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顾客如何选择,那就看哪家的手机做的更好了。
总之目前的移动通信市场一团糟,格式互不兼容,七零八落。
硬件也是如此,明明只有两种手机,却硬是被分成了3种分类。
不过NTT可能也没想到,因为白川电器的手机太受欢迎。
很多顾客在IDO那里买了NTT格式版的One系列手机后,转头就把在NTT那里办的电话卡插进去。
这样就可以实现用白川电器的手机,配上NTT的套餐了。
而作为中间商的IDO发现,自己的通信套餐没卖多少,倒是手机出货了很多。
现在的营业厅虽然是合约机,但还没有强制规定买手机就必须办套餐,或者办套餐必须买手机。
这都是后世的玩法,现在移动业务刚刚开始,所以漏洞也很多。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导致了从IDO买手机却插上了NTT电话卡的这种奇葩现象。
而不久后发现了异常的NTT,开始要求IDO套餐费与手机进行一对一捆绑,并且NTT自己也开始这样实施。
不过IDO却拖拖拉拉不肯实行,因为营业厅单卖手机,它也有利润啊,并且还挺香的。
看见IDO乐颠颠的做二道贩子,NTT气的够呛。
于是它威胁如果IDO不执行,就不再对IDO开放NTT通信标准。
IDO脖子一梗,你不让我用,大不了我就去投入GSM的怀抱,彻底老死不相往来。
被IDO光棍的答复所呛,NTT那里还真就不敢威胁太过。
不过这毕竟是短期快钱,IDO背后的资本也不是短视之辈。
这样做只会白白便宜了白川电器和NTT,但IDO自家的通信市场份额却迟迟上不去。
所以在一通改革之后,各家营业厅的合约机都开始一对一捆绑。
自此之后,这种现象才算大大减少。
不过虽然闹了一次风波,但是白川电器手机的受欢迎程度也可见一斑。
甚至IDO内部也在讨论,放弃NTT格式,准备和DDI联合起来一起对抗NTT和NUCT。
第四百五十八章 记忆中的人
霓虹的移动通信界因为白川电器和NTT接连推出自己的手机,而变得一片欢腾。
只不过因为此时的移动运营商太多,各家的资费与政策也太多,所以一时间市场上显得有些乱糟糟的。
比如说NTT的移动通话每分钟260日元,接听半价。
那NUCT的通话每分钟就230日元,白天接听半价,晚上免费。
DDI和IDO一看,立马把自己的通话费用定在了220日元,接听也分时间段收费。
总之大家花招百出,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客户。
一直关注着这里的邮政省,暂时也没出台什么规定。
毕竟改革放开民营市场,目的就是为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
不过虽然强制性的的规定没有,但是邮政省也想把霓虹国内的通信标准统一一下。
大大小小七八家通信运营商,结果大多数会社的通信标准都不一样。
这不仅给邮政省区分频段带来了难度,对民众来说彼此不兼容的通信标准,让大家更换运营商也变成了一件麻烦无比的事。
况且霓虹政府也想推广属于自己的通信标准,谁还没点野心呢?
让自己的通信标准畅行世界,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于是在邮政省的主持下,NTT(电话电信)、联合通信(NUCT)、DDI(第二电电)、IDO(日本移动)、KDD(国际通信)、TWJ(高速通信)、NCC(新电电)等等……
以上这些主流的电信运营商被邮政省集中到了一起,准备开发霓虹的第二世代移动通信系统,即2G时代数字通信。
和1G时代的模拟信号不同,2G时代是以数字信号为工作原理。
理论上在2G时代可以实现文字信息传输、邮件传输、图像传输等一系列,兼容网络的高功能通讯方式。
而就像刚刚说的,霓虹想推广自己的通信标准,既不同于鸥州的GSM,也不同于米国的CDMA。
这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格式,以NTT为主几家联合开发,内部代号为PDC的通信格式。
好吧,小日子又搞封闭排外这一套了。
白川枫虽然不知道后来PDC格式怎么样,但从后世记忆中丝毫找不到它的印象,就知道PDC应该没泛起什么水花。
所以让NUCT联合开发没问题,但白川枫不会放弃GSM的推广,甚至自家的小灵通也一直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
大不了以后兼容PDC的频段好了,基站建设还是以GSM为准,PHS也就是小灵通为辅。
至于霓虹主持的PDC怎么办?能兼容最好,不能那就租啊。
有这么多家运营商参与,想必到时候基站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