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超莞尔:“怎么,你想要动手抢?”
康永仁还没回答,康永廉忍不住了,捂着刚被乐俊打疼的脸,冲宋志超说:“抢你又如何?这里谁人多,谁就是老大!”
宋志超当即大声,喊道:“九叔!你还管不管?这里有人要动手抢东西——我看你这谈判用的龙凤茶楼要关门了!”
“谁说我这里要关门?”随着话声,只见这家茶楼老板瘸腿九叔拖着一条瘸腿,手里提着大茶壶,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
……
瘸腿九叔,江湖人称“瘸腿阿九”,又有绰号叫做“一脚穿香江”。
听说瘸腿阿九腿功犀利,以前混社团的时候,一双腿功出神入化,在码头可以一个打十个,一脚就能踢穿十公分厚的木板,如果被他飞身踢中心窝,不死也会残废。
此刻,瘸腿九叔走到茶桌前,看也不看人多势众的康永仁等人一眼,一边给他们添茶,一边嘴里唠叨:“和气生财,给我这个老瘸子一点面子,我还要靠这家茶楼讨生活。”
“既然你们能来这里,就该知道,我这茶楼能做这么久,都是大家讲规矩——只动口,不动手。如果谁破坏了规矩,就是不给我这瘸子一条活路,你不给我活路,就不要怪我这个死瘸子不给你面子……”说话间,只听咔嚓一声,瘸腿九叔拿起一枚茶杯,信手捏爆。
众人:“……”愕然!
要知道,那茶杯可是白瓷的,信手捏爆,这需要多大的指力?
就连一向对自己身手很自负的阮玲,也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深深地看了瘸腿九叔一眼,她算是明白了,什么叫“真人不露相”,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连阮玲都对瘸腿九叔刮目相看,就更别说那八个黑衣人了,此刻也是一脸愕然,即使戴着墨镜,也能看出来他们吃惊程度。
“呵呵,我这瘸子以前学过一点功夫,倒是让大家见笑了——以前这腿功还蛮犀利的,只可惜瘸了,现在也有这一双手管用——捏个蟑螂,爆个臭虫什么的,还算得心应手!”瘸腿九叔说话间,笑眯眯地看着康氏兄弟,准确地说看着他们的喉咙。
康永仁还好说,面无表情。
康永廉则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喉咙,遍体生寒。
瘸腿九叔重新拿起大茶壶,瘸着腿回去,嘴里还说道:“有事好商好量,慢慢谈,动刀动枪那就乱了规矩……我这瘸子除了有把力气,还有百十号兄弟,可以说随叫随到,所以希望各位贵客多给面子……还是那句话——和气生财!”
眼看瘸腿九叔一人震住全场,宋志超悠然自得地站起身来,冲康永仁说道:“话已至此,我看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康先生不愿意拿旗下的康氏建设,置换我旗下的万达物流,那么我也不勉强。”
“强人所难不是我喜欢做的事儿;后会有期才是交朋友的真道理——正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在这里,我谢过你的茶水!额,后会有期!”宋志超装好公文包,提好了,带着阮玲和乐俊转身就走。
康永仁,康永廉,以及那八个气势汹汹的保镖,只能干瞪眼看着。
刚转身,宋志超似乎又想起什么,扭头对康永仁说:“对了,有件事情忘记告诉你,我约好了任大荣任SIR饮茶,听说他刚好负责乔治这个案子……也许他很需要这些材料!”
说完,宋志超拍了拍提着的公文包,冲康永仁傲然一笑。
笃!
笃!
笃!
宋志超转身刚走三步,就见后面康永仁忽然站起来大声说:“好了,我认输——我应承你!”语气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仿佛少女委身恶霸,充满了心酸。
第0932章 反骨仔(上)
“康氏建设”成立于香港七十年代初,也正是香港地产业重新腾飞的时代。
如果说五十年代,香港大亨霍鹰东,李家城等人开创了香港地产业的新时代,推出“分层出售”“分期付款”,以及“卖楼花”和“公摊面积”这样的销售模式,使得香港房地产和建筑业空前繁荣的话。
那么到了六十年代,因为港英政府大举干预房地产业,进行“十年建屋计划”,使得地产业和建筑业产生巨大泡沫,也因此进入了崩溃边缘。
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香港因为接收了数十万越南难民,房屋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使得原本快要饱和的地产业再次蓬勃起来。
与此同时,退隐香港的康氏家族,在掌舵人康祖尧的带领下,排除众议,成立了康氏集团的龙头企业——“康氏建设公司”。
可以说,康氏建设是在一个好的时期,赶上了香港地产第二次鹏飞,因此康氏建设顺势而上,成了香港潜在的十大建设公司之一。
不过因为康氏家族以前的“劣迹”,以及“汉奸”之名,康氏建设往往用控股的方式来控制其它香港有实力的建筑公司,以便于投标,以及跟进政府城市建设等项目。
也正因为如此,康氏建设实际上是个控股公司,旗下足足有八家实力雄厚的建筑公司。
宋志超之所以要吞下康氏建设,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要知道,作为过来人宋志超清楚地知道,香港地产业未来还足足有二十年的黄金期,像李家城,李照基那样的牛人,几乎都是靠着地产起家的。
因此可以说,香港十大富豪,有八成都是靠着地产业撑起来,宋志超虽然对此嗤之以鼻,却也不得不承认——做地产,很搵钱!
可是如今宋志超虽然财力雄厚,却很难在地产方面插上一脚,原因很简单,第一,想要做地产,必须要有地皮;第二,想要做地产,必须要有建筑公司。
地皮方面好搞掂,只要有钱,就可以参与政府地皮竞拍投标,亦或者是民间土地买卖,比如这一次,宋志超就提前收购了赤柱监狱200万平方英尺的土地,总花费超过十五亿。
可是在建筑公司方面就难办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港英政府对建筑公司管控十分严格。
话说,在香港地产刚刚起步的时候,政府对于建筑公司还不怎么在意,认为只要能够承建房屋大楼,拥有建筑资格证明就OK。
因此,当时很多没读过几年书的很多江湖大佬,都看到了建筑行业的暴利,直接安排一些没有施工资格的建筑团队,聘请一些没有做过工程的大老粗,通过抢夺等暴力手段,承包各种大楼建设,从中抽人头,使劲儿搵钱。
可想而知,那时候香港的建筑行业有多混乱,大楼建设质量有多烂。很多时候,居住的人甚至可以用手就把住的墙壁抠个洞——那些砖块的质量,比豆腐还渣。就这样,到了1972年,香港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618雨灾,期间发生因持续暴雨,降雨量达652.3毫米,导致山泥倾泻的严重灾难事故。
当日,先后发生在九龙观塘翠屏道山泥倾泻,覆盖了山下的整个鸡寮临屋区,及港岛半山区旭龢道,楼高12层的旭龢大厦倒塌惨剧,是次雨灾共酿成150死93伤,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多人死亡的水灾、山洪暴发及山泥倾泻意外。
也正是这次灾难,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