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大将是独立指挥一支部队的领导,以前一般是出战之前临时由家臣中选择信赖者委任,是一个临时职务,战前授予,战后削去。后来随着战乱状态的恒长化,这一临时职务逐渐成为了常设职务。前面说过,侍大将独立领导一军遂行作战任务,其麾下部队有统一的旗印,甚至连铠甲的颜色也有统一的要求。关东后北条氏的“五色备”就是典型,其军团铠甲分为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编成五队,独立或协同作战,想想红彤彤的或黑压压一大片冲击的情景吧,对敌军也有一种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众所周知,德川家康手下“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就以其麾下赤备闻名。作战之前,总大将会从侍大将众人中挑选前锋(先手)、后卫(殿军、后诘)等,侍大将中的重臣还可以担任旗头,紧急情况下(如与本阵联络中断等)可以率领其他侍大将军团作战。史料记载,三河时代的德川家康军就有东西两名旗头,其家臣团组织如下:
a.旗本:
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胜、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须贺康高
b.西三河旗头——石川数正(家成之侄,冈崎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亲乘(大给城主)、松平直胜(佐佐木城主)、松平信一(藤井城主)、松平重吉(能见城主)、松平家吉(吉良东条城主)
城持众——酒井正胜(西尾城主)
家康直臣——内藤家长、平岩亲吉、酒井忠利、岛田平藏、铃木信爱、铃木喜三郎
c.东三河旗头——酒井忠次(吉田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樱井城主)、松平亲俊(福釜城主)、松平伊忠(深沟城主)、松平清善(竹谷城主)、松平家忠(形原城主)、松平康忠(长泽城主)、松平景忠(五井城主)
城持众——本多广孝(田原城主)
国众——鹈殿康孝、牧野康成、菅沼贞通、西乡正胜、奥平贞能、户田忠重
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足轻大将这一称谓出现在武田信玄军中。根据《甲阳军鉴》中《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物(日本汉字,心字底)人数之事》的记载,信玄军队中有足轻大将十三人。此十三人中,武藤喜兵卫昌幸麾下有骑兵15人,足轻30人。后来以骑兵战术闻名的真田幸村、信之兄弟之父真田昌幸也名列足轻大将名簿之中。
2.游势。游势也就是游击队或者别动队,采用的是诸如破袭、伏击、夜袭等战术扰乱敌方补给线、支援战斗的小股分队,一般由土豪以及自愿参战的浪人甚至于想借机捞一把的强盗山贼组成。由于人数少、规模小,故而对战争的胜负并没有决定作用,但是由于其行动迅速、战法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也会使得被他缠上的目标伤透脑筋。
小说的资料——饮食篇
吃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只有喂饱了嘴,才能去思考。从中国到日本,多少强大的权力,都因为无法填满饥饿的嘴巴被推翻。权力首先要建立在嘴巴上,然后才能建立在脑袋上,只有控制住嘴巴,才能更好的控制住脑袋。战国时代是个物质极大不丰富的时代,原本物产就不丰富的日本,在这个时代粮食产量更是创造新低。在这个时代,人们究竟在吃些什么呢?
穷人与有钱人的食谱
我们现在来列两道菜谱:
一、小米饭、煮萝卜两块
二、大米饭、两指宽小鱼一条、腌萝卜一小碟、白水煮野菜一盅、酱汤一小碗
有人可以猜出来这两个食谱有什么关系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两道寒酸的食谱没有太大区别,感觉上应该是一个人某日的早餐和晚饭的食谱。
实际上,第一个菜谱是战国时期穷人家的早饭和午饭,第二个菜谱则是战国时期富人的早饭和晚饭。看起来,这两道菜谱一样寒酸,可战国时代的人们的的确确就是吃着这样的东西一天天的活下来。吃小米饭的农民,做梦都想像贵族们那样吃上大米饭。
战国时代的所有生活都围绕着战争,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打仗,打仗又是为了吃的更好。日本是个水稻生产国,几乎全国的农田都在种植水稻,可大米对一般种植大米的百姓来讲,却是奢侈品。
在黑泽明的电影《七武士》里,山上的山贼垂涎山下村子里的那点大米,便要在秋收的时候下山抢米。农民们为了保卫他们的大米,便拿出全村仅有的一点大米去城镇里招募穷武士来保卫村子,他们能拿的出的招聘唯一条件就是顿顿吃大米饭管够。
虽然不知道那些没出息山贼为什么不换个富裕点的地方去抢,偏偏死盯着这个穷到除了点大米什么都没有的村子,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时代大米实在是个稀罕物。后来,村里的农民也真靠着这顿顿有大米饭吃的条件招募来了七名水准参差不齐的武士,虽然这七名武士说是为了保一方平安所以不计报酬,但能吃上大米饭对他们多少也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毕竟在那个时代男人总是饿着肚子的,能吃饱实在是件不可多得的美事。
后来,武士们发现村民们将大米都给了他们吃,自己吃的却是小米饭和野菜,于是便将自己份额里的大米饭全给了村里的老幼妇孺吃。
说道战国时代日本大米的精贵,有个武田与今川两家合力攻打北条家的松山城的故事特别有代表性。
武田和今川两家合力攻打北条家位于武藏国的松山城,两军苦战多日,北条军水源被切断,眼看就要落城。满以为松山城指日可下的联合军,发现松山城的守城官兵居然在城头最显眼的地方用水洗马,本来饮水都应该成问题的松山城守军,居然还有富裕的水去洗马,这令攻方非常沮丧。最后,双方和谈成功,松山城被今川家和平接受。后来当胜利方问起洗马的事才知道,其实当时城里确实已经没有水了,士兵在城头用来洗马的是大米。他们将用盆装着的大米从马身上倒下去,远远看起来就和用水在冲洗一样。当时的士兵大都是普通农民,他们在生活里很少接触大米,所以远远看去,就算觉得可疑也不会怀疑伪装成水的物质竟是大米。
当时的时代日本粮食产量之少,甚至不足以供应全国人吃饱,一般百姓要保证不饿死,除了捞海产,就算丰年也要上山挖野菜。加上那时候也不讲究什么进出口粮食,各国都是自己吃饱了算,多出来的粮食就算烂在仓里,喂老鼠喂猪也不会想这出口给外国人换点外汇什么的。
话头说回来,就是因为大米产量很低,所以这白花花的大米就成了各地领主们特别指定的主要战略物资。农民在地里劳苦一年种水稻基本上就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收下来的大米往往全都要作为年贡送进领主的城堡,自己只能吃小米饭啃萝卜吃野菜,有的农民甚至一辈子都没尝过自己种的大米啥味道。
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占了东三省,不许一般东北老百姓吃大米饭,吃了就是经济犯。考虑到当时关东军上上下下大都是日本农民出身,估计当年领主们收走大米不许他们祖先吃的记忆还停留在他们的骨子里,如今自己好不容易混上了能吃大米的身份,便反过来小人得志,特别仇视农民吃大米
正如玉米和土豆的传入使中国人口增长,使日本人勉强能吃饱肚子的东西,是萝卜。
萝卜刚被引进到日本时只有指头粗细,经过日本农民的辛勤培育,萝卜终于变成胳膊粗细。萝卜营养丰富又易于生长,很快就成了农民的主要食物,即便贵族也对萝卜青睐有加,使之上了贵族的餐桌,而且几乎到了无萝卜不成宴的地步。
即便是有钱人吃大米,穷人吃小米萝卜,山国日本粮食依旧不大够吃。于是在上古的时候,日本人就形成了一天只吃早饭和午饭两顿饭的习惯,早上到下午要干活,所以一定要吃饭保持体力,晚上是休息时间,加上那时候人们没多少娱乐,只要早早睡觉肚子就不饿了,如此便能省下一顿饭的粮食。这样的习惯不光农民在遵守,上至天皇下至武士,几乎成了全国不成文的规矩,全国上下都在执行不吃晚饭的习惯。只不过,贵族们夜生活比较丰富,所以他们实在饿的不行,还能找点点心吃吃。
有些条件的日本人吃饭时都是坚持分餐制,每人面前一张小桌,上面摆着三菜一汤一碗饭,就算开宴会也是这样各吃各的。这些有钱人和穷人食谱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吃到一点点荤菜。不过,因为不能吃肉,所以有钱人只能在鱼和贝类上做做文章,这已经是他们能吃到的最奢侈的食品。可奇怪的是,作为岛国的日本,无论贵族还是武士,都不会放开了任意吃海鲜,他们正餐的荤菜一般只会有一条小到只够吃几口的鱼,或者几片腌渍的贝类。鱼和贝类基本上不会同时出现,一餐的荤菜只能出现一种。有钱人始终维持着一荤两素一碗汤的饮食规格,即便是几百年后统一天下的德川幕府将军,一顿饭也只会吃一道荤菜。
之所以维持三菜一汤标准,据说是因为早期日本贵族忌讳四与死谐音,所以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搞四菜一汤标准餐。
当然,有钱人偶然也会吃点别的东西换换口味。历史剧《武田信玄》里,北条家统帅北条氏康就曾经在海边享受着海风,吃大锅炖煮的虾贝等海鲜乱炖。
即便是领主,这样的美味也不是想吃就吃。一般他们在正餐意外想和点小酒什么的,能下酒的小菜不外乎就是指头细的小咸鱼,或者两块腌萝卜。战国时代的日本人忠实执行着禅宗“不妄食”的教规,正餐之外很少吃东西,当然也是没条件吃。即便再有钱,正餐时吃的鱼也只是够一餐吃的,真正的高级鱼和大鱼,只有在婚礼和过年之类的庆典活动时才吃的到。
后来开开创江户时代的德川家康,即使在统一战国乱世后吃的也还是很节俭,连鱼都很少吃,每天就吃些腌萝卜就米饭。有此他在家里遛弯,看到几个侍女在抱怨,便过去看究竟。
侍女们说:“现在的伙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小菜只有腌萝卜。”
素以待人温和著称的德川家康微笑着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爱吃,那就不要吃了。”
从此以后,侍女们作为小菜的腌萝卜就被撤销了,侍女们只能干吃白米饭。
这个故事在表现家康小气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贵为一国之主者的食谱——米饭和腌萝卜,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战国时代的是日本空前的大混乱时期,粮食产量跌到谷底,武士也经常吃不饱肚子,不少城主也时常要自己下地种粮食,他们的老婆还会带着一些人上山去挖野菜。
城主活的都那么惨,农民生活就更苦了。在日本,六公四民的税收规格,也就是产出粮食60%归政丄府,40%归自己已经成了常态,这还没算地主的那一份地租。有时候,狠心的领主会把税额订到七公三民,甚至八公二民。岛原农民起义的起因,就是领主在只生产八万石粮食的土地上收取十万石的地租。
口粮根本不够吃的,为了填饱肚子,农民拣贝壳捞鱼挖野菜,只要是能吃的东西他们都会找来吃——这还不是在荒年的时候。闭塞的日本穷人并不知道海对岸的中国有一种名为“观音土”的好东西,那东西吃下去肚子就能胀的一天不用吃东西,虽然偶然胀会死人。
饥饿在整个战国时代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武士到农民,想吃饱肚子都不是件容易事,就更不要想吃的好了。如果能顿顿能吃到本篇开头列的两道食谱,恐怕有钱人和穷人都能乐开了花。
打仗的人吃什么
战国时代的日本,虽然没规定农民不许吃大米饭,可因为大米产量少,于是产出一点也被领主收走,农民基本上是没机会吃到的。正是因为吃大米饭几乎成了特权阶层的专利,所以就有了领主为了招兵,派人扛着大米去募兵的事,当兵没别的优待条件,就是能顿顿吃上大米饭,顺便还能顺便在敌人的领地里抢抢劫什么的来贴补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