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第37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同样搏杀了一夜的曹军士卒,看到己方的数万大军源源不断地从对岸行过,直逼阳平关后,心中又会升起一股怎样的激动?
震慑敌心,扬己军威。
徐晃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身侧的中军司马闻言一窒。低声道:“将军,一路疾行军后全军将士必然精疲力竭,若届时与刘备军相遇,恐与战不利。”
“哈哈哈——”徐晃于马上一阵大笑,扬鞭指点身后的山峦,“此大好屏障,非仅刘备军所能有。我军同可据之。”
“兵马疲惫又如何?上山休整就是,能挨得何事。”徐晃豪爽的笑声传出了老远,慢慢的才低沉了下来,一脸狞笑地望着东方,“刘备军若敢来,本将军还盼能大杀他一阵——”
三万曹军精锐,且还依仗着高山,备居高临下之势。刘备军除非是同样据守紧要山隘不出,否则,若是集兵山下来以图围困徐晃、文聘,至少也要拉出个同等的数目,如此才能抵挡得住曹军的冲击。
而这边要真是打到这个境地,徐晃、文聘就根本无需担忧胜败,因为他们为曹操牵制住一半的刘备军,又切实的对阳平关守军产生了巨大震荡。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胜利。
那中军司马自然明白自己这支偏师的意义所在,当下领命,恭手退去。
“徐将军,兵马都已经渡过。”中军司马退下后不到半个时辰,殿后的文聘就带着一群亲兵找了过来,三万曹军到这个时候已经全部渡河。
“仲业兄,劳累劳累!”,徐晃还是很恭谦的,对文聘始终以礼相待,言语中虽也有高傲之色流露,却都是惯性使然。就他本人而言,还是极客气的。
徐晃待文聘是客气,那文聘待徐晃就是小心,言语间慎之又慎。但不可否认,徐晃的这番作为,也是再让他心生感激。
君不见那张绣、张燕之辈,在许都虽然位高爵显,行事却都是一万个小心,与徐晃这等曹氏的心腹重将完全没得比。
二人一通客套后,各自归队却还和之前一样,一领军前,一押阵后。
汉水是一条大河,河水充沛,两侧的冲积平原本应很宽广,但因发源于山区,上游又多是在山岭间穿行,是以阳平关以西的那一段河道,除去两侧的细窄水畔外,其余的依旧是起伏不定的山峦丘陵。
刘宪之所以把关平部安放在这里。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这些高低不平的山峦丘陵,对于惯于平地作战的曹军来说自然是一道阻碍,可对于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无当飞军而言却是不在话下。
关平奉命驻守汉水南岸,自然是晓得敌我兵马的优劣所在,所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利于曹军行进的沿河水畔。部署在米仓山下不远的鄂焕以及中间金牛峡的王平部,就是他放在上中两段的哨兵,而余下的三部兵马则全部囤积在阳平关以西十里的大林湾。
大林湾向西不远处便是汉水与其重要支流丹江的结合点,水流大增,冲击力加强,得来的结果就是眼下的这个大林湾滩头。
相比较其余的水畔沿岸,大林湾的地势无疑要开阔许多,因堆积作用产生的滩头同样使得激荡的水流为之一缓,是阳平关附近最为理想的一处渡河口。
曹军若将此处占据,兵扣阳平关对岸自然不在话下,便是打不到定军山,也可退回固守,将此地作为一处囤积点。含而不露,既可捆住刘备军一半的手脚。
因为大林湾可做渡口,能将北岸曹军的大批兵马快速转移到南岸来,单是如此就可对阳平关整体防御形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关平自从屯兵此处之后,就一直在修筑营寨,北起大林湾滩头,南至山岭群峰间。如横切一刀将水畔拦腰斩断,刀痕连绵将近二里长,一直延伸到南面的山地中。
快马飞报把曹军渡水的消息传来,关平立刻着手在各处出入口设置陷阱和障碍。大林湾防线拖得有些长,尤其是从滩头到水畔这一小段,将近一百五十丈宽,均无险可守。如此关平就只能加强木栅栏的坚固度,增设哨楼,和在围墙外加设陷坑等障碍物。
关平、张嶷、马忠,三人策马驰上一个小丘之顶,俯视整个大林湾防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