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第91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未来成为华夏家电市场的一方巨擘,亦或者进军东南亚也犹未可知。
毕竟这些业务,和当前的白川电器不产生冲突。也构不成竞争,算是顺手而为。
但另外一部分原因,也是白川枫对名为第一故乡的地方,有着一些私心。
如果这些工厂未来可期,那算是意外收获。
再不济也能为这里培养一些技术人才的火种,还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质量体系、经营渠道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等等。
它们都能为华夏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帮助,至于能学到多少那就看各地方的造化了。
而他这兜兜转转的一路下来,也差不多散下去了2亿美元的投资。
去年也就是85年,整个华夏的外商投资份额是15亿美元左右。
今年大致也是维持在这一水平,但白川电器一家就占了上百家外资企业总投资的13%,这个比例可不是一般的大。
同样毫无疑问,白川电器是目前在华夏投资最大的一家外商。
在燕京待了两天,白川枫并未急着离开。
正好田中裕子也在,他们两人索性就把这次出门当作是一次度假了。
说到燕京度假的地方,香山公园这里当然要拜访一番。
不过可惜,白川枫他们还没怎么偷闲两天,就有另外的客人找上了门。
“白川先生您好哇,我是计算机二所的张劲。”
眼前皮肤黝黑的汉子,抓住白川枫的手一个劲的摇晃着。
人如其名,一双大手有力的很。
“张先生,请问您是?”白川枫被眼前人的热情,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白川先生听说你们和鹏城南山合资的收音机厂,正在寻找可用的本地化零件?
您看我们计算机二所生产的音频芯片,和DAC解码芯片能不能用?”
说着汉子不待白川枫反应,伸手就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了一团被包在一起的手帕。
随着手帕的展开,里面几片黑黑的、小小的芯片正静静的躺在那里。
这……白川枫直接愣住了。
华夏这里还能自己生产芯片?这才80年代啊,确定没搞错?
事实是确实没搞错,80年代华夏不仅能自己产芯片,甚至在工艺制程上能达到3微米左右。
现在世界上主流的芯片制程是1~1.5微米,华夏落后了大概一代半,但仍没有掉队。
80年,青花大学研制出的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它的精度就是3微米。
这在当时已经仅次于米国,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可惜近几年随着经费的紧张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其光刻机的研发历程越发艰难。
而除了光刻机,华夏这里也有相应的集成电路研究机构。
其中计算机二所和天府之地的永川半导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的技术比不上国际主流水平,但是该有的都有。
从寄存器到SRAM、DRAM、放大集成电路、稳压集成电路、数模电转换芯片等应有尽有。
但是作为一家研究机构,不光要有产品,还得有市场。
很显然此时华夏的市场有限,除了政府机构,民用公司几乎用不到这些产品。
而仅靠政府的那点点数量,是无论如何也养不起吞金大户芯片研究所的。
所以这才是张劲,千里迢迢找上白川枫的原因。
而面对他渴望的眼神,白川枫却是皱起了眉头。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会忘记
计算机二所在内部还有一个名字叫156计算机,毫无疑问这个名字身上有浓重的政府色彩。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65年成立以来,这二十年来它为华夏的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航天事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计算机二所下辖七个研究办公室。
它是由钟科院计算所、电子所、物理所等合并而成,内部的研究员不是国内顶尖的专家,就来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而在计算机所下面还有很多很多的研究小组,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就是在84年末新开展的项目。
众所周知一些特殊领域的半导体精度并需要那么高,可靠性才是第一要素。
但是计算机所的这些大佬们深知,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未来,也是国际上正在攻坚的核心技术。
此时的华夏用不到,不代表以后的华夏用不到。
当初科技处的主任找到负责芯片开发的黄玲依问道:计算所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