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19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我是带着大明皇帝的圣谕来的,也是带着和平来的,希望国王不要自误。”
和平?
什么是和平?河内平原十几万腐臭的尸体、顺州城那座人头垒助的京观,还是清迈被大火焚毁的寺庙、僧人?
罗摩罗阇被气笑了,但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如顾青山所说,此时的阿瑜陀耶城外,还有大明的十万大军,他罗摩罗阇不能说错话更不能做错事。
不然,战火燃起,他罗摩罗阇这位佛主,就真的要走一遭烈火焚身了。
“和平在哪里?”
拳头攥到发白,罗摩罗阇终究还是长叹一口气:“如果明军愿意撤回你们的国家,我会召回我的军队,承认安南是你大明的土地,并且向大明进贡很多的珍宝。”
“我们不是强盗。”
顾青山含笑摇头,对于罗摩罗阇的理解能力表示不屑:“国王殿下,我说我是带着和平来的,不是打算靠着武力来胁迫国王和掠夺贵国的珍宝,我大明皇帝陛下让我给国王带一句口谕。”
“哦?”
罗摩罗阇眉毛一抬,下意识问道:“说来听听。”
王宫内安静下来,顾青山却是迟迟没有张嘴,罗摩罗阇便是皱起了眉头:“尊使缘何不言语?”
顾青山斜睨了罗摩罗阇一眼,冷哼道。
“这天底下,还没有人配坐着听我大明皇帝说话!”
真不怕死?
王宫里罗摩罗阇的侍卫长气的拔剑在手,正打算一剑砍下顾青山的脑袋,却被罗摩罗阇一口喊住。
罗摩罗阇看着眼前这个一脸高傲的顾青山,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年轻时看过的中原史书。
几百年前,中原人还不叫明人,他们叫唐人,那个国家叫做唐朝。
唐朝使节出使藩国,也是这般高傲,视国王君主如婢子仆人,目空一切傲世凌人,嘴上挂着的除了轻蔑还有一句话。
“勿动,动则亡国!”
如今,山河易转,今时今日之大明,也有了这般气魄吗?
他们不是被蒙古人灭了国吗?为什么骨子里还有着这般的傲然?
缓缓起身,罗摩罗阇走下王位,来到了顾青山的面前:“现在可以说了吗?”
笑容,渐渐出现在顾青山的脸上,这位二十余年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士子感觉荣耀感充满了胸腔,哪怕让他现在就死都足以瞑目,含笑九泉了。
大丈夫,当如是矣!
清了清嗓子,顾青山面容肃穆,先向北而拜,随后朗声道。
“我大明皇帝说,朕此番御驾亲征,非为亡国而来,实不忍见中南诸国争战不休,以致刀兵四起,百姓遭受战争离乱之苦也,故此以万金之躯亲临不毛,一片赤诚之心,天地日月可鉴,愿暹罗之罗摩罗阇国王、寮国之拉坎登国王可以理解朕之苦心,罢兵休战。
若求和平,当各自带侍卫往我大明之云南,朕自设宴候驾,汝二人与朕同议和平之事,盟和平之约,岂不懿欤?”
罗摩罗阇面皮一抽,双眸几欲喷火。
此实城下之盟也!
第148章 江山如画(十三)
昆明,别称春城,因其一年内温暖如春而得名。
朱允炆是抵达昆明的时候已是盛夏,犹记得自成都拔营时尚且热的令人躁动,来到昆明后反而凉快了许多,让朱允炆一下就开心起来。
这个时节若是在南京,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
而在来到昆明之后,朱允炆第一个召见的就是云南左布政使张紞,这个在位期间成绩斐然,却又因少民政策而导致麓川连年作乱的主官。
“臣张紞,叩问吾皇圣躬金安。”
被征用而临时充做朱允炆行在的西平侯府,张紞在这里觐见了当年那个印象中的皇太孙,如今的大明皇帝。
“起来先坐吧。”
朱允炆这会正捧着一本《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得津津有味,便挥挥手,自有左右送上茶水,安顿张紞。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本南宋时期编撰的记载两宋时断案的法学合集,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法学和诉讼行文,最能看清一个朝代的社会形态和民间风气思想,从一些小到民讼官司大到贪腐污吏、匪逆作乱,都能推断出当年两宋的政策对民间的影响。
以史为鉴,倒是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
朱允炆看了半个时辰,张紞就安静的坐了半个时辰,直到朱允炆放下书册,张紞才站起身,拱手施礼。
“坐吧。”
呵呵一笑,朱允炆指了指这本书:“卿看过这本书吗?”
虽不知朱允炆所言为何,张紞还是忙老老实实的回答道:“臣惫懒,尚未读及。”
古贤书籍浩如烟海,不计其数,张紞纵使已经花甲之年,也断无读书破万卷的可能,法学类的书倒也看过,但也多是如大诰、大明律等各朝中央法律文献,地方编录收集而成的闲散事集倒是没有怎么看过。
“你倒是诚实。”
朱允炆手指轻叩书扉,不满道:“作为云南一省之主官,云南的风土人情、汉土和容、民间争执才是你最应该了解和把握的。生了乱子,筹集粮草调集辎重,准备兵甲平叛,不是你该操心的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