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姓从土皇帝也会演变为政治家族,能量再上一个台阶。
此战若是失败,新界局面也将大为好转。
就算他们掉了脑袋,也将青史留名,成为英雄人物。
陆翰明却心知宗族联合,梁山聚义的组织模式已经过时,要真以歃血为盟,老一套的模式举反旗,不过一周就会被港府分而击之,崩溃瓦解。因为,港府面对暴民和反对军会采取两种模式,暴民只会被警队镇压,反对军却要面对纪律部队、军情处、驻军三大武装!
撬动的资源,力量也不是一个量级。
虽然,以他的猜测,港府不敢动用驻军。毕竟,驻军一旦上场,就不是对内,而是对外,等同于承认新界是北方的一部分。同时以新界跟宝安的地缘关系,驻军一旦进入新界,北方就会马上出兵与鬼佬争夺控制权。鬼佬在陆地上是绝对打不过北方的,驻军自然不敢调动。
如果说,驻军可以一个晚上攻入新界,北方就可以一个小时抵达九龙界限街!
在有老家作靠山的威慑下,最可怕的力量,反而最不可怕,大概是会被抵消掉,可剩下的纪律部队与军情处也难缠,一个作治安军,一个作情报工作。
各种暗杀、利诱、美人计……
总督府投入资源一旦多起来,老套的聚义模式分分钟就会被破解。
这种模式早已过时两百年,陆翰明早有准备,暗中给司徒英递了一个眼色,司徒英微微颔首,便在火热的气氛中,不合时宜的开口道:“明哥,十姓按枪编兵,指挥权归谁?”
莫文伟、文景胜、彭国惟、王振帮等人立即就像被浇了一盆凉水,愣在原地望着陆翰涛。虽然这些老骨头都心向中华,为有一天能举旗反英而感到虽死犹荣,但手下的兵一个个都是宗族子弟,血亲后代,交给外人指挥是万万不放心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私心,如果把子弟交给陆氏指挥,遇到强敌的时候,陆氏会不会保全自身,而把他们的子弟扔出去作炮灰?答应是肯定的!人心之可怕,凡事要往最坏的想。
可总共就五百多条枪,要是连指挥权都到处分割,谈什么反英?警队稍加进攻,各处防线就会漏的跟筛子一样。莫文伟、文景胜等人突然意识到举事艰难,想靠宗族制度是不可能的。
但本次举事就是为维护宗族制度而起,打破宗族制度他们第一个不答应。
陆翰明迎上九姓族长的目光,轻笑一声:“当然不是归我,也不是归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为了避免有人因私损公,必须要有一个有名望,有能力的出来指挥反英行动。”
“这个人便是我好不容易从观塘署保释出来的杨先生。”
一直穿着中山装,坐在角落,低头饮茶的杨光闻言起身,朝九姓族长抱拳行礼。
陆翰明介绍道:“杨光先生是工联会理事长,虽然没有D籍,但却与北方私交甚密,作为港岛佐派人士代表,可以说得上话。再加上本次反英是为了保障工人利益,由工联会负责正合适。”
“我们十大姓只要负责出枪出人,出钱出粮即可。”
杨光脸上有些挫伤,看来在观塘署过的也不轻松,开口说道:“工联会有一些工人曾在矿山工作过,有能力可以制作烟火,到时候放几个给鬼佬看看。”
“不仅场面大,还可以搞暗杀。”
“另外许多工人是退伍老兵,完全可以承担起班排职务”他先点出工联会的实力,再讲道:“本次反英也要高举工人大旗,为全港工人争取应有的津贴、福利、赔偿,让港岛工厂做到一视同仁。”
“好!”
司徒英当即赞叹:“正所谓,师出有名,工联会才是搞政治的,我们只是族里的老骨头,哪儿杨先生适合举大旗?”
“这面旗交给杨先生举正合适,我们在下头扛着,尽一份力就行。”
其余宗族也觉得十分合适,一来可以通过工联会获得北方支持,二来团结工人阶级,比单纯的宗族民兵要强大,果断,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有人专业造反!
“现在要做的很简单,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姓的民兵,工人,开一次工人大会,把有志争取工人地位的人民牢牢团结在一起。不限于姓什么,住哪里。”
“第二,印发工委会的传单,明早托工人朋友进港宣传,扩大我们的支持者。”
廖长青道:“怎么不封锁交通?”
“没必要。”
杨光目露精光,笃定的道:“先要让人们为什么而战,士兵才有战斗力,新界既然是新界人的新界,那就不需要急着封锁,现在必须先动员起来,开办好工人大会。”
五十几岁的廖长青陷入长思,喃喃道:“这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吗?”
当晚。
杨光带着工联会的人,分别在新界二十一个村开工人大会,最大的一场足有一千余人,长达两个半钟,并且在现场喊出“反英抗暴,归还新界,驱逐鞑虏,民族自强”的口号。
总督府。
在工联会大肆进行政工宣传的时候,军情处也将新界的情报递到总督府桌面,佰立基皱着眉头,心里有千斤重担,叹气道:“今晚让警队先行封锁界限街,青山道、葵涌路、城门路几条主干道。”
“yes,sir!”
昆先立正敬礼,大声喊道。
佰立基再望向军情处负责人:“加强对新界的情报工作,争取将十姓分化瓦解,第一个投靠港府的,授予骑士勋章,新界太平绅士,及五十万港币!”
“yes,sir!”
军情处长佳立正敬礼。
佰立基挥了挥手,示意下属离开,独自坐在沙发上点起支烟,愁容满面。其实自长江工业的塑花厂发生骚乱以来,每一件事都送上总督府的办公室。
可场整个骚乱,警队处理的有条有理,合法又合规,一点没有从中作梗的意思,可见他和何定贤的默契还在……理论上,骚乱被镇压后,很快就会平息。
怎么会越搞越大,跳了一个工联会出来,连武装团都组织好,甚至喊出了“反英抗暴”的口号。不就是一点点劳资纠纷吗?华人死在工厂很常见。
值得奇怪?
他感觉幕后有一个推手,把事件一步步推高,就像十大姓与工联会结合,从一个宗族制度瞬间脱胎为社会运动组织,背后的深意细思恐极。
“一定是北方!”
“只有北方主导,才能喊出这种口号,组织起这种民间力量!”佰立基越想越害怕,额头甚至冒出虚汗,直接忽略了小小的“助理处长”,毕竟为港府工作的助理处长有什么资格反英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