河北河南一路打到洛阳这些天,我也几乎是一日一书,道是漠北已无事,请求许我发兵往援关中,可结果呢?一再请命,朝中却一再严命我就地守御,这是为什么?”
郭子仪一下子提高了声音,怒声说道:“那是因为杨国忠只当叛贼是纸糊的泥塑的,不想让我朔方兵马建功,他只当朝廷大军一出,安禄山这叛军就会变成齑粉,可结果呢?如今洛阳岌岌可危,哥舒翰纵有通天本事,可只凭他因为与安思顺不和,便伪造书信陷害他,他就不是一条光明磊落的汉子,哪里能得人心?更何况麾下不是他带惯的河陇兵马,而是一堆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而杨国忠竟然觉得这样的兵马比我朔方雄军更值得信赖!和安禄山的幽燕平卢大军不同,我不是不能出兵,而是不敢出兵,我之家眷,在座不少将校的家眷,都留在长安,若是我等被大为逆贼,长安城中岂不是要血流成河?”
郭子仪到底不像杜士仪那样百无顾忌,只是把矛头对准了杨国忠。即便如此,对于朝中厚此薄彼,正当军情紧急却依旧放着朔方雄军不顾,众人仍旧群情激愤。所以,当杜士仪再次开口,告知众人安北牙帐城已经有一路大军开往河东,此刻应该已经进入河北腹地,直扑安禄山老巢,而自己这两万安北大军会与朔方兵合力往援关中,解生民于倒悬,救社稷于不倒的时候,收获的恰是清一色的赞成声。
而偏偏就在这时候,节堂之外猛地起了一阵骚乱,紧跟着一个亲兵竟是不管不顾地擅自闯了进来,声音颤抖地说道:“潼关的探马经由河东道赶回来,说是……说是哥舒翰大败,八万大军十不存一,如今业已退守潼关!”
为了获知前方的战局,利用地理优势,郭子仪派出了不计其数的斥候潜入都畿道以及河南道,此刻送回来的这个消息无疑成为了狠狠压在众人心底的一块巨石。哥舒翰大败,便意味着洛阳很可能再也保不住,同时潼关必然守备空虚,若是叛军直接打过潼关,那长安可以说就完了!
在场的并不仅仅是郭子仪和杜士仪的家眷在长安,不少出身十六卫的将领亦是有亲戚或是家小在那座大唐帝都。一想到长安被破的后果,随着一个人高声请战,应和的声音此起彼伏。
郭子仪本就借口练兵,做好了所有进兵准备,从粮秣到马匹全都齐全。由于这些年西受降城和安北大都护府的互市,朔方最不缺的就是马匹,就连步卒也有马匹代步,甚至那些身家丰厚的还有备用的战马。因此,晌午时分,当一支支兵马列阵开拔,南下京畿道时,就只见万马奔腾,呼啸不绝,那沉闷的马蹄声仿佛汇聚成了一股洪流,直要把大地震碎!
第1140章 绝情绝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