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天生则在怀里掏出一份报纸,递上前道:“大老板,这是天养在南洋寄来的报纸,报纸上有兄弟们的血。”
何定贤接过报纸打开,书页很新,干干净净,上面写着一则英警镇压华人游行的消息。报道称,华人劳工阵线要求修宪,给予华人竞选的权力。
8月19号当天,有七万余名华人参加游行,英殖民政府派出两千名武装警察镇压,当场造成两百多名民众受伤,十七人死亡,拘捕四百五十人。
“死难的兄弟们是义群的?”何定贤放下报纸,沉声问道。
蒋天生点头:“包括义群、闽南帮、长乐帮等六间社团,现在都在为劳工阵线做事。现在劳工阵线寻求独立,第一步就是想参选执政,劳工阵线下的兄弟们自然要出力。”
“要给够安家费。”
何定贤心头有些沉重,吐出口烟:“再给兄弟们风光大葬。”
“公司已经安排了。”
蒋天生道:“只是真正的死亡人数,达到一百三十多人,远超报纸上的十七个。”
何定贤轻轻颔首:“新加坡位置特殊,鬼佬是铁了心要保。”
“但他保得住吗?”
何定贤心中冷笑,蒋天生则道:“新加坡华人劳工阵线主席马绍华,想托关系把被捕人士拉出来。”
“要我拉人?”
何定贤愣了愣神,不可思议的道:“我一个港岛的官,怎么拉南洋的人?”
虽然,港岛、南洋都是英属殖民地,但他的权力不可能蔓延到那里,第一反应是劳工阵线来要饭。
可南洋华侨有得是钱。
蒋天生叹气道:“这一次,鬼佬摆明要给华人一点苦头吃,以前花钱就能保释出来的人,现在拒绝保释。”
“光靠本地华人捞不动了,可被捕的人又是核心力量,冲在最前面拼命的社团兄弟,当中我们义群的就是七十几人。”
何定贤咂巴着嘴,感觉有些难办。
蒋天生道:“马邵华通过义群请求大老板,能否在港岛组织一些示威游行,声援南洋活动。”
“另外,想借大老板的人脉,联系上陈先生。”
何定贤差点没意识到陈先生是谁,但落到手中的《南洋商报》上,会意道:“陈集美先生吗?”
“是。”
蒋天生颔首道:“南洋本地的政治人物,曾与集美先生不合,不好直接与集美先生沟通,只能辗转委托你来办。如果集美先生愿意给南洋的英政府发电,英政府绝对会放人。”
“这对南洋华侨而言,也是一针强心剂,可以直接改变局势。”
第271章 华侨旗帜
集美先生本名甲庚,出生于厦门集美社,17岁即渡洋前往南洋,经营父亲留下的米粮店,后开设罐头厂,创办黄梨园,加入熟米业务(即去谷皮的粳米。)
早年米粮店都是带谷米,与目前商铺买到的粳米不同,后来熟米才成为主流。
36岁时已经在南洋声名鹊起,是著名的实业大王,受人推荐担任新加坡华商总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同年加入同萌会,向闽侨募资五万元建校舍。
这一年开始,陈先生便与助学振兴结下不解之缘,一生都在为华人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先后创建集美学校、集美师范学校、厦门大学、南洋华侨中学、集美航运学校。
他的名并非取自家乡,而是家乡以他为荣,华侨们对他的尊称!
这一世,陈先生最辉煌的地方,并非是在教育、实业上的成就,而是永远都站在正确的一方,不受政治利益左右,谁的组织有抱负,他即号召南洋华侨支持谁!
一开始支持国父、后来支持北方,全都是在形势转变之前,最危难的时候给予帮忙。如果说,一次赌中,可以说是在博,但次次都赌,不食红利,是为什么?
只能说是理想的光辉在闪耀。
战乱时期,陈先生还支持闽省财政,累计捐献超五十万大洋,为各方爱国组织募集的资金不下百万。
1923年夏,闽、省两地军阀在集美、高崎两岛对峙,互相开枪射击,造成集美学校学生李文华在乘船途中中弹身亡,正在南洋筹措爱国资金的陈先生,立即与另一位爱国华侨,后任全国赈灾委员会主任的林义舜先生,联名通电,要求确保集美学校安宁。
南北各路军阀纷纷同意订立集美和平学村公约,特别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由此而来。
集美社的学校也统一合并为一所大学。
战争期间,知名的起义行动、载有的地方灾荒、都可以找到陈先生组织筹款,号召南洋华侨募捐的消息。
初代南洋华侨是为国出过大力的!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一直欢迎华侨的原因,甚至第一批回国投资的人都是南洋华侨,陈先生则高尚到让人一提起华桥,便联想到闽省人,不是华侨只有闽省人,而是闽省出了个陈先生。
何定贤知道陈先生除了是个商人、爱国华侨,更是位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
在南洋时期便是同萌会员,第一代的社团大佬,通过不断的兴华义举,在南洋华侨中具有“教父”般的影响力。要是能让陈先生致电给南洋总督,南洋总督确实要慎重考虑放人。
因为,陈先生现在已经回归家乡养老,真正的落叶归根,享受人生,并且是站城门楼上观礼的人物,身上头衔都是国字号。他一句话南洋都得抖三抖。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可是有人送给过他一面旗帜,上书“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何定贤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必须相信陈先生是个高尚的人。南洋本地的政治人物,为什么会与陈先生有所矛盾?陈先生混哪里的,小瘪三又是混哪里的?
摆明是眼界不一样。
“我要想联系陈先生,只能通过霍老板牵线搭桥了。”何定贤心中掂量一番,出声道:“既然只是通个气的事情,我没理由拒绝,成不成都不关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