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发了一旨明诏,向全天下百姓取得的胜利表示了祝贺。
“朕要向你们祝贺,祝贺你们再一次取得了胜利,赢下了反对派阶级的挑战,获得了阶级斗争之捷,这两年,我们揪出了藏在人民群众中的贪官污吏,揪出了为富不仁欺压良善的奸商恶贾,我们澄清寰宇,再造天地,此功势必永留青史,势必千古传颂,人民万岁!”
也恰是这一年,西北战区的张辅也给全国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莫斯科大公国、基辅大公国相继宣布向大明无条件投降,且先后签署条约宣布加入明联组织,并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向明联输送不低于一百万劳工,并自费修建本国内铁路。
大明的兵锋开进了莫斯科!
“向阿拉伯地区进军,向欧罗巴进军,向北非进军!”
这道命令不仅仅传达给了总参谋府,也传达给了铁道部门,大明的兵锋打到哪里,铁路就必须修到哪里!
书汉字、说汉语、习汉俗!
这就是加入明联所必需要做的三件事。
内有人民胜利,外有国家大捷,皇明四十九年的大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跳跃。
人民的热情被催化到了极致。
在这一基础上,大明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在北京东长安街大礼堂隆重开幕。
而每一个进入礼堂的代表以及观礼的官员,都有了一个新发现。
那便是穹顶之上,原本仅悬挂朱允炆一人的画像,如今又挂了一副。
朱文圻的画像!
没有定太子的诏书,没有册宝玺印的授予,但这副画像,却比那些加在一起都更有份量!
“太子这个称呼太具有浓厚的旧王朝味道了,朕不喜你也别做。”
对于自家父皇的安排,朱文圻自然不会有任何意义,而且他也确实不喜欢做太子。
接班人这个称呼更好。
因为这会让朱文圻更有一种自己能力、品德得到朱允炆肯定的一种自豪感。
朱允炆践行了他的承诺,以明联皇帝和大明皇帝的身份,亲自向大会做了政务汇报,并在最后,交出了一份名单。
“提名于谦为内阁首辅,提名杨溥为内阁次辅,提名郁昭、栾靖、陈芝为内阁学士,提请大会表决。”
这也算是开历史的先河了。
当然,朱允炆的提名毫无疑问得到了全票通过,在朱允炆目光鼓励下,于谦带着其余四人走上了台,向着大会深鞠一躬。
“感谢人民对我们五人的信任,感谢人民对我们五人的期许。”
于谦面向这浩荡荡的几百人,郑重宣誓:“我于谦以生命起誓,必将为国家之发展、人民之幸福而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民在鼓掌,于谦几人背后的朱允炆一样在鼓掌,他不知道自己跨越了几百年走的这一步对不对,但有一点不容质疑,那就是相信人民一定不会错!
第666章 人民万岁(大结局)
皇明四十九年的会议将注定会载入历史的史册,这一会议,意味着大明洗去了历朝历代已过去旧王朝的所有符号和特点,进入了新的时代。
皇明五十年,大明国家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正式立项启动,喊出了“依托工人阶级力量,为全面发展国家工业化而奋斗。”的口号。
也是在这一年,大明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进行并得到了最终的统计数字。
一亿三千四百万!
这一数字较之十年前的一亿零九百三十三万,足足多了两千五百万,人口增速稳定在了百分之二,是一个国家盛世的符号之一。
但也是在这一年,燕王朱棣终究没有能够抵抗时间的侵袭,在南京病故,朱允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将朱棣葬进了南京孝陵,近距离的陪着太祖皇帝。
皇明五十四年,在历经近十年之久,第一代白炽灯诞生,迅速传遍了千家万户,逐步开始取代蜡烛成为了人民寻求光明的主要工具。
皇明五十八年,明联的军队征服阿拉伯诸部,将赤色的明联龙凤旗插到了距离欧罗巴近在咫尺的位置,生生改写了历史的进程,甚至使得英法百年战争夭折。
让他们知道,在东方有一个巨无霸般的大帝国,即将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皇明六十二年,陪伴朱允炆长达四十二年的孙双喜病逝,使得朱允炆因此大病一场,病好后,整个人甚至有了些许痴傻。
他老了,谁能够不老呢。
在皇明六十四年,已经开始深感理政吃力的朱允炆宣布退位,禅让给了朱文圻,从此居深宫而不出。不过禅让典礼并没有大办,而是通过电报机的形式传遍了全国,刊登在了报纸之上。
这一年,第一艘蒸汽船只下水试航。
第二年,明联海军大炮第一枚炮弹,落在了欧洲的土地上。
可是当朱文圻兴匆匆捏着战报找到朱允炆的时候,朱允炆却没有任何的开心,因为他听不清了。
“父皇,咱们打进欧洲了。”
看着躺在躺椅内晒太阳的朱允炆,朱文圻单膝跪在身边,轻轻将战报放到朱允炆腿上,小声道:“您看看,再过十年二十年,咱们一定能够征服那里,几十年前您说过的希腊、法兰西、爱琴海都是咱们大明的后花园。”
皇明六十八年,明联二十万军队以无可匹敌的姿态,昂着征服者的头颅,踩着遍地的硝烟踏进了伦敦。
“吾皇万岁!”这是明联士兵的欢呼。
“君父万岁!”大明的儿郎攥紧拳头紧贴心口,向着最先抬进城的朱允炆画像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