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12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皇帝只是淡淡一笑,回信道:再接再厉,不负朕望!
黄河的治理,绝对是大夏帝国的第一吞金巨兽,为此无数大臣包括首辅九十八在内,皆上书劝谏皇帝,要不要再考虑考虑,要一百年才能完成的大业,生前他们受罪,他们死后,后辈享受成果功劳,简直是岂有此理!
最关键的是,太费银元了!
单单是第一期五年计划,迁移黄河两岸三十里范围的居民,百年不得在这些范围建房、耕种,这些安置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地方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部种植树木。
第三个、四个、五个五年计划,就是清淤和加固黄河堤坝……
虽然现在各殖民地提供了海量的劳工,但是依旧十分耗费钱财,而且越是长期的工程,看到成果的效果就越慢。
对此,大皇帝陛下严厉批评了内阁和诸大臣,黄河之患,已近千年,朕誓要让黄河为民造福,真正的还天下一条母亲河!
群臣只得照着做。
此事皇帝亲自指挥,沿黄河每十五里设置一个督察点,派遣民兵守卫监督,任何胆敢阳奉阴违、贪腐、拒不接受命令之人,立刻捉拿,送往矿场做工改造,绝不姑息!
大明朝时,尤其是黄河、淮河之间,数次泛滥成灾,各地的小型水灾更是不计其数,皇帝和内阁颁发旨意,在全国各地建设小型水坝、湖泊,以起到大旱之时有水灌溉,大涝之时有所蓄水之地,不至于一塌糊涂,泛滥成灾。
这数项工程,非是一时之功,没有十年、二十年时间,很难看到效果。
但是皇帝坚持之下,所有的工程在军队的监督之下,顺利开工。
各殖民地前来支援的工人中,最受督军欢迎的,就是日本劳工,吃苦耐劳,刻苦至极!
但是印度劳工就懒散了许多,这件事传回印度,总督官孟烦多大感丢人,一月之内,竟然向印度六个特区,派遣了数千名政治委员,他们的任务就是提高当地居民的思想觉悟,改造其懒散性格。
印度数千万居民,千万年来,民族习性早已形成,一时半会儿之间,很难改变。
但是各地的执政官还是积极参与进来,对于辖地之中的印度居民,进行督促,与数量庞大的政治委员形成了有效的配合。
现在印度的棉花,已经和新疆的棉花,一南一北,成为了大夏国的两大棉花产地,其棉花成品,和其所制的棉布等,在大明和泰西诸国畅销,每年为国库带来数千万两白银。
内阁首辅九十八,还专门督促前基隆科技研究院,现在的大厦帝国科技中心,加速织布机的蒸汽化改造,提升棉布的制作效率,争取占领泰西所有的布匹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第二产业,罂粟种植业,在这些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每年为数千万泰西烟民,提供了数千万近烟土。
印度所产烟土,与美洲殖民地所生产的卷烟,在泰西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两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宣传,使泰西烟民在两者之间游移不定,今日抽美洲香烟,明日印度烟土推出新款烟土,这些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马上去烟土馆试抽新烟土。
对此恶性竞争,内阁措辞严厉的批评了印度烟土局和美洲烟草公司,一切以大厦帝国的利益为主,切不可便宜了泰西诸国,而使我大厦帝国受到莫大损失。
一些破坏大厦帝国和平贸易的泰西势力,也遭到了大西洋舰队的狠狠打击!
时间到了开元二月底,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件奇事,《大夏月报》做了一整版的专门报道。
全国各地的新生儿童数量激增,双胞胎、三胞胎等多胞胎的数量,也比往年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近乎一半的新生儿都是多胞胎,这也在数年之后,这些新生儿长大后,一时造成了许多的社会困扰。
不得已之下,数年之后,大皇帝赐予多胞胎孩童金耳环,不分男女,都要一直佩戴刻有名字的御赐金耳环,才让多胞胎泛滥的困扰,减轻了许多。
第146章 铁路建设
大厦帝国的多缸蒸汽机技术,已经处于世界第一。
大厦帝国科技研究院甚至突发奇想,在地上铺设铁轨,让蒸汽机拉动的车厢在铁轨之上飞奔,实验获得了极大的反响。
以广州林家、赖家为首的数十位巨商,集资一亿八千万银元,投资铁路建设。
内阁在征询皇帝陛下意见之后,点头答应下来,并与这些商人签署了一份,为时二十年的铁路承包建设计划书,并以大厦帝国内阁的名义担保,在铁路建成之后,这些商人在这些铁路上应受的待遇和特权,让这些商人大喜不已。
这些商人,这些年来大肆建立工厂作坊,生意已经做遍全球,甚至在美洲的土人那里,也有他们的身影存在,其拥有的财富之巨,远超现在的大厦国库存余。
大厦帝国这些年来,治理黄河、修建水库、建造城市和修建水泥路,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存下来的银元,只有区区近千万银元,还不如一名南方巨商的家底丰厚。
但是大家都知道前期的经济建设,投入的越大,以后的收入回报就越大,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修建铁路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却遭到了海军将领的反驳,因为内阁停止了对数十座铁甲战舰船坞的铁料批复,使这些船坞都没有铁料进行铁甲战舰的生产。
铁甲战舰,在海水里行驶十余年之后,海水的强烈腐蚀特性就会让这些铁甲战舰趋于退役,战舰上的蒸汽机不时进行大修,所耗费的金钱,还不如直接更换新的蒸汽机。
所以海军不时就要补充新的战舰,这对于铁料的需求极其庞大。
现在内阁断了船坞的铁料批复,海军拿不到新的战舰。为此,此事一番折腾之后,闹到了大皇帝的面前。
大皇帝正在与各嫔妃做游戏,被这群不识趣的家伙打扰了兴趣,有些恼火。
考虑到现在的海军舰队数量已经足够庞大,而军事研究院新的战舰研究,也将于在最近几年出成果,大皇帝同意内阁的处置,驳斥了海军的请求。
海军不可一世的势头,被大皇帝往下按了按,内阁的权威,再次稳固了下来。
铁路的第一期工程,是北京城到天津港口的铁路修建,这也是一场试验,毕竟修建铁路,等同于把白花花的银元,成片的往地上扔,如果不能证明确实有效果,各大投资商也不会继续支付,剩下的款项的。
现在大明的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台北、和马鞍山一带,每年所产的钢铁还有所剩余。
但是现在要修铁路,这些钢铁的产量,一下子就捉襟见肘了。
于是扩大钢铁厂的规模和数量,势在必行。
大厦国工部钢铁总局,在海南、辽东等地又建设了近百座钢铁厂,因为当地的铁矿石资源丰富,所以选择在这里建立钢铁厂。
那么问题又来了,钢铁厂的大肆扩张,直接导致了全国的铁矿石价格飞涨,甚至一些大海商,开始从大洋洲等殖民地,运来一船船的优质铁矿石,只是价格高昂。
这让内阁十分头痛,不得不出手干预铁矿石的价格,另一边扩大大厦国矿山的产能,又招募了数十万矿工,才勉强解决了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