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林从敏《追忆校长梅贻琦先生》,《梅贻琦先生纪念集》,黄延复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24]《国立清华大学校刊》341号,1931年12月4日。
[25]李玉梅《陈寅恪之史学》,第82页注,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
[26]严信民《听听章伯钧的狂言:“我说就是要和共产党争天下”!》,载《人民日报》1957年7月3日。
[27]《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梁怡、李向前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
[28]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31、32、40]黄延复《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载《梅贻琦先生纪念集》,黄延复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33、34、39]赵赓飏《协助清华在台复校琐忆—为纪念梅校长逝世二十周年作》,载梅贻琦先生纪念集》,黄延复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35]叶公超《忆梅校长》,载《梅校长月涵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刊》,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出版,1965年5月印行。
[36]吴泽霖《记教育家梅月涵先生》,载《文史资料选编》,第十八辑,北京市政协1983年9月。
[37]方钜成、姜桂侬《忆梅校长在伦敦二三事》,载《清华校友通讯》,(复)13期,1986年4月。
[41]浦薛凤《梅故校长精神永在》,载《梅贻琦先生纪念集》,黄延复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42]梅祖彦《天南地北坐春风—怀念先父梅贻琦校长》,载《永远的清华园—清华子弟眼中的父辈》,宗璞熊秉明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
[43]李鹤龄《关于前校长梅贻琦的几件事》,载《清华校友通讯》,(复)6期,1982年10月。
[44]据梅祖彦说:“我在军队服务时间较久,学业因而耽误了三年。不过在服务的后期,被派调到美国的军事基地工作,服务结束后得到机会在美国继续学业。1949年我在父亲的母校吴斯特理工学院本院毕业,这件事父亲后来还算满意。”又说:“我回到北京后不久父亲即长住台湾,从那以后没有再给我写过信,但从母亲由美国来信中知道父亲得悉我回到清华母校任教后感到欣慰,以我的新环境中的适应情况很为关心。”梅祖彦由美国回到大陆后,一直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任教授,为中国著名水力机械专家。先后提任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第三届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西南联大校友会会长、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于2003年5月27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45]赵赓飏《琐事忆梅师》,载《梅贻琦先生纪念集》,黄延复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Www.qi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