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李易忽悠到了贾诩郭嘉,不然他肯定要去兖州绑人的。
“至于兖州主曹操”
袁涣不知李易心思,他继续往后说着,只是说起曹操,袁涣面露迟疑之色,想了好一阵子才道:“曹操此人,气度心胸胜过袁术,与袁绍仿佛,行事有雅量,却不失豪迈,很有昔日卢尚书之风,”
卢尚书就是卢植,年前刚刚去世,但人家之前可是汉末有数的大佬,像曹操刘备他们,都是给人家当小弟的,而且卢植还是文武双全,名望也非常之高,要不是本人没有什么野心,弄个州牧顺便搞点事情,真的就是一句话的事。
所以,袁涣将曹操比作卢植,可见对曹操的的欣赏,不仅仅是能力,还有人品。
李易正要问袁涣是不是心属曹操了,却见袁涣话锋一转,却道:“以涣观之,曹操若与袁术相争,除非速战速决袁术能够胜算,否则袁术必然不是曹操对手,只是,曹操的胆子却小了一些。”
原本正要吐槽的李易,一听这话顿时就乐了,后世关于曹操的评价海了去了,黑的白的,正的反的,基本上什么花样李易都见过了,但李易唯独没见人有说曹操点子小的,当即摇头问道:“曹操胆子小?你若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李某可是不信。”
袁涣有些勉强的笑了笑,道:“戏忠想要拉拢我改仕曹操,我虽然不曾应允,也未有拒绝,只是戏忠一劝再劝,可曹操却是再三打断戏忠,不让他行那招揽之事,甚至还面有不愉,我能看出,曹操待我虽然礼重,却绝无拉拢之意,这是为何?”
袁涣自问自答,道:“同为一州之主,曹操却畏惧袁术四世三公之名,这不是胆小是什么?”
原本李易是想为曹老板说两句话的,可现在,他虽然不完全认同袁涣的话,但也不至于反驳。
三国诸侯,袁家底子最厚,很可能是一开始就想造反当皇帝,但早期的曹操绝对不是,曹家后来的野心很大程度上是大环境推动的结果,毕竟掌握权柄久了,谁还能舍得放下,更何况放下就是个死。
所以,袁涣说曹操胆子小,不敢得罪袁术,不全对,但也不算错。
当然,李易觉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曹操现在还没太大野心,对于一个没有野心的曹操来说,为了袁涣去得罪袁术,显然是不智之举,只是在外人来看,就有些胆小了。
想到这里,李易心中又是一动,这个问题他能看到,戏忠难道就看不到么?
可戏忠明知让曹操得罪袁术是不智之举,以袁涣的才华,也不值当,但戏忠还是宁肯曹操不高兴也要拉拢袁涣,进而让曹操与袁术产生裂痕,这就很有意思了。
难道他是故意如此,逼着曹操与人摩擦,然后不得不壮大求存?
李易想了想,也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他觉得与真相相差应该不算太远。
李易嘴角露不由露出了一丝笑意,他是真的开心,因为一个佛系的曹操绝对远比一个已经觉醒枭雄之心的曹老板要好应付的多,甚至,如果李易的脚步够快,说不定曹操这辈子都要对大汉忠心耿耿了
袁涣感慨了两声,正要继续往下说,却见李易脸上露出的笑容,问道:“襄侯为何发笑,可是涣哪里说的不对?”
李易摇头道:“这倒不是,我只是有些叹息,昔日曹操敢孤身一人以七星刀刺董,如今身为一州之主,却畏惧一个袁术”
这话只是李易随口说的,但在袁涣听来,其中味道就大不一样了。
暗暗将李易与曹操对比,又颇为敬畏的看了李易一眼,袁涣语气复杂道:“天下间,有不喜袁家之人,有人似涣这般对袁家并不看好,也有如戏忠那般不惧袁家,但能够将袁家当做刀刃趋使的,恐怕唯有襄侯了。”
李易哈哈大笑,并不否认这一点,问道:“既然如此,你是觉得我比曹操要强上一些,所以,有意投靠于我了?”
袁涣抿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早在扬州的时候,袁涣就觉得李易不是池中之物,所以刻意与李易交好,表面上结下一个善缘,希望将来万一有用,但随着他去了长安,通过吕布发现了一些端倪之后,袁涣是真的被惊呆了,就连后来在长安的小住,更多的也只是心中太乱,想要安静分析分析李易这个人罢了。
李易一手毁掉董卓,虽然世人都是赞赏,但也有人不以为然,特别是那些世家豪门中人,出于种种原因,他们觉得李易能成功,主要是董卓自己太过疏忽,李易只是运气够好罢了。
早先袁涣同样也有几分这样的猜想,不过在见过李易本人之后就不剩下什么了,再加上通过吕布得到的判断,袁涣惊骇的发现,李易的这盘棋下的太大了。
以半壁为江山为棋盘,以刘表为标靶,以袁术吕布这些风云人物为棋子,不管这些人如何厮杀争斗,但最后的胜利却只能是李易。
袁耀不敢想象,李易还是一介草民的时候就把董卓算计了,现在是太守,又即将刘表袁术这两位一州之主踩在脚下,那么,等李易成为荆州之主,李易下一步会做什么?
听说李易前些天砍了曹操的使者,还与徐州巨富糜家联姻
袁涣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只是,是个男儿就有野心,特别是机会放在面前时,但凡有几分血性,就会忍不住要搏上一把,所以,袁涣在确认李易前景之后,很快就决定趁早搭上李易这艘潜力无限的大船,好好的做一番事业出来。
只是,虽然决定上船,但袁涣也想给自己谋一个好一些的位置。
袁涣知道,以他的名声才华,李易肯定会接纳他,并且好好的用他,但对于如此,袁涣并不满足,特别是李易现在还在蛰伏,在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情况下,袁涣就想争取一下,争取成为李易的谋主,即便不成,也要成为左膀右臂那样的重要存在。
所以,袁涣来见李易的时候,就存了心压一压李易,先表现出自己的见识智谋,等李易乱了阵脚之后,再表示自己的追随态度,这般欲扬先抑的手段拿出来,袁涣相信李易定然要对他另眼相看。
只是袁涣没想到李易那么很,那么干脆,在袁涣刚刚表露出威胁之后,还不等他“扬”起来,直接就用出了杀伐手段,将袁涣的想法给打得七零八落。
现在李易再次发问,这让袁涣怎么回答?
直接答应,实在是不甘心啊!
片刻后,袁涣一咬牙,觉得与其窝窝囊囊的,还不如搏一搏好了。
忽然,袁涣向李易拱手拜下,沉声道:“襄侯,涣有罪,有罪之人,不敢轻言去留。”
“哦?何罪之有?”
李易一边问着,一边纳闷,难道袁涣还有什么事情自己不知道?
只见袁涣脸色发苦,小声说道:“之前襄侯前往扬州,与袁术多番交谈,因为其中事情多有忤逆,涣不愿就此跟随袁术灭亡,所以,为求保全自身,就做了一件对不住襄侯的事情。”
“什么事?”
李易微微皱眉,经过刚才的谈话,他已经大概猜到袁涣的心思了,也而觉得这人能用,可如果袁涣真的做了什么坏他大事的举动,李易说不得真要杀了袁涣。
袁涣感觉李易语气有些不善,心中一紧,但还是低声说道:“涣曾经修书一封给密友陆康,详细道出了袁术谋划,关于襄侯之事,自然也在其中。”
“陆康?”
李易一怔,他可没忘记,当初与陆康的那一次见面,虽然最后两人约定了一些事情,但陆康原本可是给他摆下了鸿门宴的,而起因就是一封密信,当时李易还纳闷写信的人是谁,现在知道了,竟然是当时对他最为亲热的袁涣。
见李易只是提了一下陆康的名字,就不继续说话了,袁涣以为李易不满,赶忙解释道:“请襄侯放心,当时在书信中,我有说明,因为如今长安被李傕郭汜之流把控,朝堂之上漏洞重重,再加上袁家势大,贸然进言不但很难奏效,一个不慎,还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我请他不要大肆宣扬,只要暗中联络忠义之士即可,所以,其中关于襄侯之言,所知之人应当不多,襄侯若是不放心,我可立刻向陆康去信一封,说明襄侯乃是忠义之士,并未与袁术同流合污。”
李易这时已经回过神来,摇头笑道:“无需那么麻烦,当时陆康虽然为我摆下鸿门宴,但最终却被我说服,等我向袁术正面发难之后,陆康就会相应,届时袁术将会首尾难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