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40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卿有什么想法?”
杨士奇组织一下语音,开口道:“如此物真如陛下所言,可使人成瘾后生不如死。臣、臣从中看到了令人瞠目的巨大利益。”
朱允炆便沉声道:“你的意思,是将此物卖与东南海外诸国和其他的国家,掠夺他们的财富是吗?”
“正是。”
杨士奇躬身道:“此物既然可以控制人的心神,那么仅靠此物,我大明便可轻易的拉拢、招降无数的蛮夷贵胄,从而简介的控制他们的国度。
罂粟销与各国豪商,抬高价格,掠夺财富,充实我大明国库岂不美哉。”
朱允炆明白了杨士奇的意思,后者这是想发动十五世纪的鸦片战争。
只不过这一次,中原从受害国变成灾难的输出国。
毒品用得好,确实可以开疆拓土,掠夺财富资源更是翻掌观纹般轻易。
沉吟片刻,朱允炆摇头:“此举不妥。”
见皇帝拒绝,杨士奇还愣了一下。
皇帝这是发了恻隐之心?
“非朕心善,而是此物利益巨大,极易蛊惑人心,从而出现反向倾销的现象。”
资本论里的话被朱允炆拿了出来:“一旦利益超过三倍,那么商人就敢践踏世间所有的法律,而这罂粟的利益,完全可以达到十倍以上,如此巨大的利益之下,慢说法律,什么道德、良心就更不值一提了。”
鸦片战争时期,我们只能看到我国百姓大量吸食鸦片,处处都是烟馆和形如枯槁的烟民,谁又知道,也同样是因为鸦片的原因,约翰牛本土的烟民数量也在逐年飙升。
这就是利益驱使下的反向倾销。
这群商人从售卖鸦片中尝到了令人迷失的丰厚回报,那么天下所有拥有财富和人口的地方都将成为他们眼中的倾销地,不管是别人的国度还是他们自己的祖国!
“利益超过三倍,商人就敢践踏世间所有的法律。”
杨士奇念叨一遍这句话,心神大为触动。
商人逐利而行,毫无道德底线,欲壑难填之下永无尽头。
当他们通过罂粟在国外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他们就会想起,在他们的身后,还有着一个人口高达六七千万的巨大市场!
“虽然他们不敢明着卖、百姓也不敢明着买,但他们一样有办法。”
朱允炆想起后世一些鲜活的例子,便一一拿出来说:“他们可以将极易使人成瘾的罂粟液倒入酒水之中销售,而成瘾的百姓又不敢举报,因为他们服毒一样要杀头,所以很可能会一条道走到黑,偷偷摸摸的继续服用此物,将毕生的积蓄拿出来换取罂粟。
这是立法的漏洞,这条漏洞很明显,是一定会被那些精明的商人所发现的,所以防微杜渐,朕一定要从源头上控制住。
禁止培植和贩卖,也不会对番邦外国进行兜售,不让他们尝到这东西的甜头,压住他们心中的贪念,虽然此举仍然不可能做到十成十的举国禁毒,但也足以压制大多数了,事无绝对,能做到这一步便也足矣。”
只要罂粟这个东西一天还存在,哪怕朱允炆连太医院那一块医用田也废除掉,大明国内都一定还会有人去种的。
这就是人为财死。
朱允炆知道他禁不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最大限度的抑制毒品的蔓延,并且使所有企图制贩毒和购买服用的行为都偷摸进行,杜绝快速泛滥的风险。
“陛下高瞻远瞩,臣钦服。”
杨士奇仔细思忖片刻,点头道:“是臣方才想的简单了,陛下一语中的,商人逐利,只要利益丰厚,什么律法道德都可以拋诸脑后。”
“朕也是防微杜渐罢了。”
朱允炆正色道:“罂粟之危害,比之瘟疫更甚,所以一定要在他还没有大规模传播之前就将其扼杀掉,为此,不惜花大精力、大投入。不然等到将来咱们的土地上开满了这炫目色彩的花瓣,朕与内阁,皆成千古罪人了。”
防微杜渐,竭尽全力遏制罂粟的蔓延。
保番邦的同时就是在保大明。
第284章 学习才能强国
回京的日子,朱允炆更多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工部转悠。
他这个皇帝重视工匠和技术的革新,而工部也没有让他这个皇帝失望,自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登基以来,工部已经陆续诞生了许多新颖的技术成果,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但是真正足以实现文明飞跃的科技还没有诞生,这也是朱允炆一直以来堵心的地方。
工部尚书魏均守在朱允炆的身旁,也是一脸的小心翼翼。
皇帝一个月基本上要来工部好几趟,但是工部在研发这一块却一直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成绩,他这个尚书部堂难免有些抬不起头。
蜂窝煤也好、水泥也罢,都是民间来的手艺人研究出来,而工部的虞衡司,上千名能工巧匠,却没有一个能制造出什么让皇帝眼前一亮的好东西。
“创新不成,就改良。”
早几年前,朱允炆就给时任工部尚书的严震直说过这句话,如果发明不出什么跨时代的好玩意,那也可以在老祖宗留下的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良,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和成绩。
“铅活字印刷?”
虞衡司每年都会制造一本登记册,只要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制造出来,都会被记到这本册子上,等着每个月皇帝御览。
而这一个发现让朱允炆翻看的动作停了下来。
大明的印刷技术一直承袭宋元,官用的技术也是承袭毕昇所创的泥活字以及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方法,而朝鲜国发明的铜活字,工部一直有用,但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更遑论替代官办局的泥活字了。
而今天,专攻印刷术的匠户们,在铜活字的启发下,革新改良出一种更为高效的新技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