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83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至于说会不会捕绝,吕律是一点都不担心,要知道,还有很大一部分大雁在西伯利亚呢。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
南方吃雁,北方吃蛋,中间只能伸着脖子看。
吃蛋要到雁窝岛,草丛中到处是大雁蛋。
这里的鱼叫“傻鱼”,见到人不游走。
这里有种鸟叫“傻鸟”,抓鱼就在一个位置死等,等到一条,再等一条,每天都能吃得很饱。”
这一句句谚语或是传说,大部分都出自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足以说明燕窝岛的富饶。
区区万多只小雁,真不在话下。
当然了,也不可能真的捕捉那么多,现如今已经稍微错过繁殖高峰了,只能说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捕捉一些,能捕到多少算多少。
也只需要捕捉这一次了,到了来年,完全可以自己繁殖。
眼下,最大的麻烦,反倒是怎么把这些小雁给运回来。
为此,吕律叫上几人,第二天专门到左松龄家里,用纱网和木条,钉制关小雁的纱网笼。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好歹弄出足够装满一汽车的笼子,运到吕律草甸子。
在第二天早上,在赵永柯、张韶峰和陈秀清齐聚吕律草甸子,人和六条狗子也上车后,吕律发动车子,到洄龙屯汇合等待的梁康波和孟兆华,一起朝着燕窝岛进发。
吕律现在心里其实还有着另一个想法,看看能不能将雷蒙也一起邀请过来。
对于吕律来说,雷蒙就是他心里的大哥,始终还是觉得他在燕窝岛混得憋屈了,成了个普通职工,实在是浪费人才。
若是能把他邀请过来,那绝对是管理农场的一把好手。
若是有他在,吕律也完全可以放心地将农场交给他管理着,这样也好继续自己打猎和抬棒槌的赚钱大业。
“也不知道时隔那么长时间,雷蒙过得咋样了!”他心里暗暗在想。
第509章 过往
阳春三月三,大雁往北迁;
重阳九月九,大雁往南走。
这是北方山村里的人常说的一句老话,更是人们在春秋两季常见的情景。
宝清县境内的燕窝岛,距离边境不远,这是一个二百多平方千米的孤岛,三面环水,一片沼泽,是大雁栖息繁衍的天堂。
沼泽内,人迹罕至,其它大型猛兽更是无法涉足,有史以来,一直生活数十万只甚至上百万只美丽的大雁。
燕窝岛的芦苇丛中,遍地都是大雁的窝,在繁殖季节到来,芦苇丛中到处是白花花的大雁蛋。
在这种时节,一个人如果能早晨划着小船登岛,提上篮子去捡蛋,傍晚归来的时候,能捡拾到很多的大雁蛋,甚至能装满一条小船。
吕律还远在上海即将前往燕窝岛当知青,在火车上听人这么说的时候,对那些大雁蛋就充满了兴趣。
但在同时,他也在考虑一个问题:燕窝岛附近的居民真的那么傻,不知道去岛上捡雁蛋发洋财吗?
有这想法的时候,他也这么问了出来。
那人说:“你大概还不知道吧,北大荒那地方富得很,粮食堆成山,街上的钱溜腰深不说,就连地上的黑土抓起一把来,使劲一攥能哗啦往下流油!大荒里还有三件宝贝,人参貂皮鹿茸,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人家那里有那么多宝贝和好吃的,谁还会稀罕那破雁蛋,岂不是因小失大,太小儿科了吧!”
这人把话说得很夸张,吕律听得直摇头,心里边不信,但却被成功地引起了好奇心。
而就在同列的火车上,也终于有人听不下去了。
这是个断了只手臂的老兵,五六十岁的样子,就正好是大荒里的人,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吕律对燕窝岛那种美好情景的憧憬,他甚至一度想着,这燕窝岛不能去,是不是该逃?
老兵姓马,吕律现在对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老兵,脑袋里也有着很深的印象,但却记不清名字了,对他之所以有很深的印象,还是因为他说的那些话。
老兵家就在乌苏里江江畔的一个小渔村,祖祖辈辈都靠捕鱼为生。
按他的说法,三天两头就能吃上大马哈鱼,这种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最好吃的一种鱼,不知道比大雁蛋要好吃多少倍。
那小渔村距离燕窝岛不远,在江面上捕鱼能看到岛上漫天飞舞的大雁群,多得数不清。
这话让吕律开始相信那人所说的话,岛上有无数的蛋,他开始畅想着捡大雁蛋发家致富的梦,他心里的念头很朴素:大雁蛋是比不上三宝那么值钱,可蚊子再小也是肉,努力捡拾,聚少成多,发家致富也是很有可能的。
却听老兵接着说道:“燕窝岛,其实啊,并不是什么岛屿,而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被称之为大酱缸,那里只适合大雁、丹顶鹤和白天鹅等大型水鸟们生存,人和其它动物休想踏入半步。
如果谁敢冒险闯入,就会深深陷入淤泥烂草中,变成一根根酱萝卜。凡是掉进去的人和动物,都没有生还的可能!”
一句话,燕窝岛会吃人!
刚刚生出的捡拾大雁蛋的梦想,在吕律心里一下子戳破了。
他开始在想,这趟火车,怕不是拉着他们去送死的吧!
那人和老兵的话,吕律显然是更相信老兵的,最起码,他不相信这世上有这等好事。
本就茫然无比的心里,也因这番话而有些恐慌。
好在老兵又补充了一句:“我也有好些年没回去了,十万转业官兵进入大荒开垦,早已经在燕窝岛建起了农场,这个时候,捡蛋应该会比较容易了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