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旧事

第83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很多成功人士一到中年,丧了年轻时的干劲,事业就会一步步走下坡路。
何定贤笑道:“别说我三十几岁,就算我七老八十,拍死几只蟑螂的力气还得有。”
楚伟南摇摇头:“这次,你回头也得谢谢你罗叔,要是没罗先生在立法会里帮手,司徒华的事情没那么容易揭过。好歹是一个立法议员,就算没人看得起他。”
“鬼佬要拿他做文章攻歼你,只怕也会惹来不少麻烦。”
何定贤点点头:“是啊。”
“幸好我有两个好老婆,有软饭食,不怕给人在立法会穿小鞋。”
“嗤。”楚伟南轻笑一声,一副拿他没有办法的样子:“其实,这件事情没必要做那么急,教协还没有成气候,慢慢拿捏司徒华比直接干掉他更好。”
当代人注定无法理解他胸口那口恶气,所以,何定贤也不解释,坦然笑道:“没办法,我就是看不惯这种人,不踩死他不解气啊。”
“行行行。”
“你开心就得。”
楚伟南见女婿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也就懒得再嗦,自己找的女婿还能怎么样?
惯着呗!
“姐夫。”
这时已经上高中的楚幼南放学回家,路过花园茶桌,连忙站定喊人。
“幼南。”
“坐下饮茶。”
何定贤对便宜小舅子感官还是很好的,有礼貌,够聪明,暂时还不坑人。
楚幼南得到邀请,脸上露出喜色,开朗笑道:“谢谢姐夫,洗个手再回来帮你泡茶。”
……
两年后。
大馆。
何定贤以行动副处长职位参选新一届警务处长,管理副处长斯凯明及现处长葛白主动退选,何sir以三百七十四票全票通过,获选担任新一届警务处长,亦是港岛首届华人警务处长。
虽然,这是一次警队内部的选举,但自何定贤参选的消息传出,便成为全港关注的社会事件。因为在1975年前,尚未有华人担任过一级部门的最高长官。
华人在港岛多是以副手、秘书、助理、议员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
何定贤的出现毫无疑问是一个历史性节点,自1975年之后,华资不仅成为港岛经济的主角,还将成为港岛政治的主角。在此之后,全票通过成为一种政治默契,一切对警务处长职位的争夺,都将在投票前宣告尘埃落定。往后,每届警务处长皆是华人为主,再未出现过鬼佬面孔。警队鬼佬则在十年之内,一步步退出处长级。偶有履历,能力不错的鬼佬升任助理处长,但已经是鬼佬在警队中的政治天花板。
“一哥”的称呼也随着何sir上位,正式被抬成警务处长别称。
在何sir完成就职仪式之后,便签署委任状,任命颜雄为行动副处长,郝德夫为管理副处长。
第523章 没有白活(大结局)
1976年,东方银行在华资支持下,成功并购有利银行,以控股方式拿到港岛发钞牌照,成为港岛三大发钞行之一。在回归前的殖民地,创建一所拿到印钞权的银行,可谓开辟华人银行业之先河。
这在濠江、南洋都是无人做到的壮举。
东方银行由此名声大噪,响彻亚洲银行业,成为港岛最大华人银行及三大行之一。
商界也将东方银行的并购案称之为“蛇吞象”,是港岛首个成功收购洋行的案例。
随后,东方银行进入快速发展期,短短两年时间,即成为港岛用户数最多,基金交易量最大的一间银行。同年,楚韵楠获选港岛银行业协助主席,被港府授予太平绅士头衔。
何爵士之夫人楚绅士。
1978年,港岛商界再掀风云,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与华资一哥东方集团强强联手,展开对九龙仓集团的围猎,不过两个月时间,汇丰即宣告出让九龙仓集团股份。
东方集团成为九龙仓第一大股份,包玉刚为第二个大股东。
同年,霍英东收购太古船坞,楚伟南收购国泰航空,王老吉收购怡和。
在何定贤上位警务处长之后的几年里,港岛商界攻守易位,华人靠着合法的资本手段,不断攻城略地,并购英资公司,抢回被洋行控制的行业领域。
华人的商业头脑,经营能力,从来不逊色于洋人。
先前洋人靠着船坚炮利,政策扶持吞下去的东西,正在一个个的吐出来……
1980年,港岛立法会的华人议员达到二十七位,占据立法会超过一半,华人开始一手枪杆子,一手笔杆子,在社会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华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显著提高。
例如,华人推动港岛执行《居者有其屋》项目,让港府出钱收购土地,修建小产权房,以租代售,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安居乐业。
这次《居者有其屋》项目与历史上不同,并没有受到地产商的强大阻力,很稳步的陆续推进,每年都有三千套以上的房源释放。“居屋”的面积也获得提升,从五百开始,到一千两百不等。
后来,“居屋”又被划出“人才屋”,“福利屋”,其中人才屋户型较大,是为港岛引进高学历,高水准的人才所用。“福利屋”面积较小,是给申请不上“居屋”的老人、特贫人员额外使用。
此项目一直到回归后都仍在实施,甚至被写进内刊,被内地学习使用。
《居屋》项目可以说狠狠让鬼佬出了一笔血,真让港府收上的税,又花给港人。随着港岛经济一步步的繁荣起来,联邦收到的税额却没有按比例增长。
华人手中有权,自然要监督港府,争取利益,每为华人多争取到一分福利,即让大英少造一颗子弹。
何定贤翻新过的《居屋》项目,当然还是会影响到地产商的利益,但他不仅能压住鬼佬地产商,还能镇得住华资内部的地产商。这两者间华资地产商甚至比鬼佬还难缠,背后亦有港府在推波助澜的作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