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定贤摇摇头,点上一支烟,望着眼前的地主会成员,笑容逐渐玩味。若非心里清楚六个人是什么鸟,他说不定还会信信理想,可理想就是个婊子,总是给人轮X!
或许,司马祥、黄世同等人真如自己所言,有一个帮华资做强的理想,但这份理想能保持多久呢?将来,那个在股市呼风唤雨,操纵股价,违规获利的组织又是怎么诞生?
无非就是自觉有地位、有能力、有奉献、开始心安理得的向社会索求回报而已。事实上,当邱德更把六个人的资料递给何定贤时,何定贤稍微有点惊讶,又觉得合情合理。
地主会!
一个在六十年代股灾中打出威名,带领华资脱困,在九十年代至千禧年间,暗控股价,挪用资金,非法炒作的地下庄家组织,确实也到该显山露水的时候了。
他们再不起来,就没机会起来了。至于为什么要等到他找人的时候,地主会才会浮出水面?实则很简单,真实的地主会只是一个打工仔,既没有在六十年股灾中拯救华资的能力,也没有在九十年代兴风作浪的实力,所谓的股票经纪人,其实就是中介,中介卖时间、卖消息、卖技术服务,拿什么拯救华资啊?
钱从哪里变出来?
要是股票经纪可以拯救华资,要么房产经纪是不是可以拯救楼市?楼市下行期的时候,怎么只见房产经纪叫苦连天,吃不起,见不到房产经纪振臂一呼,拉高楼价?
去你妈的。
地主会就是一个工具人罢了,无论是六十年代股灾,还是将来的非法获利,其实都是在为幕后的老板服务。地主会最多是借助老板的影响力,在行业里颇具地位,别人害怕地主会,也不会怕六个人,而是怕地主会幕后的老板。电影里,司马祥、黄世同等人无非是为老板背锅,之后再随便丢出去的一枚棋子罢了。
ICAC、反贪处、调查地主会这么久,也摸不到老板们的尾巴,足见幕后老板有多大的能力。很可能是嫌司马祥、黄世同等人老了,野心又大,做事又不规矩,故意整死他们。要是有心保下几人的话,让地主会继续传下去绝对不成问题。
所以,何定贤根本不用考虑几个人的理想,立场,无非就是六个职业技能出色的高级打工仔,冲他们的名气,用的顺手就先用用,用不顺手,换人照样随随便便。
因为,他就是地主会的老板!
在这里,地主会就是只是为“钱庄会”打工而已……
葛白、雷洛、江祖辉、蔡兆光等人,未来在亚洲金融界中最神秘,最具实力,被各地上流社会称之为“钱庄会”的成员们。也在趁着大佬停顿的功夫,认真观察着六个年轻人。
就像地主会从不称自己是地主会一样,其实,现在港岛金融界已经有“钱庄会”的称呼,但只不过葛白、雷洛等人从不认为自己是“钱庄会”……
他们只是利用钱庄起家,在金融行业获利罢了。
他们是阿sir!
“好。”
何定贤将手中的牌丢到桌面,招招手道:“阿更,你留下跟他们聊聊具体的计划,我晚上约了伯德夫人和叶议员吃西餐。另外,这间包厢给你们长租下来了,钱呢,不用考虑,房账随便挂。”
“桌上的牌和筹码留给你们玩。”他朝邱德更说完,用手指向桌面,司马祥、黄世同等人眼神都不忍露出贪婪,上面至少有二三十万的港币。
旋即,他整整西装,大步迈出,葛白、雷洛、江祖辉等人齐齐跟上。
守在门口的蓝刚见到大佬们出来,拍了拍身侧一名年轻警员,出声道:“阿挺,你以后负责跟着他们,保护他们安全。”
阿挺神情干练,眼神望向门口,点点头道:“放心吧,大佬。”
第443章 六七!
六个月后。
夏日炎热。
时间来到六七年五月六日,傍晚,新蒲岗塑胶花工厂。
李家城穿着西装,坐在办公室里,背对着空调,额头还是不断在冒细汗。阳光从窗外射进室内,昂首望外望去,空气一阵晃动,好似水面波澜。
“夏天太热了。”
他签完文件,放下钢笔,觉得一阵口干舌燥,拿起水杯饮了一大口凉茶。
车间内。
一名工人戴着口罩,正在操作机器。
由于塑花是塑料制品,需要用锅炉把塑料加热,再加入颜料、涤纶进行塑形,塑形好的花片,工人会装配上绷绢、皱纸、手工制成一朵塑花。
整座新蒲塑花厂有三千多名工人,十几个车间,每个车间焖着两百多号工人。
工人们在高温环境,每个人都浑浑噩噩,苦不堪言,况且,塑花制造是有毒气的,长年累月,工人们早已染上肺病。这时一名负责塑花热熔成型的工人,站在操作区上,突厥头昏脑袋,一头就载倒到楼梯下。
“大埔仔!”
“大埔仔。”
工人们一阵惊呼,纷纷上前将工友扶起,只见工友浑身大汗,虚脱无力,就剩下半口气了。
“李老板。”
“又有一名工人中暑昏厥了。”行政秘书推开房门,急匆匆的出声汇报。李家成闻言长叹口气,脸上浮现肉疼之色:“马上把工人送到医馆,医药费由公司报销。”
“是。”
秘书点头,又道:“这是入夏后第四起中暑病例,是不是考虑给车间多安装几台风扇。”
“好。”
李家城思量一阵,自忖天气确实热,买电风扇可付医药费划算多了,再这样下去装空调都行。
之前工厂人不多,管理起来方便,中暑的事情少,现在随着塑花生产量加大,人员翻了几倍,生意虽然变好,但是管理难度也开始上升。手下有三千多人讨饭吃,要把一个个喂饱可不轻松。
他也算一个“大老板”了。
“再给员工们煮凉茶,每天中午两点一人发一碗解暑。”李家城喝着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