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20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以史为鉴,拥有更先进发达的近代史操作作为参考,这才是一个穿越者的优势所在。
论同化最佳的方式,要么学姬发,但那样过于残忍血腥,容易引出河蟹猛兽的反扑。
要么就只有学约翰牛那种方式,朱允炆又在东印度公司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应对十五世纪的统治来说,已经足够了。
一个中央本土体量如此之小的约翰牛,都能搞出一个日不落帝国,统治疆域远超本土几百倍各殖民地数百年之久,让英语成为全世界通用语言,而体量远朝约翰牛几十倍的大明,只要操作得当,等将来生产力达到,航海技术发达起来,足够无限制统治下去了。
即使无法无限期统治,全球汉化的程度总要比英文化更深刻吧?
想想将来每逢大年初一,一大群白皮肤五颜六色毛发的高鼻梁,穿着明儒衫载歌载舞,又或者一大群小孩膘着腮帮子,急的满脸通红,从一句“小明,你要这个礼物还是那个礼物?”“这个,那个吧。”的录音中来判断小明到底想要哪个礼物,是不是很带感?
这群大明的宗亲将来会不会外分封,就要看他们将来能从朱允炆这里学到多少了。
对于有能力的宗亲,朱允炆绝对不会选择摁在手底下不给他们机会,因为他本身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华夏本位,只要一切能让华夏好,他可以无限让步。
关键是这些玩意没这个本事啊。
朱高炽也是宗亲,但人家颇会理政,朱允炆也是奔着将朱高炽照着内阁首辅的标准来培养的,宗亲中,只要有能力,朱允炆就能给他找到合适的署衙来安排。
朱允炆的心理活动没几个知道,朱椿反正是不太舒服的,但当中军进入湖广地界后,朱允炆到朱桢的楚王府转悠一圈之后,朱椿心里反倒开心了。
老六也没跑掉!
你唯一能够逗乐一个不幸之人的办法,就是你比他还要不幸。
朱允炆现在削起藩来根本懒得用什么手段心机,就是一张嘴一句话的事:“六叔这些年镇守地方有大功与国朝,朕感激不尽,南京国事繁冗,以至朕每每有不能胜任之感。朝廷外官,终不可信,还望六叔随朕回南京,共秉国事。”
朱允炆说这话的时候,朱棣、朱椿两人都在场,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充耳未闻的神情,朱桢只打量了两眼,便心中暗叹,最后匍匐于地,叩首谢恩。
就这样,离京前一人独自出征的朱允炆,再回转之后反而多出了三位亲王和蜀、楚两支的家眷,至于他们在各自封国圈占的土地,也就全被无偿送给了四川、湖广两个布政使司衙门。
皇商那边一年数十万两的分润,这两支可都领了,既然都有了合法收入,国有资产就吐出来吧。
两人哪里还敢说个不字,刀把攥在朱允炆的手上,天底下的亲王现在哪个还敢有不同意见?
至于朱桢用来镇守湘南土民的楚王卫也被朱允炆挑了一个好的指挥使:那个当年在第一次征安南死守咸子关的百户刘铮。
这小子是个好材料,又在南京学习深造了一年多,可以拎出来锻炼锻炼了,一个山地军,好苗子倒是出了好几颗。
拿掉朱桢也算是朱允炆的一个试探,因为朱桢跟朱棣一样,属于少有手握重兵且自身又颇多军功威望的藩王,连朱桢都毫无防抗的束手,那剩下的一众手握兵权的藩王之中,可就只剩下秦晋两藩还有一个宁王朱权了。
冬日的暖阳下,朱允炆高居马背,已经隐约间看到南京城的城池。
属于朱允炆这个皇帝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第154章 京中百态(上)
杨士奇寅时就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几个候着的下人为他更衣束冠。
早在朱允炆的中军自湖广地界进入南直隶之后,几日几时能到南京就有了定数,朝廷候驾的规格就定了下来。
宫禁里,太后身体太差,貔貅乃征伐之事,恐冲了身子就不宜轻动,由皇后、静妃带着大皇子朱文奎来迎。
宗人府的宗亲也都要迎候,最后便是在京的朝廷命官、黎庶百姓。
皇帝这次御驾亲征是大捷凯旋,那是一定要让他的子民都看一下帝王王者之师的风采的,皇帝铁定是看不到,可以看一下御辇也是好的嘛。
出了府,苍穹还一片漆黑,东方还没到雄鸡叫白,但整个长安街却早已经是亮如白昼了,街道两旁,各府的下人护卫早都擎起火把,自街头至街尾连成了一条火龙。
紧了紧身上披裹着的绒氅,杨士奇却并没有进入车轿,因为谁让他住在长安街呢。
这个时节若是宫禁的锦衣卫往西长安门的宫楼上一站向西眺望,便可以看到西长安街上几十处高官王公的宅邸,全是一片鸡飞狗跳的景象。
“哟,杨阁老醒的早啊。”
步履声声,杨士奇一扭头就看到了辽王朱植:“下官见过辽王殿下。”
朱植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补品,不时往自己嘴里送上几口:“国事繁冗,杨阁老常常操劳国事至深夜,何不多休息一会。”
根据总参谋府通传的时间,圣驾巳时才能抵达江东门,候驾的百官在莫愁湖接驾,随后绕城半周使百姓可观王师风采,最后走正阳门入宫,百官抵午门候驾,待朱允炆卸甲洗漱之后,入宫朝拜向皇帝觐贺表。
整场下来,最少六七个时辰,身子骨弱一点的,真未必能见得撑下来。而他们这些当官的寅时就要爬起来往莫愁湖方向奔走,光一个候驾就起码要两个时辰。
“圣驾凯旋,大涨天下民心士气,下官自是鼓舞振奋,这身子骨里的疲惫一扫而空。”
跟杨士奇聊天,两个朱植也不是对手,当下便呵呵一笑,带着一鼻子的灰扭头就走。
自打朱高炽以宗亲的身份与内阁共秉国事之后,这些藩王就仿佛看到了另一条康庄大道一般,这半年多,都虎视眈眈的想找朝臣的麻烦,以为只要空出两个位置来,他们就可以取而代之一般。
等将来诸地的藩王都被皇帝削了个一干二净,这南京城才是真正的群魔乱舞,深水鳄鱼潭啊。
朝臣以后都忙着处处小心提防宗亲去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结党营私,中枢的朝局只会越来越平衡。
“老爷,暴阁老来了。”
杨士奇还在出神的面西而望,身后小厮嘀咕了一句,便惊回首。
“暴阁老。”
老爷子毕竟是上了岁数,面皮上带着三分倦色,看到杨士奇如此年轻,颇多感慨艳羡。
“士奇精力旺盛,真令老朽羡慕不已啊。”
杨士奇只是笑笑,并没有接话,由着暴昭在那里继续念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