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淡淡一笑,“我知道,城隍已经告诉了朕,死了四十二人,首辅程国祥死了,六部尚书就死了四个,死就死吧,把剩下的叫来。”
皇后非常惊讶,因为皇帝这段时间昏迷,根本没人告诉过皇帝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还如此详细。
“陛下,您真的见到城隍爷了?”皇后问道。
“见到了,我告诉你,就是城隍爷诛杀的妖僧,那妖僧原来是一只蜈蚣精,好了,现在让人去通知大臣们过来,朕还有很多事情。”皇帝道。
皇后立刻吩咐人去通知大臣们。
转头看向站在旁边的儿子,皇帝眼神变的温柔许多,“翊儿,从今日起,你一刻不停陪在父皇身边,父皇有很多话要告诉你。”
八岁的太子很懂事的点头。
时间不长,陈彦带领一众官员来到乾清宫,众人给皇帝磕头见礼,皇帝靠在床头,点点头让大臣们起来,人们看向皇帝,感觉皇帝的精神还算不错,都以为皇帝身体大好。
皇帝扫过这些大臣,一共有四十八人,虽然少了一半,不过有这些班底在,朝廷出不了大事。
皇帝率先看向陈彦,道:“陈彦,你之前为次辅,现在朕升你为首辅,统管朝中诸事。”
陈彦虽早有预料,可如今皇帝亲口说出,他依旧心中大喜,跪地磕头谢恩。
随后皇帝宣布第二件事情,却是令大臣们很是惊讶。
“赦免河南巡抚薛骥之罪,薛骥不仅无罪反而有大功,封薛骥为次辅,龙图阁大学士,入朝做事。”
很多人都暗暗琢磨,陛下这翻书翻的也太快了吧,之前恨不得把薛骥就地正法,现在却成了有功之臣。
再说,就算有功,薛骥一个从二品,升他做个正二品尚书也就可以了,现在竟然直接升到次辅,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陈彦与薛骥关系莫逆,政见相合,对陈彦能升为次辅他打心里欢喜,立刻道:“陛下,我会尽快着人通知薛骥。”
“薛骥就在居庸关都城隍庙,现在就拟旨,连夜通知他,明早我要见到他的人。”皇帝道。
陈彦有些惊讶,皇帝是怎么知道薛骥在都城隍庙的,不过想到锦衣卫和两厂,或许是他们给陛下传递的消息。
“臣会连夜办理此事。”陈彦道。
紧接着,皇帝又下一个令所有人匪夷所思的命令。
“赦免诸葛卧龙所有罪行,追封文渊阁大学士。”皇帝道。
大臣们都有些蒙。
甚至有人一时间都没想起诸葛卧龙是谁。
只有一些老人才知道,这诸葛卧龙是上任皇帝时期的臣子,后来背叛终身监禁,怎么现在皇帝翻起这本旧账了。
陈彦刚刚接任首辅,不好现在就反驳皇帝,再说,只是一个追授,并不是让诸葛卧龙回朝做官,其实根本没多大影响。
“如今诸葛卧龙也在都城隍庙,下旨一并送去。”皇帝道。
陈彦立刻躬身,“是陛下,此事臣会办好。”
皇帝喘了一口气,继续道,“第三条,昭告天下,除去普渡慈航国师称号,定为妖僧,并封禁国师所属一十二座禅院。”
听到皇帝这条命令,陈彦忍不住心里一热,他虽心智坚定,却忍不住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扑通一下跪在地上。
“陛下英明!”陈彦大呼。
其他人也跟着跪下,“陛下英明。”
皇帝看着下面跪着的众官员,叹息一声,说道:“我这次濒死,四十二位大臣之死,皆因国师之害,国师乃妖精修炼,只为窃取朝廷气运,朕被他控制神魂,整日浑浑噩噩,不过前几日,国师已经被都城隍诛杀。”
众大臣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全都心里惊讶不已,陈彦问道:“陛下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是都城隍亲自告诉朕的。”皇帝道。
接下来,皇帝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包括六部、各司局、天下十三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兵部和各部将领等。
该升的升该降的降。
八岁的太子一直坐在皇帝身边,大眼睛看着父皇发号施令。
皇帝这是在给儿子铺路,也是在教育儿子,就像老狮子教小狮子如何捕猎一样。
等大臣们离开,皇后端来一碗小米粥,坐在床边,亲自一勺勺的喂给皇帝,皇帝看着皇后,恍惚两人又回到了刚刚大婚时候的甜蜜。
晚上,太子就睡在皇帝身边,搂着儿子,皇帝给他传授真正的‘帝王之道’。
“翊儿还小,接触这些为时过早,为父本打算在你十二岁时在教你,哪成想人算不如天算,父皇时日无多,现在就传授给你,希望你好生听好,父皇可没有精力时间再说第二次。”皇帝摸着儿子的脑袋说道。
太子用力点点头,眼中含着泪花,“父皇,儿臣一定努力记下。”
皇帝慢慢说起来:
“所谓帝王之术,包罗权谋术、纵横术、运筹法、管理法、阅人数、用人术等等,《韩非子》是历代帝王必研之学,还有诸多典籍,比如《长短经》,父皇书房中的书籍,从今往后归你,有很多书库里都没有的书籍,那些都是只能皇帝读的。”
太子眨眨眼睛,说道:“难怪父皇下课业时,让孩儿必须通篇背下韩非子,原来如此,只是,刚刚父亲为何没有提到儒家之法呢?”
“呵呵,其实所谓重儒,那是给外人看的,是治理天下的手段,我们皇家最看重的乃是法家,法骨儒皮也。”皇帝笑着说道。
“其实治理天下,说难无比艰难,说易也很简单,无非三点而已,一是对民,怎样使百姓富足及顺服,二是对吏,怎样使官吏更有效的为朝廷服务,三是对己,该怎样巩固自己的权势,修养自己的德行,平衡各股政治势力,才不致被其它政治势力所威胁。”
“这三个方面如何解决,采取什么方略,《韩非子》以“法”、“术”、“势”三位一体解决这问题。”
“你是不是一直觉得,父皇是个昏庸之人,不像史书上写的那些明君一样励精图治?”皇帝转头看向儿子。
太子眨眨眼睛,抿了抿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