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顺带提了蒋明浩评级的事情,得到能升职的结果,可把蒋明浩给高兴坏了,一连朝着聂景国就连敬三杯酒,当然,也少不了向吕律和赵团青父子敬酒。
“我怀疑,你敬酒敬那么勤快,就是想着为了多喝几口这老龙口!”聂景国打趣道。
蒋明浩也是哈哈一笑:“领导这话还真是不假,说了你可能不信,这酒啊,本来是我爸一直藏着的,我自己是真的一点都没喝到过,知道他藏着酒,想要一点出来,一直就是不答应,没想到吕兄弟陪着他去了长白山一趟,结果,我爸把这酒全送给他了。”
“还有这事儿?”
聂景国也是惊奇:“自家儿子喝不到,反倒全都送人了。”
“蒋大爷义气了,那么大年纪,心里还惦念着早年跟着他一起闯荡的结义兄弟,非要回去祭拜一下,我不过就是帮了点小忙,谁知道,蒋大爷就把这事儿也惦记上了,只是开了个玩笑,就把一直窖藏着的酒给我送来了!”
吕律简单将事情一笔带过,又给聂景国满上酒。
眼看着酒过三巡,一桌的菜也已经吃得差不多,该办正事儿了。
吕律试探性地问道:“聂场长,我前几天到区上置办点年货,无意中听到有人说,明年开年的时候,很多农场要推行家庭农场,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林场不仅仅是伐木,一样有着自己的耕地。
林木为主,耕地和各种副业为辅,发展多种产业。
只是,现在推行鼓励家庭农场这事儿,属于新鲜政策,很多人根本就拿捏不清楚,不敢轻易接手承包,就处于一个观望态度。
哪怕过了数年后,上边还在为这一策略争吵,拿捏不准这方针政策的对错,就更别说不见好处不轻易撒鹰的林场职工和附近的村民了。
折腾了那么些年,安分两字,都快刻入骨髓了。
在吕律的记忆中,为推行家庭农场这事儿,在一九八三年,有胆量承包的人,屈指可数,直到秋季看到搞承包的人赚到钱了,承包的人数才一下子暴增。
吕律打的就是趁早从林场承包耕地,满足粮食需求,承包林地,满足养殖场地的主意。
这是离秀山屯最近的林场,往来管理也方便。
没有比响水溪林场更合适的选择了。
“你消息还真够灵通的,这事儿,我都才知道没多长时间,是有说过要推行家庭农场的事儿,不仅仅可以承包土地,还可以承包山林。只是,现在这法子还没正式确定,我也说不好啊!”
聂景国叹了口气:“这事儿,我在林场也开会简单讨论过,但得出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人看好,都认为风险太高了,一句自负盈亏,吓到多少人,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不是好事儿。看你样子,好像挺有兴趣!”
与其担着莫大风险,还不如端着铁饭碗实在,这几乎是所有人的想法。
“是有点兴趣,主要是好奇,这政策变了又变的,有想法,也不敢轻易去做啊!”吕律再次试探。
“哦……是吗?”
聂景国有些诧异地说道:“这需要的投入不少啊!等明年看吧,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儿,按照我得知的消息,优先以林场职工为主,然后再是附近的生产队!但是,初步估计,推行这制度,怕是个不小的难题。”
吕律点点头,没有继续在这事情上多说。
因为他很清楚,现在确实还没有正式下发文件。
他只是先简单提了一下自己的意向,让聂景国心里有那么点印象就行。
到了明年,文件正式下发,四处动员没人愿意做这事儿后,他相信聂景国会主动找上门来,到时候,事情办起来会更简单。
自己找上门求人办事儿,跟别人找上门求着自己去办同样的事儿,不是一个概念。
就比如,现在聂景国就是端着架子的。
到时候变成聂景国有需要,态度就会决然不同。
有些话也就变得好说了。
想要搞养殖,粮食不能缺,需要田地,也需要足够的山林环境。
最简单的梅花鹿养殖,吕律自己就很清楚,圈养过程中出现的不少问题,通过在山林里放养就能够解决,甚至有的问题就不会发生,而且,所产的鹿茸,质量会更好。
而放养的前提就是,足够大的山林环境。
推行家庭农场,就是个很好的契机。
到时候,土地没人愿意承包,还有就是那些木材已经被砍伐差不多的林地和在一般人看来没什么价值的荒山,都会很容易到手,而且能大面积承包。
这些,可都是吕律需要的。
他开始在盘算考虑人手的事情了。
一顿饭吃到晚上九点多钟才散场,吕律将虎骨酒送给聂景国后,毫不客气地接了打狼所得的那两百块钱奖励。
吕律和赵团青父子喝得都有些微醺了,出了屋子,骑着马往秀山屯走的时候,陡然被冷风一吹,都不由自主地打了激灵。
外面黑沉沉的,抬头一看天空,不知啥时候,星星、月亮早被云层遮掩。
听着渐渐变得凛冽的寒风,吕律知道,明天又是雪花飘飞的一天。
到了吕律草甸子,赵团青爷俩径直回家。
吕律进了栅栏门,将追风牵到马厩中拴好,喂了些黑豆和饲草。
折腾这一天下来,积攒多日的精力得到发泄,它表现得温顺了很多,不再那么暴躁。
卧室里的灯一如既往地亮着,陈秀玉快步迎了出来,闻着吕律一股子酒气,在吕律进屋后,第一时间给吕律冲了一杯蜂蜜水解酒。
以往喝酒,吕律有所克制,今天也不例外,至少保持着头脑清醒。
洗脸洗脚,早早到炕上躺下,耳朵贴着陈秀玉的肚皮听了听孩子变得越发有力的胎心,吕律安稳睡下。
第二天早上醒来,吕律打开大门看了下,如同预料的一样,外面又铺上了厚厚一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