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末将不知,并没有从他们口中问出,但想来不会是曹彰、牵招这些武将。”
“王凌!应该是他。”刘宪同样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可猜上一猜却是有几分把握的。能想出如此破局之法,将几乎要变成一片散沙的鲜卑诸部联军再次统一捏合在一起,若梁习不死,他可以算作一人。现在他已经死了,那就舍王凌而别无二人。
月前偷袭乞伏司仁三万联军的那一战,没有抓到王凌是刘宪心中的一大憾事,他在动手之前并不知道王凌这个人物竟在联军之中,否则未必不能生擒了他。
放走了一劲敌,实在很可惜!
“上将军,那我军如今该如何应对啊?”稍后赶到的利鹿狐心神忐忑的向刘宪问道。北面即将到来的可是十几万大军,如此规模的军力,只要想一想他都感到心骇神颠。
错非赤木口三关已经筑成,刘备军战力也是不俗,而且自从与鲜卑开战以来。在刘宪的指挥下刘备军屡战屡胜,未曾有过一败。这些过往的事实让利鹿狐稍微具有了些信心,否则他现在脑子里想的就不是拒敌,而是该如何才能保住性命了。
“呵呵,这有何惧?联军虽有十多万众,可他们都是骑兵,你们见过用骑兵攻城的么?听说过那座重兵把守的要塞城池被人用骑兵攻破的事情么?”
刘宪并不太过在意。曹军和鲜卑人的联军虽然强大,可那是在野战,轮到攻城他们比步兵差远了。
赤木口从修筑到现在,时间都过去三个多月了,虽然比起阳平关这般的坚城来差的还很远。可用来抵御骑兵的进攻却是绰绰有余。更何况他手中有整整三万人的步军守卫。
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到眼前的鲜卑族,事实上他们都有用骑兵攻克坚城的例子。但所有的攻城战中,汉军守卫兵马却从没有超过五千的,更不用说有整整三万步卒和不少于八千的可战骑兵。
游牧民族的绕城奔射和聚土筑坡,手段简单,可对于兵力缺乏的守城之军却是很有效的打击手段。可现在问题变成了刘宪不仅有城墙可持守,他还有足够多的兵力去守卫和打反击。
即便是双方横下心血拼一场,想要攻破赤木口三关,联军所要付出的伤亡怕是把他们全部都填进去都不够。
“上将军——”正在说话间,向宠的声音突然从帐外响起。
昨日军议之后,刘宪遣他去部署兵马和相应的守城用具,军械军器,直忙活到了现在才算完事,滚木礌石、火油、箭矢等物就不用说了,那些平日收进府库中的床弩、投石车也都已经部署齐备,就等着关外联军来近。“上将军,不知可否有李司马及子怡(白寿表字)他们的消息?”
“呃……”刘宪一阵短语。只余向宠满面的焦急……
————————————分割线——————————
“李将军!!!”陈大元愕然,李锋不回赤木口怎么会在这儿?还是在眼下这样的要紧关头?!
烽火台的守兵和斥候营虽然不属于一个建制,可两家的关系却是极其的亲密。可以说,大小数十个烽火台中的几百守兵最最熟悉的就是斥候营的斥候探骑。
或是情报传送,或是补给运输,都是由斥候营来做的。不过陈大元等人地位低下,之所以能认出是李锋本人亲到,那还是因为在一个多月前他们接待过一趟李锋亲率的斥候小队,这般在此时才能认出。
“你们怎么还没回赤木口?”陈大元糊涂了,李锋可是将军一级的人物,不该回轻身冒险啊?再看身后那六人,其中五个一看就是斥候营中的精锐,剩下那个却怎么看都像是位世家公子哥。
“别提了。”翻身下马,李锋好喘了一口气,“晚了一步,门被锁死了,只能望山这边跑了。”就是因为休息的那一夜,如果李锋一行人能够早出发一个时辰,他们也可以从西面或是直接走直路赶回赤木口。偏偏是晚了一步,从西边通往赤木口的方向被一队数百人的鲜卑兵马给封的严严实实。
他不敢冒险冲阵,所以只能带引着白寿六人重新转向西边,那里有数十个烽火台。或是建在山峰顶部,或是建在悬崖峭壁,亦或是如眼前的这个一样建在沟壑重重之所在,个个都称得上坚城壁垒,且储备的粮食也足够多。
李锋最初是想把白寿带去角麓山烽火台的,那个烽火台立于角麓山的崖壁处,人马有整整一个编队五十号人。可脑子冷静下之后,李锋觉得自己想歪了。
所谓是树大招风,角麓山烽火台固然地势优越,易守难攻,兵丁人数也多。可相应的也更会招来鲜卑人的攻打。那角麓山高有七百多米,从烽火台上往下看,可以说南北百里的动静都能尽收眼底,鲜卑人肯定不会放过的。而且角麓山烽火台建在了崖壁边上,被攻破的时候除了杀身报国或是缴械投降外,那是想跑都跑不掉。
思来想去,李锋就把目标盯在了西流沟烽火台,这个烽火台人少不假,可相应的目标也小。而且正因为它小,守兵少,七个人的力量加入才会更让这个烽火台实力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