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第91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几年以后,到90年代之时,某老大哥崩溃。
那时候米国就会重新调转枪口,对准这里,而某些组织也会重新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即使米国要秋后算账,那也抓不到白川电器一丝的把柄。
甚至一查还会发现,白川电器清白的很,底子干净的不像话。
即使怀疑他扶持本地敏感企业,那也没关系啊。
我每一份文件都是经过了霓虹政府的审核,同时你鹰酱也背地里看过了,这总不能说我没汇报吧。
白川枫在帮助人的同时,也需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等到90年代,即使这笔生意做不成了。
但是有了中间这几年的过渡,相信本地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像现在这样弱不禁风了吧。
白川电器进入华夏,算是弥补了它半导体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市场!
只有形成良性循环,产业才会健康的向前发展,而不是单单依靠国家的拨款。
那些背地里为这个国家默默奉献,却终生无闻的人,希望你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不提张劲又辗转千里去各大合资厂推销自己的芯片,在华夏逗留了两个多月,白川枫也准备回霓虹了。
……
七月刚从华夏回到霓虹的白川枫,感觉自己刚刚离开不到三个月,霓虹这里就再次大变样了。
虽然东京还是那个东京,霓虹也还是那个霓虹。
但白川枫明显感觉到空气中多了一股躁动,这绝不是因为七月份正值夏季,东京大热的原因。
行色匆匆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而大家张口闭口所谈的,都是股市与房价。
是的,东京的另一大变化就是房价飞涨。
自从四月份也就是白川枫去华夏考察那一段时间,霓虹这里政府机构就拿出了刺激经济发展的另一大措施。
“以住宅对策和都市再开发事业的推进民间活力的活用为中心,规划事业规模的扩大。
为此,财政上应采取规制缓和的推进、先头刺激效果等。”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地产拉动内需,对现有市区尤其是大都市区进行再开发。
前半句才是重点,即“以地产拉动内需”。
霓虹政府之所以出台这一政策,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拉动内需,带动群众消费。
从开年一月份之初,到现在的七月份。日元的升值就像坐了子弹列车一样,飞速前进。
在年初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是195:1,知道现在这个比例是多少吗?
155:1~!
在一年之前,这个数字是250:1。不到一年的时间,日元升值了近40%!
这个速度太快了,快到以“强日元”为政策的中曾根内阁,都觉得心里不踏实。
于是为了遏制日元的快速升值,在这几个月中,霓虹政府又相继抛出了几万亿日元,用来买进美元。
前前后后霓虹政府买进的美元高达数百亿,但是和之前一样,效果寥寥。
这些钱到外面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本国的金融市场,继续为股市升温。
除了买美元抛日元,霓虹政府也曾向米国求援过。
按照协议,日元的升值早已达成目标。所以霓虹政府,希望米国政府向市场喊喊话,给日元降降温。
然而前后几次求援,都被米国政府花式拒绝了。
灯塔国的思路非常明确,美元贬值不是目的,解决贸易逆差才是最根本的目标。
这个数只要一天不降,它就一天不动手收拾汇率的残局。
现在摆在面前的事实是,米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没解决,反而在上升。
所以面对霓虹政府的多次求援,米国都随便找了个理由拒绝了。
米国政府模糊的态度,就给了市场一个错觉,那就是日元有可以无限升值的投机预期。
于是日元汇率狂奔而上,很显然霓虹政府的一己之力,并不能对抗整个市场。
而日元升值的半年时间里,本土从事实体制造的中小企业处境越发艰难。
霓虹的制造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中小企业供应零部件、大企业装配出口的生产方式为循环体系,来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比如白川电器、索尼、松下,他们都是典型的代表,一部CD机亦或者一台电视机,除了最关键的几个零件。
其他材料或者零部件,全部是采购第三方零件进行组装,然后贴上自家的品牌出口海外。
这时候日元升值,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企业就会调整自己的供应链。
或是直接从海外购买零件降低成本,又或者像白川电器一样。增加海外投资转移产能,来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但无一例外,本土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全部被抛弃,订单丢失,生存难以为继。
当然现在还没发展到那种情况,不过中小企业处境变得艰难是事实。并且随着日元的升值,情况会越来越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