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风流

第1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一席一案,一书一笔,烤着炉火燃着檀香,秦慕白与这古案书香的斗室融为一体,颇显出一股儒雅风度。
“嘻嘻,三哥居然在读书呢!”窗外响起一串儿银铃般的笑声,四妹来了。
“丫头,明知三哥在读书你也来打扰?快进屋吧,外面冷。”秦慕白放下书本,起身拉开了门。
“呼、呼!真冷。”秦霜儿跳进门来搓着手跺着脚,跑到了炉火旁边坐下,笑嘻嘻的道:“三哥,娘今天才告诉我你被皇帝许了官儿呢,我这便特意来恭喜你!太好了,以后三哥也是当官的人了!嘻嘻!”
“傻丫头。”秦慕白笑了笑,在她冻得发红的脸上搓了几把,说道,“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
秦霜儿的脸红了一红,嘿嘿的笑道:“三哥,你以后就是吴王府上的官儿,可以每天都见到他哦!”
“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秦慕白笑道,“放心,你的事儿三哥会一直放在心上的。如果方便,也可以带你到他府上去逛逛。”
“嘿嘿……”秦霜儿低着头窃笑,脸儿红扑扑的,说道:“刚刚娘跟我聊天时说起,你也不小,该许个亲了。成家立业嘛,男儿无妻就好似树儿无皮。”
“这事儿再说吧,我现在没有这打算。”秦慕白微笑道。
“娘却好像挺上心挺着急的。”
“我会跟她说清楚的。大丈夫何患无妻,小妹你说呢?”
“嘻嘻,三哥果真是变了,勤学向上而且好有自信哦!不错不错,这才是好男儿!我若是别家姑娘,也定会喜欢三哥这样的男子的。”
“那意思是,你现在不喜欢你家三哥了?”
“嘻嘻!那不同嘛!”
兄妹二人聊得正开心,门外有府中下仆说道:“三少爷,有客来访。”
“谁来了?”兄妹二人情不自禁的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想道:莫非是吴王?
“回三少爷的话,来客自称是太常寺太乐署的署令,姓曾。专程前来拜访三少爷。”
“哦,来学琵琶的!”兄妹二人异口同声道。秦霜儿眼睛一亮,笑嘻嘻的道:“我倒是忘了,三哥你好似学得了一手绝妙琵琶,连皇帝也称赞不已。你教给别人也是教,怎么就不先教给小妹呢?”
“当然没问题。”秦慕白起了身,“但现在,我要先去见见那个曾署令。”
太乐署,是太常寺的下属机构之一,专门负责提供宫廷音乐。太乐署署令,从七品下,比秦慕白这个从七品上的亲王府东阁祭酒,低了半级。
因此,曾署令进了上柱国秦琼大将军的府第,都没敢说求见秦叔宝,在客厅里也跪坐得端端正正,目不斜视战战兢兢的等秦慕白到来。
“让曾署令久等,在下失礼了。”秦慕白在他对座坐下,微笑。
“下官曾宏友见过秦祭酒。”年过四十的太乐署署令,挺直了腰竿拱手正拜,低眉顺目的说道。
“曾署令不必多礼,在下是晚辈。”秦慕白拱手还了礼,说道,“不知署令屈尊来访,所为何事?”
“下官奉陛下口谕,特来拜师求艺,学弹琵琶。”说罢,曾宏友站起了身,抖擞前袍拜倒下来,对着秦慕白就要行拜师之礼。
“且慢!”秦慕白可不习惯老是这样的拜来拜去,就更不用说是一个老者来反拜自己了,出声将他他叫住后说道,“我说过了,我是晚辈,岂能受署令大礼。既是陛下有旨,为臣者自当遵命行事,我教你琵琶就是这拜师礼就免了吧!”
曾宏友略一怔,这才抬眼看清了秦慕白,不由得心中犹疑起来:听陛下说,秦家三郎一手琵琶的绝技堪称惊艳,在我朝绝无仅有,让我谦虚礼敬的对待他,不可唐突无礼更不能倚老卖老。若非是出自陛下之口,君无戏言,一定无人相信。因为秦叔宝家的三少爷,历来只有纨绔不肖之名。现在,却感觉他贤达知礼,与传闻并不相同呢?奇怪……
第13章 门庭若市
秦慕白早料到皇帝会有这一手,他贵为帝王自然不好向自己拜师学艺,派个七品的小官儿来却是无妨。秦慕白也没想过敝帚自珍秘不外传,独乐不如众乐,自己不经意的一点才艺,改变和推动了贞观时代的琵琶演奏技艺,这件事情本身也是挺有成就感的。
不久,琵琶取来了。秦慕白先行演奏一曲,曾宏友自然是全神贯注的侧耳倾听。
一曲终了,曾宏友彻底呆愣,眼睛都直了。
“曾署令,你怎么了?”
“啊?!”曾宏友恍然回神,脸色似乎有点苍白,“果然、果然!陛下果然慧眼独具诚不欺人!秦祭酒,你这手琵琶绝技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下官浸淫琵琶曲乐三十年一向颇为自负,现在也不得不心悦诚服自叹弗如!学无长幼能者为先,下官、下官一定要拜你为师,一定!”
说罢,不由分说的跪拜于地,行起了师徒之礼。
秦慕白只能摇头苦笑:“罢了,随便你。你既然也是这方面的大行家,想必也不需要我手把手一步步的来教你——我就教你这独特的指法吧!”
“学生拜谢老师!”曾宏友倒是不含糊,面带喜色的拱手谢恩。
皇帝有旨令下达需要完成任务是一回事,曾宏友本身也是个喜好音乐的人,能学到秦慕白这手独一无二的绝技,自然是高兴。再者,在封建王朝,历来都是上行下效——皇帝喜欢什么,下面的臣子和百姓也会竞相效仿,引为时尚和潮流。
就比如,李世民这个皇帝出身关陇军事贵族,从小就精熟于骑射武艺,本身也是个南征北战得到天下的马上皇帝,当了皇帝后也不忘武事,经常带着一群勇士在殿前拉弓比箭——因此大唐天下尚武,民风果劲。
李世民喜好书法,一手“飞白书”独竖一帜,堪称当代独具特色的书法大家,经常带领一群臣子品书论字,一时朝野上下蔚然成风。因此全天下人无论贵贱老幼都精研翰墨,大唐王朝一时洛阳纸贵。
就连李世民风流好色,天下人也竞相效仿,以至于大唐民风开放,于男女闺房之事并不避讳,贞操观念相对淡薄。这一点,连21世纪也未必能比得过。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封建王朝,皇帝就是引领天下风尚独一无二的“流行天王”。
皇帝喜欢音乐独衷于琵琶,天下人皆知。谁能弹得一手出类拔萃的琵琶,自然是大好的事情。
因此,曾宏友没理由不开心。虽然四十多岁一把年纪了,仍然心安理得像个小学生一样虚心谨慎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秦慕白,专心致志的学习了整整大半天,方才千恩万谢的拜辞而去。
接下来的几天,府里倒是安静没有其他闲人来访,连吴王李恪也没有再度登门。朝廷的正式任命书还没有下来,秦慕白也不着急,每天过着很有规律的生活。黎明即起练习武艺,在房中与秦叔宝切磋讨论枪箭之术,然后潜心读书。再就是陪着母亲和妹妹聊天叙话,教小妹弹琵琶。
曾宏友拜了师,又是奉旨办事,不敢不勤谨,每天必定午时初刻来学艺,未时三刻后离开。数日的苦练,他已将琵琶指法给学得差不多,算是圆满出师了。
两天之后,一向门可罗雀的秦府,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大清早,府里就闹腾上了——来了一群宫里的宦官宫女,都指名道姓要见秦慕白,说是来拜师学艺的。
秦慕白的头都大了,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事儿闹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