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冒顿单于开始,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第一次在对阵中原农耕文明时期占据了上风,到现在四百多年过去了。蒲头敢发誓,自己是第一个被那些小小的推车搞得灰头土脸的人。
那不被人看在眼中的小推车,却可以挡下骑兵冲锋中的马蹄,而且灵活轻便,哪里有了缺口随时都可以补上。
损失了两千人,甚至是三千人也未必没有可能。蒲头看着斜切过汉军军阵,然后绕圈返回的族人兵将,那真是心痛如刀绞一般。
“放箭——”浑弥图大喝一声。蒲头可以坐镇后方不亲自出马,他却是不可以,实力决定一切,决定你的身份更决定你的地位。
眼看着前面秃头部落惨痛的下场,浑弥图心中没有感到久违的愉快,而是一种沉甸甸的煎熬。
还好,秃头鲜卑部的冲锋已经带倒了所有的大盾和旌旗,当面的汉军军阵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放箭,再放箭。只有依靠齐射,折掘鲜卑才能度过今日的这一劫难。力争在近战前,能压得汉军抬不起头来。
与平地射箭相比,马背上的骑**准度无疑是更差,虽然一般性的骑射不过是能保证自己在射箭的同时不在马背上掉下来,并把箭矢射到一个大致的范围内即可。反正小股骑兵骑射向来都是以骚扰为主,大队骑兵群骑射却也没必要太讲究准确度,这就像大队的步弓手一个样子。
与刘备军装备的长弓、硬弓相比,鲜卑人使用的弓箭在射程和威力上都要弱上一分,可骑射是可以借助马力的,接着马力同样的弓箭,射程上却能比在平地上超出一截去。这就像是城池攻防战时,城头守军的弓手,其射程永远会超出城下进攻一方的弓手。(原因大家都知道)
如此一来,两方的远程打击范围大致相等。而不同的是,刘备军一方身前都有槁橹、大盾护身,甚至连头顶都有防护。而鲜卑人却是白亮亮的站在箭雨之下。
随着距离的缩短,元戎弩兵再次登场亮相。在与鲜卑人的厮杀中,元戎连弩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一件作弊器,每当它出现的时候都意味着“敌人”的大量被杀伤。
绵绵不息的破空声中,汉军步弓手和元戎弩兵地箭矢就像密集的暴雨,向着鲜卑人的骑阵疯狂地倾泄下来,鲜卑人身上单薄地皮甲根本不足以抵挡锋利的箭簇,而志在近战的折掘鲜卑,其密集的阵形几乎让攒射、平射而来的箭矢箭不虚发——
鲜卑骑兵就像被收割的野草,一片片地倒了下来。
“该死!”汹涌而进的鲜卑阵中,浑弥图狠声大骂。睚眦欲裂,却也别无他法。他麾下的五千骑已经冲刺到了进前,这时候如果收兵只会让阵形乱上加乱,到时候茫然不知所措的鲜卑骑兵只能成为汉军的箭靶。
现在摆在浑弥图眼前的活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冲上去。然后再考虑,到底是用战马的铁骑踏破汉军的军阵,还是如蒲头麾下的兵马那样绕着阵前斜斜的切过去。
“切过去,斜切过去——”浑弥图的叫喊就像是一匹受了伤的孤狼,浸透着无尽的悲哀。逃过箭雨洗礼的鲜卑骑兵怒睁着血红的双眼,就像受伤的野狼跟着狂乱地嚎叫起来,却也没人会傻到挥舞着弯刀向刘备军的盾阵恶狠狠撞去。
那可恶的独轮小车阵,无数鲜卑骑军在心地骂道。现在的他们若不想经历巨量的伤亡为代价,实在是很难突破到刘备军阵前。
如刘宪在开战之前的预料一样,鲜卑骑兵发起集群冲锋,能够突破独轮小车阵冲到阵前的——没有。
第四卷征伐天下三百二十章
三百二十章
内部的不团结,人心不齐。各思自保实力,这便是眼前的这支鲜卑骑军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换位思考一下,便是刘宪也不愿意拿自己的人马去给别人开道。大草原上信奉的是实力第一,人多马壮才能生存。否则的话,面临的后果就只能是一口被别人吞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蒲头才会在开战前命令手下兵马虚假相应,而浑弥图也才会在承受了大量伤亡之后,浑然不顾蒲头之前的军令,即刻下令全军斜切。
刘宪在开战之前曾下过预料,鲜卑骑兵可能会发起不止一次的集群冲锋,但能够突破独轮小车阵而冲到阵前的——没有一个。
一千辆独轮小车整齐排列,单是完全破开它们,没有一两千骑的伤亡折损那也是拿不出来的。况且,刘备军的步弓手和元戎弩兵也都不是木胎泥塑,配合着作为路障的独轮小车,两厢结合,杀伤力无疑极是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