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34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要老百姓不说那些违禁的,宣扬邪术思想和违反人伦道德法律的话,一抒己见,说一些自以为是的话,算什么天大的罪过?
文字狱这种东西,非特殊时期,没必要搞得上纲上线。
“陛下说的极是,臣看完那篇文章后也是惭愧的不得了啊。”
那篇文章能够刊报,还是他杨士奇亲自拍的板!
当初胡嗣宗看到这篇文章后就打算给弃了,他可是杨士奇的铁杆门徒,哪能让这种有辱杨士奇名声的文章登报,结果杨士奇看到之后却亲自定了下来。
这是杨士奇大方,允许批评的声音存在吗?
他可没有唾面自干的胸怀,他只是单纯的为了替朱允炆这个皇帝背锅罢了。
律法不完善,出了这档子事,他这个内阁首辅站出来接受天下的批评不是理所应当吗?天下人骂他总比背后骂皇帝要好吧。
“这篇文章字字珠玑,内容更是鞭辟入里,愧的臣都打算引咎辞职了。”
杨士奇冲着朱允炆拱拱手:“还是应该请这位大学子来坐一坐这首辅的位置。”
“哈哈哈哈。”
几人哄堂大笑起来,解缙作为杨士奇的小老弟,马上替杨士奇帮起腔来。
“这些人平时不见他们提出什么建设性的国策,倒是现行国策一出点什么问题马上就蹦了出来,说咱们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搞得好像满堂诸公都是尸位素餐之徒了。”
解缙这话可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尤其是郁新。
他负责主管国家的财政,户部又是年年发现问题最多的部门,自然这政策要不停的完善和补充,弄得天下学子天天批评他和夏元吉,大致的意思就是“还不如让我来干。”
事后诸葛亮,大概是人最喜欢做的事了。
“这是好事。”
朱允炆摆摆手,毫不在意地说道。
“有这些批评的声音存在,咱们才能更踏下心来,老话说的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嘛,这句话你们常常拿来提醒朕这个皇帝,现在可不就轮到你们了。”
几人都苦笑起来,你当然不在乎了,反正这天底下又没有人敢批评你这个皇帝,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陛下说的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前历朝历代的臣工总拿这般话来要求君王,却没想到了臣这,发现这个中滋味,确实不好受啊。”
这种话一听便知道是出自杨士奇这个马屁精的口。
“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
朱允炆拍拍身边的那份《建文大典》草纲,开口道:“这《建文大典》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只靠着几位卿家劳心费力,也不知道要整多少日子,难得现在我大明自上而下风气开明,那就可以在调研收录的时候,也发动一下士子百姓的力量,群策群力,大家伙一起把这《建文大典》搞起来。”
《建文大典》大类看似不多,但要是个中细节补充完,那可就是书山文海了,让这群一品大学士亲自来编修哪里行,国家的正事那就全耽误了。
他们只是负责人,底下要弄套班子,专门来负责。
“陛下这垂示很好。”
有能够拍马屁的机会,解缙也是不甘人后,马上站出来。
“各省的人文复杂不一,与其咱们在南京城里通过地方府志来推敲窥探,还不真如把他们请过来,也给咱们久在中枢的臣工们参谋一下。”
“却是如此,这样一来咱们的工作量也会少上不少,效率也会加快许多。”
严震直紧跟着表态同意。
四人越聊越开心,开始就着这《建文大典》的编修工作一展想法,让一旁的朱允炆听得越来越傻眼。
这几人怎么聊着聊着连‘共商共议’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看这个势头再往下,那可就成了‘共商国是’,怎么着,这年头还能搞出大明版的人代会不成?
想想,也挺期待的。
第248章 三喜临门,除夕大宴
赶着年关前,呆在皇宫里忍受严寒的朱允炆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江西一个工匠研发了一种能够快速硬化的泥土,主要原料来源于石灰石、粘土、矿渣、砂石之类的玩意混合上水之后成就的。
当朱允炆看到这份奏本之后,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就是。
“这他妈土著都能研究出水泥了?”
当初江西溃堤的时候,朱允炆不是没想过弄出水泥来修堤防洪,关键是,他没这个知识储备量。
万万没想到,他这个穿越者还没有参与进行指导,这个时空的土著反倒是自己摸索出来了。
果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只要朝廷愿意给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给他们一种搞科研,做工匠一样可以出人头地的希望,他们自己就可以迸发出无限的动力。
而在激动之后便是狂喜,朱允炆已经在乾清宫里跳起了脚。
“快把人给我接回来!”
什么是国宝,这种人才是大明的国宝。
虽然这个年头研究出来的这种土法水泥可能未必有后世那种添加化学工料的标号水泥那般坚固,但也绝对要超过这年头眼下的所有基建措施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