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43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朱允炆冲着双喜叹了口气:“改朝换代啦,现在不是爷爷在世的时候,他们也就看到了平反的希望。你说,朕要不要这么做啊?”
平蓝玉反的好处显而易见,武勋欢天喜地,更是扬眉吐气,对振奋国家的武威是有好处的。
那坏处呢?
“平了蓝玉的反,文官集团就会要求朕,平胡惟庸的反。”
朱允炆摇头苦笑:“胡蓝大狱,文武两方都有冤屈。朕平蓝玉就要平胡惟庸,人家胡惟庸治国之功也是一目了然的。
平了他俩的反,流放辽东那几万罪臣就要宽赦,朝廷予以补偿,朕的名声那是有了,文武皆颂朕仁义圣明,文臣折心,武将心服。好啊,好啊。”
双喜便是不解:“既然都是好事,陛下何故悬而不决呢?”
不就是平反吗,一道圣旨的事罢了,还能折服天下人的人心,全是对朱允炆这个皇帝的好处,有什么好犹豫的?
毕竟历朝历代,后继之君为臣子平反的事层出不穷,其好处就在于拉拢人心,巩固统治。
“朕不会这么做的,永远都不会!留给后人去做吧。”
朱允炆转过头,湖畔学堂的正堂之上,挂着太祖高皇帝和他朱允炆的画像。
“给胡蓝平反,就是说爷爷错了。
将来这一案受到连累的后世儿孙扬眉吐气之后还得了?当他们出仕为官的时候,就会揪着这一点,无限放大爷爷的错误,把爷爷批评的一文不值,以点遮面,以偏概全,颠倒黑白。
是,朕不否认爷爷有错,任天下谁来看爷爷都有错,哪怕朕也这么觉得,因为朕不在那个时间、那个位子上,无法理解爷爷的做法罢了。
后人拿着爷爷的残暴来说事,说爷爷滥杀开国功臣、镇国大将,这种猜疑自私的皇帝能是什么好皇帝,能有什么好政策?
泼脏水、搞批判,全面否定爷爷的所有功绩,这都是不可避免会被衍伸出来的行为,因为他们要洗刷他们祖先的名声,要一出这几十年的委屈,就势必要如此去做。
胡惟庸、蓝玉他们的名声拿什么跟爷爷比。”
天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理性的将对错剥离开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对错,更架不住有那么一大群人不怀好意的带节奏。
所以做事,只有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
将来的事朱允炆死后控制不了,后人想要翻案自然可以翻案,但眼下,他是绝对不可能给胡蓝翻案的。
顺其自然,当全民开智的时候,不用官方出面,百姓自己识字看书,知晓这段历史后,各自心中也会对这件史实进行评断,没有一群叫嚣着带节奏的,他们自己心里会客观分析。
一旦朱允炆这个二代皇帝现在就平反,那接下来的几十年,大明的舆论导向就会对太祖极其不利。
你都给人家平反了,还能不允许那些被牵连进这两起案件中的后人参加科举当官吗?
出自为自己利益考量,朱允炆还得支持他们当官呢。
为什么,因为是朱允炆这个皇帝恩赦的他们,他们对朱允炆这个皇帝感恩戴德,让他们做官,就可以稳固朱允炆的皇权,稳固他这个建文皇帝的统治。
这也是平反这种事,几千年以来都被历朝历代后继之君喜欢用的手段之一。
朱允炆教过朱文奎,等后者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给方孝孺平反。
“你爹我都死了,名声值不值钱不重要,你给他平个反,可以收文臣之心,稳固你的位子。”
这话朱允炆能说给朱文奎听,但他却做不出替胡蓝平反的事来,因为他打心眼里敬重朱洪武,哪怕他本身跟朱洪武没有任何的感情可言。
英雄惜英雄,皇帝惜皇帝。
在这个位子上,他才知道朱洪武到底有多不容易。
“不说这些令人心烦的事了。”
朱允炆摊开一份新的宣纸,提起笔。
“朕给这湖畔学院提副训词,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时刻警醒。”
双喜凑过来看,一时都有些痴了。
“为大明之富强而读书!”
第294章 心学?心学!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童也好、麒麟儿也罢,都开始怀揣着或激动、或忐忑、或猎奇的心情鱼贯进入眼前的湖畔学堂。
而后,他们就看到了一脸神情严肃的朱允炆高居在首座之上。
“不用见礼,各自落座。”
这些孩子被引导着,刚打算向朱允炆这个君父行拜礼,就被朱允炆一口叫住。
“今日在这,朕不是皇帝,是你们的主考官,今日你们若是有幸考过,那么将来在这,也只是你们的堂师,落座备考吧。”
这些孩子便按照一张张桌子上的自己的名字落座,而后默不作声,全神贯注的看向朱允炆,等着后者接下来的指令。
“没有多余的功课,只有你们面前的两道题,很难,起码对于你们这个岁数来讲,非常难。
但是朕希望你们可以不让朕失望,一个时代,总会有天才和庸才之分,天才比庸才的起点更高,那么自然,他们走的路也要比庸才更难。
朕希望你们做天才,不希望你们做庸才。”
朱允炆侧首,不远处的双喜便燃起一根粗香。
“这柱香会燃一个时辰,这也是你们此次考试的时间,开始做题吧,朕给你们一个提示,做这两道题,朕希望你们要站在全面的角度来看待,由上及下,由浅而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