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亿亚元的采购额,优惠多少?”
“没有优惠。我们的宗旨是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的服务我们自认为没有打折,因此,在获得相应报酬上,也坚持一个价格。”
“……”
伦达再次无语。
你这理由也够牛的,可独门生意,他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去拿捏别人,最终,伦达一众代表郁闷地确定了设备贷款的总额和类目。
六十亿亚元。
这是第一批设备的采购总额。
比华夏少。
主要还是临床试点,至于大规模的话,印度现在还没那么多钱。这是在医疗贷款之外,缅亚银行给予的总额度才不过一百亿亚元。
全花掉太冒险。
因为接下来还有耗材的消耗。
在签订完服务和设备采购意向合同之后,缅亚银行行长又递上了第三份合同,这是一份还款保障合同,基于国民医疗贷款协议。
合同规定。
为保障印度还款能力。
印度央行专门开设一个结账账户。
用于转录原液治疗的患者费用结算,每个月的定期还款,或者一次性付款,算完归属于缅亚医药集团的钱后,都会打进这个账户。
伦达等代表只好签上名字。
第1445章 特色新城
签完第三份文件。
伦达却没有放松。
医疗贷款。
设备引进。
结款协议。
这是今天他来这的前三个目的。
同时。
他还身兼另一个重要任务,支开无关人等。“零先生,我们想向贵国申请一定额度的商品和项目贷款。”伦达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都小了几分。
“你们要做什么项目?”零问直接道。
“交通。”伦达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华夏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截止去年底,华夏的高速里程超过了六万公里,而按照华夏的标准,印度还不到一千。
才九百多公里。
这是印度全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六十倍的差距。
真的很寒酸。
在巨额资金的注入下,缅通车的高速公路里程也超过了三千公里,若把正在建设的加起来,到零九年初,缅高速里程可能会突破七千公里。
再过几年。
破万都不是什么难事,整整十倍。
一对比。
伦达有点脸红。
“交通。”零喃喃道。
看了伦达一会儿,零开口道:“翻新、新建,还是扩建?”
“扩建,修高速。”
“你们能征到地?”零反问。印度的地,几乎都在私人手上,扩建道路,印度政府这么多年一直想干,却几乎没有什么成功的例子。
人家不卖。
啥办法都没有。
不然,这么多年,印度的效率再怎么慢,也不可能搞成这个局面,土地的绝对私有,让他们根本别想做成什么大的惠民工程。
除了发钱。
“很难。”伦达承认。
“那怎么修?”坎亲忍不住道。
“我们征地困难,主要还是土地所有者觉得失去土地,就没有生计来源,我们政府手里的地不多,几乎都只能用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