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旧事

第35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何定贤了然的点点头:“义群的海外分社还要发展,光靠一个影院开工,靠一桩走粉的生意,做不长……有没有兴趣卖一卖军火?”
“多赚少赚都是赚嘛……”
蒋天生点头答道:“没问题的,何生,只要能把货运到南洋,肯定就有销路,只是南洋军火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利润估计不会太高。”
“一把步枪成本六百,一把手枪成本三百,子弹才一毛钱一发,成本价来着。”何定贤饮了口茶,语气淡然,各间警署通过中间商包销都有得赚。
他不相信公司在南洋直销还能没客户?
蒋天生在海外混过,是知道南洋军火价格的,闻言不禁愕然:“这么便宜?”
“何生,在南洋一把手枪可就要一千多,一把步枪更是得两三千,子弹的价格翻三倍都没问题。”地下军火市场中,子弹价格是最便宜,最稳定的。
一方面子弹是固定消耗品,一方面子弹易制造,很多黑作坊也可以动工,质量差归差,但足够把市场价格打下来。
“南洋连子弹都这么贵啊?”何定贤倒是有些意外:“看来南洋果然是个火药桶,军火都成紧俏货了。”
“我这些军火是警队的制式装备,基本上都是二手货,但是全新的也有不少,价格是批发价,愿意配什么货给你,你得自己谈。”何定贤将一张商人名片交给蒋天生,蒋天生接过之后,询问道:“大老板,钱怎么分?”
“我七你三,具体定价你来,但是我要账目。”何定贤作为供货源头,拿七成的利益多了,但作为社团大老板,又刚刚好。
而且进货价是市场上最低,给义群足够多的盈利空间,蒋天生当即答应:“好,义群本身就准备进一批货。”
“社团要用的货,挂帐。”何定贤笑道:“可以等到军火销出去之后,再从账目里扣,记成本价就得。”
义群要在南洋打开军火销路,肯定要与原本的军火商抢市场,期间免不了火拼,争斗,自然是有武器需求。
蒋天生见大老板如此大方,面露喜色,俯身道:“谢谢老板。”
晚上八点钟,他刚刚走出公寓大楼,便来到路边的电话亭,拨通名片上的电话,连夜赶往跑马地谈生意。
三天后,大馆会场,麦景陶为何定贤授予银质英勇勋章,为达文西、基佬须等人授予铜质英勇勋章,以表彰反贪室在装备科贪污案中的卓越表现。
高永盛、颜雄、阿鬼等人坐在台下,望着礼台上的长官,一个个满面笑容。
散会后,何定贤来到重案组督察办公室,同盛哥饮了杯茶,再离开大馆。
关于破格推荐他晋升总督察的事情,麦景陶暂时压下来了,因为,总督察警衔是一个重要筹码,既然何定贤选择了钱,那么麦景陶便不会再把总督察警衔轻易送给他。
何定贤对此倒没什么反应,毕竟刚刚晋升高级督察不久,就算新立大功,也只能说在反贪室干的不错,上头不提拔是顺理成章的,等到过一年半载,水到渠成,麦景陶还是不得不将他升至总督察。
何定贤已经坐上鬼佬高层的牌桌,一起打一副牌,有了共同利益之后,不算自己人,也算半个自己人!
鬼佬心里不喜欢他,但也得讲规矩。
半个月后,中环,潮福茶楼。
霍官泰身着棕色长衫,坐在圆桌旁,端起茶盏叹道:“何生,前两天,太古洋行的大班来我谈生意,想要买我手上的地。”
“开什么玩笑,竞标、填海都是我们做,海填的差不多了,就有洋行想来摘桃子?”何定贤放下茶盏,很是意外:“泰哥,太古洋行很麻烦吗!”
填海是一桩辛苦活,物料,人工很贵,只填海,不开发,完全就是给人打白工。
两位大老板又怎么可能会答应?
霍官泰道:“有点麻烦,但对方讲,如果不把地卖给他,将来填海工程的竞标,一个都不要想拿到。”
“太古洋行有这个本事。”
何定贤望了一眼霍官泰,沉声道:“汇丰怎么讲?”
“汇丰的意思是让我售出,因为,汇丰在立信置业里的股份太低了。”霍官泰瞟了何定贤一眼:“他们想逼我增股,加大他们的持股量。”
何定贤恍然大悟,太古原来就是汇丰的一步棋,但汇丰之前认可,现在又翻旧账,什么意思?
何定贤猛然间瞳孔微缩,意识一件事情,自己的投资太大,光靠反贪室的枪杆子罩不住了!他没有待在重案组,以前怕他的鬼佬们,一个个突然又有胆了!
“TMD,鬼佬当我们泥捏的呀。”何定贤冷笑两下,破口大骂,霍官泰则出声道:“阿贤,你有没有办法解决?”
第228章 你威胁我啊?
“泰哥。”何定贤诚恳道:“这件事情我不解决,你也不会再同我做生意了。”
“交给我吧。”
“鬼佬我来摆平。”
霍官泰动动嘴,长叹一声,不再解释:“多谢,那我就明确同太古表态,填海填出来的地,绝不可能卖!”
“嗯。”
何定贤打开茶碗盖,端起来饮下一口:“解决麻烦,本来就是我的责任。”
当初他要不是有枪有人,可以解决鬼佬找事,霍官泰也不可能同他合作。
要知道,他握着立信置业百分之三十多的股份,当初霍官泰找他融资,除了要钱之外,也是希望他作为一定的政治背书。
损害立信置业利益,便是损害他的利益。
这件事情解决不干净,霍官泰或许会被逼无奈,增股让汇丰入股,无形间又会缩减何定贤的收益,关键是下一步的地产公司,想要再占一个大股就很难了。
偏偏即将成立的地产开发公司,才是地产业最赚钱的一个环节,要是临门一脚给人甩下车,真是杀人的心都会有!
太古洋行则是一间标准的纯英资公司,创始地在利物浦,注册地伦敦,具有百年历史,在清朝末期便与国内有贸易交流。一八六六年即在上海成立分公司,专门经营纺织业,而后瞄准长江航运的汽船市场,创办上沪造船厂,生意进入巅峰时期,烈火烹油,在日岛、台岛、港岛都设有分公司、在纽约、曼彻斯特等地设有办事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