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124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吕律摇摇头:“不好确定,但不排除这种可能。也有可能有人在我们后边进来过,这事儿不好说,小心就是了!”
“那咱们接下来咋办?”梁康波问道。
“怕是想着故意打乱这些记号,让咱们困在里边走不出去,然后过一段时间来捡便宜吧……算了,咱们是来打猎的,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几天,咱们抓紧时间再打上几天,他愿意跟就让他跟吧,咱们不在这里呆了!若是还敢跟上来打主意,大伙都别客气!”
吕律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事儿上。
“这标记弄乱了,要走出去有些费力啊!”张韶峰有些头疼。
“没事儿,我来……”
赵永柯却是很有把握,他转头看向吕律:“老五,是往江源走还是去哪儿?”
“换个地方就行……其实,我挺想试试,撵上一群野猪看看,能不能跟着走出去。”吕律笑道。
“那就试试呗!”雷蒙也笑了起来:“反正只是换个地方打猎,到哪儿都行!”
“这种时节容易走出去,主要是看看这法子,在容易迷惑人的夏秋季能不能用……”
“那就找群野猪!”
事情商量结束,几人也就不去管那些标记,赶着爬犁在山里到处绕了起来。
这段时间在里面打的猎物不少,似乎是受到了不少惊吓,平时经常能看到的野猪群,真正要去找的时候,反倒像是消失了一样。
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找到一群,只有七八只的样子,闷头在雪地里翻拱,浑身热气腾腾的。
吕律当即朝天连开了数枪,受到惊吓的野猪群掉头就跑。
几人相视笑了笑,赶着爬犁一路顺着野猪群留下的遛子走去。
这一走就走了近四个多小时,上到了林间一条大路上,看着上面的车辙印就知道,这是林场运输木头的车路。
确实很轻松就走了出来,找了经过的司机问了路,才知道,这里靠近湾沟镇,名叫干巴河子,属于干饭盆外围,地形已经没有干饭盆里那么复杂,很容易分辨了。
见地形环境不错,吕律当即领着几人选择宿营地,就准备在这山里打上几天猎物。
只是,在他跟赵永柯两人出去查看山里情况时,到了一条河沟里边,吕律就迈不开脚了。
“咱们接下来几天,不打猎了。”
“不打猎干啥啊?”
“捡石头!”
第741章 水墨天成
捡石头?
赵永柯有些发懵地看着吕律,不明白吕律在打的又是什么主意。
却见吕律指了指河沟里一块支棱出的石头。
这块石头,半截埋在河床上,顶上被积雪盖着,表层也不少地方也被冰上了,但裸露出的位置,表皮上非常光滑,有着不同色泽的分层交杂,绿色中间杂黄、白等色泽。
颜色有些奇特……但终究是块石头啊!
赵永柯还以为吕律发现了什么宝贝。
“这是松花石啊,没看到这玩意儿,我都想不起来,江源这地方,松花石多,这可是宝贝。”
这在以前,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磨刀石,但自打到了清朝,皇帝见了自己老家的这种石头后,立刻让人细细打磨,成了极其漂亮的砚台,自此之后,也就有了大名鼎鼎的松花砚。
这玩意儿,后世也是资源稀缺的东西,当然了,也被多方禁止开采,加之利用率的大幅提升,似乎变成了平平无奇的东西,价格算不上高。
但在现在这年头,如果搞一些回去,交到孔思仁手里,加工出来,绝对是拿去出口创汇或是收藏的好东西,是能卖大价钱的。
既能用以雕刻实用或观赏的砚台,还可以作为建筑名贵装饰以及加工工艺品用料,尤其是那些形体独特,状态不一的奇石,更是备受瞩目。
也就是说,哪怕只是单纯的欣赏那种天然的纹路、形状和色泽,都是极好的东西。
松花石是沉积物形成的岩石,通常埋在泥污之中或是沉积的石层里,需要专门开采。
当然了,也有风化滚落山沟谷地,被流水冲刷,除去了外层包裹的泥壳,露出里面温润如玉的部分,将藏于内部的美丽给呈现出来的松花石,也就是所谓的江捞石。
吕律眼下看到这一块就是江捞石,直接就能拣到。
他当即走了过去,将这块河岸边的石头给搬了起来,扫掉上面的雪,抠掉冰冻层,以他的眼光一看,是黄绿紫三色组成的松花石。
这种有着素三彩的松花石,绝大多数是板料,出型率极低,形成一方观赏石的难度很大。
而吕律偶然看到的这块,偏偏就被流水冲刷,冰雪侵蚀成型了,像是一片层峦叠嶂的山峰。
小心地将这块四五十斤重的松花石搬出来放到一旁。
吕律继续在河沟沿岸搜寻着,凡是在河沟边看到的支棱着的石头,吕律都会凑上去看看,很快又有了新的发现,那是一块有着木头纹路的浅黄色石头……
看着吕律欣喜的样子,赵永柯就即使还没弄懂这玩意的价值,也从吕律的神情中确认就是好东西,也跟着翻找起来。
选着造型奇特的,色泽多样的去找就对了。
不懂的还可以问吕律。
两人在河沟里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还真被赵永柯找到了一块核桃纹路的松花石——这是一种表面有着核桃纹理的松花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