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15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校场内外的观战之人早已经不是最先的那一营兵马了,陆续赶来看热闹的已经不下两千之众,正期待徐晃大杀四方呢,结果突然说不打了,登时就引来的老大的不满,虽然没人敢当面说徐晃的不是,但嘘声还是响了起来。
徐晃对此只是微微摇头,换做过去他必然心中不忿,叫嘘他那人出来较量一番,可现在他心中装着大事,这些愚昧之人的声音又岂会被他放在心上?
目送徐晃带着无数的怨念下场了,樊稠也是满心不爽,李易见状不由失笑,对于众人的心情他非常理解,就像是后世追看网络,好不容易看到一点髙朝,可这时候作者居然特么的太监了。
李易轻咳了一声,虽然看着别人不爽的他就会浑身舒畅,不过他并不想降低徐晃在樊稠心中的好感,为他解释道:“我看徐晃并非是担心遇到强手落败,而是为了之后的万无一失啊。”
樊稠收回怨念的目光,问道:“此话怎讲?”
“徐晃之前场场胜的毫无悬念,可见他是一心求稳,现在胜了二十场,虽然不多,但已经足够保他进入下一轮了,而且,他这么做还能留存体力,反观张辽今日却是力竭,之后他们两个如果对上,徐晃的胜算少说也会多出两三分,而他所损失的,不过是眼前的一点虚名罢了。”
樊稠恍然大悟,连连感慨道:“这般心性,就算当个校尉也是屈才了,杨奉当真有眼无珠,徐晃正该为太师所用。”
说着,樊稠又古怪的看了李易一眼,道:“早先贤弟短短时间内便被太师提拔,并且倚为心腹,我心中颇多不解,还有些不服,现在却是明白,贤弟果真非同一般,不然如徐晃张辽这等良将之材,怕是不知要蹉跎多少时日才能崭露锋芒啊!”
樊稠只是有感而发,李易却是不由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这货还真说对了。
先后有张辽与徐晃这两位猛人上台,之后擂台上的较量就显得分外平淡了,最高连胜也不过是十五场而已,而十五场那人正是张辽的第一个对手周雄。
除周雄之外,便再无一人能连胜十阵以上,其实选中徐晃上台那家伙倒也凑合,只比周雄稍弱,可惜他眼力太差,直接就被徐晃给淘汰掉了。
定下前八后,李易再次上前向众人简单的说了几句,大意就是让胜出之人不要骄傲,回去好好休息,等待再战。落败的人也不要气馁,董太师爱惜良才,他们只要努力,机会还会有的
然后李易便让众人散去了,又和樊稠说定改日喝上几杯,就带上名单准备去见董卓。
不过,李易在路上时却是频频皱眉,今日樊稠的出现,让他有些想要对张辽摊牌了。
第124章 赌一个凉王
按照原本的计划,李易是决定先为张辽打响名声,然后吕布很可能容不下张辽,逼迫张辽出走,李易就能顺势将张辽招揽,再安插到董卓的嫡系之中,以备将来发动雷霆一击。
也有可能,吕布转了性子,对张辽重视起来,给予张辽掌控兵马的实权,这样,李易同样可以借用张辽本部人马起事。
不管是哪种情况,李易都决定在最后,也就是没有回头路的时刻向张辽摊牌,李易相信,不管是出于私人情谊还是为了个人前程,张辽多半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可现在,李易感觉火候还差点。
或者说,李易不太愿意冒险。
当初李易一无所有时,他可以担着巨大风险,独自一人上战场与华雄搏杀,也能早早的下注拉拢徐晃,让徐晃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可用之人。
可现在李易已经有了搅动风云的潜力,再让他冒着杀身之祸去提前拉拢张辽,便让李易有些迟疑了。
忽的,李易想起了曹操后来评价袁绍的话:“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难道自己是也是那般人?
一声叹息中,李易到了宫门之前,收敛心绪,让侍卫通传。
李儒因为身体的缘故,还在家中休养,董卓懈怠了一段时间之后,似乎也明白了不妥,最近勉强算得上勤勉,很快就召李易进去,听李易说了军校尉的事,董卓沉吟片刻,便答应最近几天会抽出时间去亲自观战。
虽然对于李易说的以新军校尉选将为契机,然后广收人才的计划很感兴趣,但董卓并不认为这次真的能选出什么将才,毕竟将军不是大白菜,所以,董卓能答应亲自去观战做评判完全是看在李易的面子上。
不过李易却是要提高董卓的重视程度,便绘声绘色的讲了今日的经过,其中张辽无人能敌的六十多场连胜,徐晃稳如磐石的二十连胜,都被李易大书特书,听的董卓渐渐也来了兴趣。
早年时,董卓可是猛将一员,但董卓自问就算他武艺最巅峰的时候,让他连打六十多场擂台也只能是在梦里,现在自己手下有这等人才埋没,他必须是要亲眼看一看的。
于是董卓让李易保证,他不是暗中使了手段,而是当真有人才之后,董卓眼睛眯了眯,做出了一个让李易颇为意外的决定。
明日朝会之后,董太师邀小皇帝,以及文武百官一同在殿前观战!
对此李易颇为吃惊,毕竟比武应该去校场,而且只是为了选一个校尉而已,在宫内这么整有点胡来了,不过马上,李易就明白了董卓的想法。
这是要彰显武力,让满朝文武看看他董卓麾下可是人才济济,让小皇帝知道,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英才为他董卓所用。
他西凉军虽然暂退长安,并非是衰弱,而是养精蓄锐!
告别董卓之后,李易安排人将明日的事情知会了晋级的那八人,便一边想着事情回了自家。
刚踏入厅门,他新婚的小妻子便迎了上来,为李易接过外袍,又递来手帕,供他擦脸。
看到伏寿,李易笑了笑,原本微皱的眉头缓缓散开,他与伏寿相处了几日已经不再生疏,而伏寿除了年龄小了一点,有些事情被李易往后推迟之外,其他方便做的真的挺好的,最起码李易是挑不出来半点毛病。
因为李易并没有真正将眼下的府邸当家来看,所以对于下人的管教比较松散,但伏寿不知他的想法,暗中观察了两天,向李易请示之后就给府中下人立了各种规矩。
具体过程李易没参合,但他能感觉到,府中的气氛已经不同了,隐约间有了点“大院”的感觉。
最近伏寿还给李易列了一个单子,经过她的“整改”之后,纵然加上了陪嫁过来的人,府中每月的预计支出不但没增加,反倒是省下了半成。
如果这些表明了伏寿善于持家,更让李易感觉满意的是伏寿的贴心和懂事。
有天晚上李易随口感慨了一下吃不到牛肉,伏寿便记在心中,第二天晚上就让人从伏家带了三十多斤过来,让李易吃的好不舒畅。
知道了李易与邹蓉的关系后,伏寿没有借着自己大妇的身份给邹蓉穿小鞋,而是找李易商讨了一下府中侍妾每月应该的吃穿用度,最后定下的花销,比她的大丫鬟春儿还要高出许多。
对于后院被李易划出的那一片禁地,伏寿在问了一次,李易没有给出答案后,伏寿便不再追问,更没有私下试探,反倒是让李易白白做了许多的防备。
如此的善解人意,也难怪伏寿后来能当上皇后了,对于这种女人,李易不敢说自己会对她爱的死去活来,但好感度一直保持在九十五以上是肯定的。
两人用过晚饭,李易借口散步,准备去找邹蓉做点羞羞的事情,最近一直都是这样,李易在伏寿那里过夜,但之前都会去邹蓉那边“办点事”。
伏寿眼眸流转,轻声道:“夫君,寿儿有一事想求夫君应允。”
“哦?何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