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朝廷只是嘴上没说,其实心里还是对李易有些意见的。
因为不管是李易打下荆南,还是之前得到朝廷任命荆州牧,李易都是第一时间把那些太守的位置全给了他的自己人,一点汤水都没给朝廷分润。
朝堂上那么多的大佬,再算上他们的门生故吏以及自家子弟,都是需要安排分配的,而当今天下的情况,官员外放就属益州和荆州为安稳了,但益州偏远,所以荆州就是首选,奈何李易一口汤也没给人剩,自然就会叫人不高兴。
不过朝堂上那些人就算不高兴也没办法,毕竟河北已经烂了,扬州也烂了,那些朝廷大员们但凡还留有一丝一毫的忠心就不敢在荆州乱来,毕竟荆州也乱的话,大汉就真危险了。
而且,自打李易上任后,就开始给朝廷进贡,态度非常好,尽管送的东西不算多,但架不住现在的长安太穷啊。
如今天下太乱,许多地方都断了本该送给朝廷的供给,也就剩下荆州,益州,豫州等几个地方能支援一二了。
原本兖州和徐州也是可以向朝廷进贡的,只是在李易出兵荆南后,曹操立马就和陶谦掐了起来,让徐州成了仅次于河北的战乱之地,什么长安,什么皇帝,两人都顾不得了
曹操在出兵徐州后,第一目标乃是彭城,陶谦虽然有所准备,但双方统帅才能差距太大,徐州兵员也有所不如,第一战就败了,损兵折将,曹操便趁势拿下了广戚县城,陶谦赶忙加派兵马驰援,却是再度被曹操所败,而且还是全军覆没!
至此,陶谦胸中本就不多的豪气直接被曹操给打没了,认为曹操兵马勇猛,不可阻挡,于是陶谦便决定放弃彭城,收缩防线,将兵马尽数撤回东海郡固守。
于是,曹操大军数路其出,没花多少工夫,便接连拿下了彭城、傅阳等县,整个彭城地界,几乎全部落在了曹操的手中。
在得到彭城之后,曹操因为缺少军粮,便没有继续进兵,而是就地征粮,但因为手段过于粗暴,彭城百姓又是心向陶谦,便多有逃亡之举,于是曹操大怒,命人斩杀逃亡之人,却不想激发兵变,一番血腥镇压过后,十数万百姓就此做了冤魂,尸首随流水而去,整个徐州都是哀声一片。
曹操杀戮百姓之事传到荆南的时候,李易正在桂阳巡视,得到消息后立刻北还,经过长沙时又带上蔡瑁,因为他要正式收蔡玉入房了。
在纳妾的酒宴上,有人问起李易徐州之事,李易连连洒泪,表现出了对徐州百姓的同情与哀痛。
然后第二天,就有人开始在荆州大肆宣扬曹操的屠戮百姓之举,一时间,曹操在荆州的恶名几乎能与袁术比肩。
这时李易麾下有将领以为李易将会出兵徐州,便开始请战,但李易却是悉数回绝,有人问询,李易只说是时机未到,还要等等。
徐州战事继续,曹操在彭城修整过后,再度出兵东海郡,陶谦命开阳骑都尉臧霸相助,但臧霸托病不来,只给陶谦派了一千多老弱助战,陶谦气愤不已,却也对臧霸无可奈何。
好在因为曹操之前彭城屠戮百姓之举让徐州人又怕又怒,悲愤之下同仇敌忾,故而曹操兵锋虽然依旧凶猛,但东海郡各个城池俱是坚守死战,曹操一时也难以取得太多战果。
陶谦知道久守必失的道理,便趁此机会一边上书朝廷,请朝廷调和,同时又去信青州,豫州,希望青州刺史田楷和豫州孔融发兵救他。
田楷乃是公孙瓒从属,与陶谦关系不差,但因为袁绍又有兴兵之兆,是以田楷虽然有心相助陶谦,但一时也不敢分兵,担心被袁绍所趁。
不过豫州孔融非常仗义,最早听说曹操屠杀百姓,他便气愤不已,直接去信斥责曹操,骂他不为人子,行如此不义之事,今后必受天谴!
曹操见孔融在信里把他当孙子一样骂,气的够呛,不过他虽然对孔融恨得咬牙切齿,但考虑到荆州李易,便忍了下来,去信向孔融致歉,还保证今后不会再如何如何,想要以此暂且安抚孔融。
但孔融的态度却很刚硬,再度去信要求曹操必须退兵,而且因为曹操在徐州的作为让孔融厌恶,他决定要与曹操划清界限,连曹操的拜把兄弟也要敬而远之,于是之前曹操与孔融说好的,让吕布去颍川担任太守的事也告吹了。
就在曹操被孔融气得脑袋疼的时候,陶谦的使者到了豫州。
孔融很干脆,二话不说就答应出兵相助陶谦,不过从他答应,到出兵,却是足足耗费了半个月的功夫。
孔融在颁布号令后,虽然立刻开始调集兵马,但兵马妥当之后却没有立即出发,因为孔融已经上书天子了,他要等天子同意然后再出兵。
孔融麾下不少人谏言说军情紧急,如此耽误必然失了先机,但孔融却是不允,说那么做有违律法,必须要按流程办事,官员们再劝,反而要被孔融斥责。
过了十多天,终于等到了朝廷回复,孔融让他从北海任上带来的大将太史慈领兵八千去徐州相助陶谦,结果人马刚刚走到小沛,还没出豫州呢,就被在此地等候许久的曹操以三路伏兵杀败,兵马死伤无数,辎重尽失,就连太史慈本人也险些将性命丢在了那里。
这一战豫州损失颇重,八千兵马回来了不到两千人,而孔融本就是初到豫州,立足未稳,这次是他决定相助陶谦,又是他固执拖延,可以说,这次败仗全是孔融一人之过,于是,一时间豫州内部对孔融这位大儒多有不满之声,孔融焦头烂额,直接闭门不出,再难有精力顾及徐州之事。
而曹操在战败豫州援军之后,却是军心大振,顺手把小沛也给劫了一遍,得了不少物资,然后回军继续对付陶谦。
陶谦心里很苦,他没想到孔融那么不中用,眼看着曹操现在是经过一地便劫一地,他只能再次向田楷求救,同时,为了保险,陶谦也在糜竺的建议下,派遣糜芳向李易求救,希望李易能为他和曹操调停,当然,如果李易能出兵,特别是出兵抄了曹操的兖州老家,那就更好了。
第453章 刘备入徐州
糜家如今已经彻底投靠了李易,甚至连李易的情报网络都是糜家在操持,所以,糜芳到了襄阳后,二话不说,直接将把陶谦明面上的请求,还有背后隐含着的意思,毫无保留,全都告诉李易。
李易先是赞许,并肯定了糜芳及其兄长对他功绩,之后就是冷笑连连。
陶谦竟然想让他去打兖州,这根本就是祸水东引啊!
为了解救徐州这个理由根本就不够,李易真去打兖州的话,旁人只会觉得他是野心作祟,不单单会招来曹操的仇恨,对他的名声更会产生莫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陶谦虽然是求李易救命,但心里并没怎么看重他,不然也不会想着把他当成凯子来用了。
不过李易的心情很快就恢复平和,觉得陶谦的想法无可厚非,毕竟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好鸟,不也是在算计着陶谦么?
李易让糜芳回信陶谦,说他愿意相助徐州,保护徐州百姓,只是他与曹操有些矛盾,想要凭借空口白牙调停此事有些不太现实,那么,就只有出兵一途了。
出兵兖州是万万不能的,李易表示曹操虽然胡搞瞎搞,罪大恶极,但兖州百姓是无辜的,曹操的罪责不能让兖州的无辜百姓来承担。
那么,李易就只能出兵徐州,帮助陶谦抵挡曹操了。
按照糜芳所说,陶谦虽然愿意让李易出兵徐州,却不想让李易出兵太多,抛开种种细节上的顾虑,陶谦主要还是想要以“势”压人,通过李易的强硬态度,迫使曹操退兵。
李易的想法却不是这样的,且不说兵少的话,他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就说以曹操的智慧和他的那些精兵猛将,李易兵力相差太大的话,根本就不敢和曹操硬碰。
于是,李易就说了,他出兵徐州,估计会带两三万人过去,不然的话,他恐怕挡不住曹操,而且他的人只管打仗,其他的大军驻地,粮草消耗,将士们的冬衣,战后抚恤等等问题,全都要交给陶谦去给他解决。
并且,李易还特意重点提出,为了不再出现豫州太史慈的惨败,他要求陶谦事先必须对他出兵徐州的事情保密,不然李易就不去了。
陶谦那边在收到糜芳的信后,开始犹豫,纠结将李易迎来徐州是否是正确的决断。
首先,李易带的兵太多了,这么多人去了徐州,全都要让陶谦供养,这一战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甚至更久,大军消耗可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开支,陶谦尽管出得起,但也真的要肉痛的。
而且,陶谦作为一个在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李易其实并不像他表面看上去的那么良善。
董卓的事情就不说了,只看荆州刘表,刘表或许不是李易亲手杀的,但很可能是被李易给一步步逼到了绝路上。
陶谦自然就要考虑了,他请李易来徐州,这到底是驱虎吞狼,还是引狼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