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部的五万兵马,留在左冯翊的只有一万人,剩下的四万人马全都拉去了河东,可即便如此依旧不能让刘宪、张飞、庞统三人安心。毕竟曹军的主力人马又几十万之巨……
“备自成都北移之时,就已经传令荆州,着云长从麾下挑选出一员善水战之将,再从荆州水师中选出五千精锐。一起北上长安。”刘备两眼中精光一闪,“如果我军能在一年之内,在长安附近筹建处一支五千人的精锐水师,那么即便是现在河东失守了,想要再夺回来也会简单很多吧!”昆明池等湖泊附近有的是能够立刻用来制作战船的木料,有兵有将又有船,想拉出一直善战的水师来还不是轻而易举?到时候整个大河上下都将是这支水军的猎杀场!
刘备、诸葛亮、法正等人商讨的策略方向与刘宪这些前线将领担忧的到底是有些不同。他们没有收到大战气氛的影响,脑子里只是简单的把长安之役的最终结果“定”一下。然后,眼光就全移到了如何占据并州,威胁曹军河北腹地的这方面了。
对于河东郡,或许是因为有了即将到来的那支荆州水师做底,便是谨慎如诸葛亮也没有太过去关注它的得失。
因为如刘宪之前所言的,如何河东之地无法固守,那么倒不如转头那目光投向北线。现如今西部鲜卑已经全部臣服于刘备军麾下,而军中又有了马超、庞德、阎行、成公英、马岱、马铁、马休等一大批惯用骑兵作战的西凉骑将,如此有利局面不加以利用岂不是太过可惜了?
刘备、诸葛亮等人,对于马超等西凉骑将信心十分充足,也自认有足够的手段和把握降服住他们,而不得反噬。
如此,在他们之前商定的策略之中,进攻并州的主力是塞北、河西的骑兵,而不是集结在关中的步军。
诸葛亮甚至准备把那五千荆州水军一分为二(是在击溃曹军水师之后),一支偏师随从游弋与河套附近的大河水面。
一是,可以为北线骑军兵团输运物资给养;二是,可以在关键时刻快速搭建渡水浮桥或是载运北线骑军兵团渡河;三则是,可以全力封锁住河套附近的河水水面。
如此在大军进攻五原郡的时候,是十分有助力的。一支水师,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把五原郡驻守曹军沿大河一分为二。
于是乎,就给了北线刘备军将曹军各个击破的可能性和实施性。
而水师的另一部,可以以主力形式存在于长安附近水面,完全可以依靠在水面的机动性对蒲坂津和风陵渡曹军展开骚袭战和破坏战。甚至在刘备军再次进攻河东的时候,来往运送兵马。
便是以三千人的水军战船规模为例,一次性载运五千步军和相应的物资补给以及装备,那都是绰绰有余。
更主要的是,虽然在河东沿线,适合的渡口只有蒲坂津、风陵渡两个,但这并不代表着船只就只能在这两个地方靠岸。只要有足够的小型船只随行,如蚱蜢、走舸,占据了水面绝对优势的刘备军随意就可以在任何一处地点登陆上岸。
战船是不能直接靠岸,但用那些蚱蜢小舟和走舸,只要时间来得及,还不是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把载运的步军士卒投放到对岸?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河东郡在刘备等人的眼中远不如刘宪等来的重要。
第四卷征伐天下三百九十一章长安攻略(二十)黄忠
三百九十一章长安攻略(二十)黄忠
如果真是这样的打算。那雍州的战局,刘备军就可以用高枕无忧来形容了。
完全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河东郡守不住就退,反正战略重点已经转移到了北面的骑军兵团上了。而这中间还有这一年的间隔期,正好可以供刘备集团整合三辅地区。
“如此还需主公迅速传令给翼德,命汉升老将军无须再在河东死守。”就刘宪现在所知,河东郡之战已是打到了安邑城下。如今老将黄忠正同引军十万来伐的于禁在城下死磕呢。
河东,安邑城下。
作为河东郡的治所,安邑城十里围城,全都是由坚固的长条青石垒基而成,外壁块石中间再由黏土夯实,堡墙之坚固可想而知。并且城墙厚重,顶部足以并行两辆牛车。城墙最高处接近五丈,最矮的地方也超过四丈,坚固程度比之一般的郡城都要强。女墙箭垛环布紧密,如今刘备军据城而守在所有的紧要位置都布置上了不少滚木礌石,而且安邑城南北两面临水,如果想要打大规模的攻坚战,那就只有从城墙最坚固的东西两门着手,绝对称得上易守难攻。
于禁督兵十万而来,一路之上气势汹汹,如饿狼猛虎一样直扑安邑。
黄忠手中虽有三万精兵可用。可也不敢在这个当口与于禁较真,只能避敌锋芒,将所有兵马全部回缩进安邑城,以待固守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