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19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名堂之外,有锦衣卫把守,陡然大步跑进一兵士,手中攥着一份军报兴奋大喊,声音直通名堂,让朱允炆等人都安静了下来。
双喜匆匆迈步而出拿过军报回转,准备递呈朱允炆,却被后者挥手拒绝。
“既然是捷报就读出来吧,让大家伙都高兴一下。”
双喜诶了一声,挑开火漆抖展书信。
“臣燕王棣伏问吾皇圣躬金安。
臣奉皇命离京安桂滇川贵四省事,镇抚寮国、暹罗、安南诸国兵事,时逢寮国暹罗入安南境兴兵,为保边疆太平,不得已而南下平乱。
时建文三年四月十三,我军兵抵河内城,与寮国军相遇,乃遣西平侯晟出阵,与敌交战。
西平侯晟作战勇猛,亲临战阵,激励之下,我大明健儿皆奋勇当先,是以破寮国与河内城下,斩俘两万七千级,俘降四万,溃众西逃五十余里,我军乃入河内城,陈越王安会大将军简定献城伏降,以其国是诏文而阖国内附。
臣料暹罗、寮国必会师河内,请陛下放下,臣必领军守住河内,拖住敌军。时今蛮夷诸国尚不知陛下御驾亲征之事,如此,陛下可有充沛时间兵破两国,一战克定西南事。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又是一场大胜!
名堂之上顿时喜气洋洋,大家伙齐齐向朱允炆贺了万岁。
朱允炆也很开心,负着手连喊了几声好,后看向耿炳文:“老将军,事不宜迟,早早发兵吧。”
四月十三,朱棣书的捷报,现在都五月初二了,料想暹罗、寮国都已经合兵一处,在河内城不知道打成了什么样子。
“嗯。”
耿炳文迈步跨出,喝道:“速速整军,即刻拔营。”
众皆领命而下,双喜也忙取下甲胄给朱允炆上甲。
“等三军拔营,中军再动。”
耿炳文提醒一声,朱允炆自是含笑应允,虽然自己要拖在大后方,但朱允炆还是很激动。
到了昆明,这御驾亲征的事便是坐个瓷实,下一步,就该找暹罗、寮国谈谈人生了。
第147章 江山如画(十二)
阿瑜陀耶城,亦称大城,暹罗国如今的国都。
此前的暹罗国都是清迈,后迁与阿瑜陀耶城,故称之为阿瑜陀耶王朝。
在这个时间节点,暹罗国有两个国王。
即素可泰王朝的昙摩罗阇三世和阿瑜陀耶王朝的罗摩罗阇,朝代更迭是世间常事,阿瑜陀耶王朝立国之后,一应国制承素可泰旧制,因此对于昙摩罗阇三世这个国王并没有废除,反而保留了下来,甚至允许其生子后国王名衔再传一代。
这种奇葩事,可能也就在这些番邦小国出现了。暹罗佛文化盛行,从国王到民众皆崇信释教,国人为僧为尼姑者甚多。
僧尼服色与大明颇同。亦住庵观,持斋受戒。若是不知内里的人来到这个国家,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众生平等的佛国,但这里却是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等级农奴制国家!
想想吧,一个在元朝时跟印度和乌斯藏眉来眼去的国家,本身又有佛文化的底子,这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在印度教和八思巴两位老大哥的言传身教下,暹罗自然也就有了自己国家特色的‘萨克迪纳制度’。
无法想象,一个国家的百姓若是打一落生就是奴隶,一辈子都要为上等种姓而服务,这样的国家竟然还能存活于世?
古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宗教也好、思想学术也好,其创造的目的,本身就是统治者为了剥削和压榨底层百姓,又不使他们反抗的一种洗脑手段而已。
在一个佛说众生平等的国家,反而是奴隶最多的国家,还能利用佛的文化宣传“今世苦前世孽下辈福”来麻木洗脑这群底层的奴隶,不知道如果真的有佛祖,会不会羞愧的自戕谢罪呢?
大明没那么大的胸怀来拯救这些所谓‘水深火热’的底层百姓,朱允炆征西南也不是为了帮助他们的。
一个上下完全被洗脑的国家,只要上层被大明拿捏住,那就可以将整个国家攥在了手里,这才最符合大明的利益需求。
也因此,在清迈被何福的大军攻克后,呆在阿瑜陀耶的国王罗摩罗阇接见了大明的使者。
一个名叫顾青山的大明士子。
“明人的使者?”
金碧辉煌的王宫之内,罗摩罗阇坐在自己镶满了宝石的王座上,居高临下,说了一大堆的迪卡萨瓦的废话,台阶下便有通明语者翻译问话。
“是的。”
顾青山面色淡然,躬身施礼,他只是云南布政使司的一个小小吏目,平素里便是以能言巧辩为名,皇帝圣驾莅临昆明,大军兵出三路,其中征暹罗和寮国这两路都带了使者,带着大明皇帝朱允炆的某些意愿。
“见我佛主国王陛下,怎敢如此倨傲而不跪?”
看到翻译怒瞪双眼,顾青山便是不屑一笑。
“我大明士子生平只识得天地君亲师,还从未有跪番邦国王之先例,我顾青山只是区区一小吏,担不起这千古骂名。”
“你好大的胆子!”
罗摩罗阇气的两眼喷火,这群明人实在是太骄横了,竟然随便选了一个人就做使者来他的王都,尤其还是在不打招呼就攻克了清迈城之后。
这算什么?城下之盟吗?
“我背后站着大明,站着六千万百姓、三百万强军和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我的胆子当然大。”
顾青山昂着脑袋,看着在金色王冠映照下,皮肤黢黑透亮的罗摩罗阇,咧嘴一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