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样的媳妇,桑柏能不满意么。
骑着小摩托回到了村里,一进村子立刻就感觉到了大不同。
每家每户都起了大瓦房,不是青砖灰瓦,就是白墙灰瓦,每家每户都有个小院子,院落的数里也比以前多了最少一半,几乎所有到了成家年龄的孩子们都已经成家了,男人们娶媳妇,有两家的姑娘还招了女婿上门。
不光是房子建好了,村子里的小路也修葺了,从入村开始,原本的黄土小路就成青砖路,这种青砖不是盖房子的那种,几乎要比一般的青砖大了十倍,差不多一块有六十公分长三十公分宽二十公分厚。
铺在了道上不光是干净,还带着几分古意,尤其是有些砖缝在间还冒出了一两株小青草。
现在整个村子都藏进了绿树之中,青砖灰瓦,砖石小道,旁边垂柳青青,偶尔会有一两片山墙探入人的视线中,顿时让人有一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境。
进了村子之后,第一眼看到的人是位挺着大肚子的小媳妇。
这位看到桑柏和夏雁秋,脸突然一红,似乎是不知道怎么张口,只是冲着桑柏夫妻两个笑个不停。
“许嫂子,连文哥不在家?”
桑柏出声先打了招呼。
这位是季连文的媳妇,娘家姓许,大名招娣,不是东裕人是余二婶的同村人。
因为柳树庄这边的日子过的好了,余二婶子这边就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老家那边给村里的男娃们说媳妇,一共成了三对,瞧这成果,那是相当出彩呀。
“连文去溪边的发电站去了,桑兄弟你要找他去那边吧,村里的老爷们差不多都去那边帮忙去了”许招娣说道。
许招娣是见过桑柏的,只是不知道怎么称呼,因为在村里桑柏的辈份很乱,吕庆尧这些人别人都叫爷,他叫叔伯,再往下的季延平这辈,他也是叫叔伯。
但是到了她丈夫季连文他又称起了兄弟,而这些人呢都尊称桑柏为先生,哪怕是年纪最大的纪维根,在背后说起桑柏的时候也是一口一个先生。
所以许招娣也不敢乱叫,怕叫错了让桑柏笑话。
夏雁秋和许招娣也聊了两句,两口子带着孩子继续往村里走。
这一路上遇到了四五个大肚的媳妇,可见柳树庄这段时间,小伙子们晚上的活动很有成果啊。
村西口现在往西移了好几户人家,出了村西口往上走一段再往西就到了桑柏家的大院门口。
原本站在村西口就可以看到院门的景象不在了,因为空地上的树已经长起来了,树稍已经完全把桑柏家的院子掩了进去。
旁边陈东升的大瓦房已经起来了。
人家这才是标准的农村小院,正屋带着东西两个厢房,前墙正中留着一道双开的大门,这样的屋子足够一家七八口人住。
现在大门紧闭着,两扇大门上还留着被雨水浸打过的门联,依稀的还能看到门上留下的两个红喜字的印子。
陈东升也结婚了,媳妇是外面村子的姑娘,并且媳妇也已经有三个月多的身孕了。
到了自家,推开了院门,发现院子里干干净净的,一看便知道乡亲们常过来打扫,推开了房间一看,发现屋里也是挺干净的,自家的床上还有桌上,都被乡亲们盖上了塑料布,揭开塑料布,里面是一尘不染的家具。
把东西从摩托车上取了下来,桑柏冲着夏雁秋说道:“你在家里看着孩子,我去那边看看!”
“你去吧,反正现在孩子也在睡着”夏雁秋点了点头。
这么着,桑柏徒步来到了新建好的变电站。
“桑柏哥来了”
陈东升眼尖第一个看到桑柏走过来了。
他这一声,立刻让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桑柏身上。
吕庆举大声道:“我还以为你在你丈母娘家过了呢”。
桑柏苦笑道:“没有办法,小孩子老是生病,几乎隔一天就要跑一次医院什么的……”。
桑柏稍微解释了一下之后便问道:“怎么样了?”
“这边师傅正在最后调试,基本没什么问题了,刚才灯泡都亮了!”吕庆举开心地说道。
“桑柏哥,咱们这边的电可比外面的镇子强多了,那边的灯白天看起来跟鬼火似的,看看咱们这灯亮的,跟外面的小太阳似的……”。
一提起了灯,季连武有点忍不住了立刻夸耀了起来。
镇上的灯桑柏自然见过,鲁献国家就是这样,因为电压很不稳定,灯泡会时不时的闪一下,就像是人眨眼似的。
不光是电流不稳定,电费还贵,比城里用电差不多贵了一倍,所以镇上条件一般人家也舍不得用电。
还有抄电表的时候,抄表员说不定还得给你加上个三五度的。原因很简单啊,和抄表员关系好的人家用电是不要交钱的。
现在柳树庄这边自然不用考虑这些事情,电要是不够用,那就再加上两台漩涡机呗,反正这东西村里还有十好几台呢。
工业化的东西,肯定要达到一定的量才合算,而且你要个三五台的人家也不给你生产,所以桑柏这边买这玩意的时候,人家厂家就已经计算好了最节约成本的量是多少,桑柏就按这量来的,所以现在村里的仓库中还有封存好的十几台备用。
“好了,陈生,你把闸合一下!”
随着领头的工程师说了一句,那边操作员观察了一下四周,确认无关人等都退出了小配电间,这才郑重的把闸合上了。
闸一合,桑柏便看到了季连武说的屋内小太阳。
的确很亮,白织灯差不多得在一百多瓦,挂在不到五十平的小房子不亮那才是怪事呢。
“好了么?”
“好了,你们可以回家打开自家的灯看看亮不亮!”
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句话,周围的乡亲们一哄而散。
这时候带队的工程师才看到桑柏,面带微笑的走过来:“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