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123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去了,得能走出来才行。
现在,吕律居然很意外地听到了蒋泽伟说自己进入过干饭盆,而且还成功走出来了。
他倒是很想听听,他在里面究竟经历了什么。
毕竟,他现在也是赶山人,无论是猎队还是参帮,他都是把头,主心骨一样的存在。
常在山里跑,即使仗着后世对这些大山的了解,这些日子以来,走得很顺当,还不曾麻达山过,但万一某一天碰到了呢?
别的地儿还好说,特别是类似干饭盆这样的地方,万一某一天,自己也领着一帮子人进入呢,怎么走出来,是个非常考验人的法子。
要知道,就吕律自己所了解的,有专业的探险队进入,也麻达山的事情,找了熟悉山形地势的当地人领着才把人搜救出来,而根据他们的描述:干饭盆里气压特别低,进去后头感觉很晕,指南针之类的仪器,到了“盆”里就都失灵了,甚至都能听到周边乡村的鸡鸣狗叫,就是无法走出去。
就连人的生物钟都是失衡,记忆都是混乱的。
就比如,蒋泽伟刚刚所说的,跟着鹿群脚印走出来,就是个很好的法子。
动物在这些方面,有着比人更敏锐的直觉。
但吕律还想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法子。
毕竟那是野物,它们在里边生活自如,却不是人能轻易控制的。
“大爷,你当年去得挺远啊,是咋想起来跑到那边去的?”
吕律有些奇怪地问。
“这有啥好奇怪的,那会儿那么乱,我当时都没个固定的落脚地儿,走到哪儿算哪儿,听到哪里有好东西,就往哪儿蹿,山东那边不还有多少人到了大荒里边,人员到处流窜,我去到那地方算啥啊?”
蒋泽伟的理由很强大,吕律挑不出毛病来,居无定所、四处流窜的情况确实很正常。
“干饭盆那里边,究竟有些啥?”吕律追问道。
“我在里边折腾了几天,看到的东西不少,成群的梅花鹿、枝头上跳着的紫貂,野猪、熊,啥都有,在别的地儿,就见不到那么多,是个打猎的好去处。棒槌也多……我之前瞎找了那么多天,一直没能找到的棒槌,就在干饭盆里,麻达山了,反而找到了,而且遇到的,大货都有好几个。
可是,在那种地方,寻常的打拐子、砍树皮这些记路的法子,都不管用,你在里边一路做着标记走,到最后发现,周围到处是标记,乱了,全都乱了!感觉就是一个劲地转圈圈,大圈小圈地转,东南西北,啥都不知道,走得人脱力,走得人绝望。”
说起这事儿,蒋泽伟直甩脑袋。
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尤其是天气特别热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一些雾气升腾,那感觉就像是在坟场一样,迷迷蒙蒙、恍恍惚惚,那种时候更不得劲,就像是突然到了阴曹地府一样,总能看到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瘴气……
在蒋泽伟说到这些的时候,一个词儿瞬间跳到吕律脑海中。
这是枯枝烂叶、动物尸体沉积腐烂产生的毒气,弥漫在山间、石缝中,确实有很强的致幻作用,在很多地方走不出去,就是因为瘴气之类的影响,甚至致死的可能性都有。
在干饭盆那样的地方,四面环山,也是瘴气积聚的地儿。
吕律突然记起之前蒋泽伟说过,是在大雨过后才跟着鹿群脚印走出来。
大雨……这也是一个关键。
下了大雨,压下了瘴气,让蒋泽伟头脑清醒起来,这才是他走出干饭盆的关键。
很多时候,一个清醒的头脑很关键。
“大爷,进山打记号,出山看幌子,这是所有穿山沟的人共同遵循的,还有猎人通过动物蹄印、兽类的粪便和野兽穿行留下的兽道进行判断,在麻达山的时候,还有没有别的法子能走出来?”
吕律趁机问道。
“别的法子……你们几个打猎的问我一个多年没进过山的老家伙,我又不是没跟你去过,这方面,你们可比我强得不是一星半点,你可是赵团青的徒弟,他教你的还不够多啊?”
蒋泽伟瞪了吕律一眼:“你这不是让我班门弄斧吗?”
“话不能这么说,各有各的法子,多知道些,不是坏事儿。”吕律很谦虚地说。
蒋泽伟想了下,点点头后说道:“我倒也知道两个法子,就不知道能不能用,是个满族老人告诉我的。”
果然还有私货!
吕律连忙问道:“是啥,给我们说说!”
似乎酒的后劲起来了,蒋泽伟前后晃了晃,被旁边的张韶峰扶住,这才接着说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雀书’和‘鸦笑’?”
第733章 来龙去脉
雀书?
鸦笑?
听到这两个词汇的时候,吕律和张韶峰都是懵的,心里的好奇却是被成功引起来。
就连在一旁逗着孩子玩耍的陈秀玉,也不自觉地竖起了耳朵。
“一看你们这样,就知道你们没听说过。不过也正常,这是满族人的法子。在这片被称为龙兴之地的大荒,敢说比满族人更了解大荒的人,不多。
他们在长白山那片少说也有上千里的深山老林里边狩猎,辨方向、明路线,是他们安全往返必须有把握的事情,自然也有着他们的独到之处。”
蒋泽伟端起罐头瓶喝水,有些发抖,赶忙两只手齐上,这才稳住。
罐头瓶子送到口边,大概是太烫的缘故,吸溜喝了一点点又放下。
“所谓雀书,其实是白鸟屎。那些满族猎人进了山里,若是麻达山了,看到白鸟屎,肯定会高兴得不得了。鸟这东西,在信奉萨满的人眼里,是能凌空天穹、晓彻天神意图的灵禽,看到白鸟屎,不仅仅是吉祥的预兆,也是指路辨向的的路标,是天神的指引,所以,被叫做雀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