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第71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就在他们刺杀首排骑兵的时候,吴懿早已经破阵而入。七八支刺来的尖枪被他手中长枪一卷,顺势一甩顿时扯飞出去了五六杆,丈二长枪横扫挥洒间挡在他面前的曹军第一道防线已然告破。
第二排的刘备军骑兵没有再投出致命的投枪,也在此时跃过前排人马,撞进了曹军的圆阵。
土坡固然减弱了马匹的冲击力,然马蹄踏践时依旧不是人力可以抵挡的,被撞到的曹军纷纷飞向后方,而几匹倒下的战马也翻滚着,在密集的人群中碾出一条条血沟。
战马倒地的骑兵除了少数几个幸运儿外,多半是横尸当场。他们毕竟不是武力超群的骑将,与吴懿相比差得太远了。
失去冲击力的刘备军骑兵立刻闪向两边,从马上摔下来的生还骑兵也都连滚带爬地向两侧避去,让后面高速冲击而来的第三波骑兵从他们撕开的缺口连绵驰入。
第三波后是第四波,这也是最后一波骑兵,共有一百人。
一百铁骑向着已经后退了不少的常浩、朱固冲击,排山倒海的气势瞬时压垮了当面的曹军,在他们身后,第一波、第二波、第三部余留的骑兵依然又一次组成了冲击编队,领头的则是刚刚从右翼杀出的吴懿。
冲锋然后闪开,后排跟进,然后继续冲击;再闪开,后排再跟进,之后继续再冲锋……小小三百多骑此刻却是如惊涛拍岸,滔天巨*连续拍打在曹军残兵所组成的阵地上。
七次冲锋,刘备军就把曹军的圆阵从边缘撕裂到核心,第八次在吴懿的亲帅下一鼓作气把圆阵撕成了两半。
常浩、朱固眼看不好,顾不得招呼就各自跳向了一边。朱固顺着山坡打了几个滚才停下来,眼睁睁的看着曹军大旗被一个身着明光铠的刘备军大将横扫一剑砍倒,摇晃着轰然倒下。
“一群阿猫阿狗,也想挡我!”吴懿心中冷声咐道。
黑色曹军大旗倒下的瞬间,三百刘备军骑兵高声欢呼起来。他们知道,在这一刻起曹军有秩序、有组织地抵抗到此为止了,他们赢了。
“一切都结束了”,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的曹军士卒当即乱作一团,然后四散逃离而去。先前支撑他们的既有曹军的荣耀,也有常浩、朱固这样有身份的大人物的坚持,还有他们自身求生的意志。现在大旗倒下了,每个曹军士卒都感到最后的希望被无情地击碎了。除了逃跑,除了投降,除了死战,他们再无第四条路走!
能有一丝生还的可能,谁也不想去死,所以七成以上的曹军残部选择了溃散而逃,他们还有战斗力,却已经没了战斗意志和信念!
常浩惨笑一声,单手撑地跪起,半张脸上都是沙土,全身都狼狈不堪。难道就这样简单的败了么,然后像丧家之犬一般被人追到身后一刀砍死?
单膝跪地的常浩猛地从地上拾起了一把环首刀,白刃笔直指向前方,光滑的刀身还能映照出身后那些丧家之犬一般地被追逐的残兵败将。
“老子不逃,想要爷爷的首级,就亲手来拿!”作为一名曹军老人常浩是绝不会投降的,这不仅是因为感情、忠诚,更因为曹军的军制。常浩的全家都在邺城,在所谓的“曹魏诸侯国”的国度邺城。
曹操去年做了“魏公”,他把冀州最富饶的十个郡圈做了自己的“封地”,而魏国的国度就在当年袁绍的老巢——邺城。
按魏军军制,所有中军所属,其家人一律迁至邺城,可以说是一种光明正大的“留质制度”。常浩现在虽然属于雍州曹军,可在半年多前他还是曹操中军中的一名中层将领。
绝不会像丧家之犬一样逃走!作为一名将领,常浩有他自己的骄傲和坚持。
弹身而起,常浩一步跃向了大旗的方向,一篷耀眼的刀光如影随形,他身旁的十几名曹军一愣之后,也都拼命呐喊着跟随而上:“不逃,不逃!”
在强悍的曹军中做到建威中郎将,常浩的武力已经算得上二流,对付些小兵当然是挡者披靡,势如破竹。
“喝——,匹夫休狂!”大喝一声,吴懿策马杀到。
ps:《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中说:“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而按照汉朝时把冀州划分为:“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乐陵国,平原郡,清河郡,阳平郡,广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这样几个地方。也就是说差不多整个冀州都是曹操的了。
第四卷征伐天下三百五十三章锦马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