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98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但在北京往西安的高速路上,在那架十二匹马拉动的天子驾辂内,朱允炆却面色极差。
极宽敞奢华的内车厢中,只有他一个人,身旁二十多年形影不离伺候着他的双喜回了老家,操持父母迁坟一事去了。
在主仆两人分别的时候,双喜一句话扎进了朱允炆的心窝。
“皇爷这么做,是不是太残忍了。”
这普天之下,双喜不提,只剩下一个许不忌还愿意坚定不移的支持自己这个皇帝了。
于谦或许算一个,但于谦还太年轻,有很多事尚无法说与他知道。
真正的孤家寡人。
撩开车帘,看着闪过的这青山景色,锦绣河山,朱允炆面色稍霁,总算是勉强挤出了几丝笑来。
还好,有这个国家陪着他。
“你们会忠于朕吗?”
走出内车厢,外车厢内八名负责保卫的大汉将军刚把目光投向朱允炆,就听到了这一问,下意识的挺直了脊梁。
昂首大喊:“为君父而死,是每一名大明子民生命之最高荣耀!”
“朕相信你们。”朱允炆推开车门走出,看着驾辂外,里三层外三层的数万名锦衣卫、中央戍备集团军的将士,扶着护栏,翘首观天。
“但朕不喜欢这句话,你们不应该只知道为谁而死,更应该知道该为了谁而活着。朕的命是命,你们的命亦然,天下每一个大明子民的命,都与朕同命相连,与这个国家相连。”
守在驾辂外两侧骑马的是中军主官,也都是年岁不过三十左右的年轻将领,闻言无不感动出声谢恩。
“可惜,总有那么些人,弄不懂这个国家到底属于谁。”
朱允炆叹了口气:“自古而来,凡是将国家视为一家一姓之国家的朝代都灭亡了,从赢秦到刘汉,到杨隋、李唐、赵宋,而今轮到朕的朱明了,若是一家一姓之天下,爷爷与朕不就成了无耻窃贼了吗。
因为天下不是一家的,属于天穹下共同呼吸所有人民的,是人民呼求爷爷带领他们推翻暴元,是人民呼求朕要做一个有为的好皇帝,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大明。
凡是无视人民呼求,与人民走上对立面的,都将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他们是可耻的国家与民族的罪人。”
周遭的将军无不缄口,皇帝的话太过于深远,他们不敢随意接口。
但只有耿瑄,这个连续在御前司做了十几年的主帅,跟随过朱允炆在九江抗灾的前日月华章获得者耿炳文的小儿子敢开口。
“臣等不懂君父之意,但臣只知道,凡是与君父做对的,都是臣等的敌人,誓当诛其根脚,赶尽杀绝绝不姑息。”
“你的杀气太重,这样不好。”
朱允炆有些失笑,摇摇头:“如果杀戮可以解决天底下所有问题的话,那么朕就不至于愁到离京散心了,破坏容易建设难啊,朕可以为了痛快己心将那些碍眼的东西全部除掉,但是如果后续没法更弦易张的话,那么杀戮就毫无意义了。”
教诲了耿瑄一通之后,朱允炆自己又改了口,复言道:“不过有的时候,所谓不破不立,朕老了,不想万事动武,但对于一些顽固不化的东西,或许只有子弹能让他们清醒。”
“愿为君父鹰犬,荡尽不臣!”
几名将领皆肃声一喝,声音传开,数万名大军虽不知缘由,亦齐声回应。
“愿为君父鹰犬,荡尽不臣!”
车辂之上,扶着栏杆的朱允炆笑了起来。
这天下终究还是他朱允炆的天下,军心、民心,连同整个江山社稷、山河日月都系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只是这十几年,朱允炆已经不再复初登大宝时那般锋锐,不再杀气腾腾罢了。
人老了,到了伤春悲秋的岁数,更喜欢用平和的手段去接人待物,去解决问题。
风起了,空旷的高速路有些凉。
朱允炆紧了紧系在脖颈处的绒氅,但无处不在的秋风还是顺着袖口、襟口往里灌。
没柰何,只好折身回车厢。
“传令,典阅三军的地点改到西安,河西走廊朕就不去了。”
第646章 支线——勋阳
湖广,勋阳府。
这个在湖广地界存在感不算太大的府城,今日迎来了一个贵人。
一辆六马并驱的豪华车辂缓缓驶近,车前车后,簇拥着数以百计相貌堂堂,身姿拔硕的西厂番子和锦衣卫,若是不知道的人,仅看这辆马车的规格,还会以为是当朝首辅许不忌来了呢。
但车辕上立着的大旗,却让湖广这地界的官员看到后,更加紧张。
御前司总管,孙!
这旗号,对地方的官员来说,可比许不忌的首辅大旗更有含金量。
毕竟,作为御前司总管太监的孙双喜可不仅仅是天子近臣,他主管的御前司也是大明权力机构中极具有实权的单位之一,旗下领导着的可是锦衣卫和西厂两大特务机关。
大明二十几个省、直辖府,哪里没有锦衣卫或者西厂的分支机构?
勋阳府当地的地方官早早就得了信,双喜人还没到,一大早勋阳府政商两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开始在府城门外候着了。
这见到了正主,也顾不得一上午守着的劳累,个个脸上惫色一扫而空,霎时间便只剩下灿烂的谄媚笑意。
“下官勋阳知府柳志信携勋阳上下恭迎孙公公回乡省亲,问公公安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