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79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孙策叹了口气,然后看着三人问道:“三位难道还是坚持取庐江?”
程普等人互相看看,然后点点头,不是他们信不过周瑜,实在是周瑜太年轻,又没打过仗,事关生死存亡,他们不得不小心。
“这”
孙策也是为难,虽然他可以一言而决,但面前这几位不单单是他这支队伍的核心,更是叔伯长辈,他们的态度孙策真的不能忽视。
就在孙策想要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候,大帐的帘子被人拉开,一个年轻人快步走了进来,面有喜色,边走边道:“将军,我有妙计可破陆康!”
孙策转过头,见来人是诸葛瑾,而诸葛瑾素来沉稳,谨慎,少有如此欢喜的时候,不由让他大为好奇,问道:“当真?我记得子瑜之前不是赞同转道丹阳的么,怎么今日忽然就变了注意?”
诸葛瑾向着孙策和程普等人拱拱手,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瑾坚持去丹阳,那是因为陆康虽然势微,但皖县并非轻易刻下,但如今取皖县已是易如反掌,瑾又何必舍近求远?”
孙策眨了眨眼睛,程普等人脸上也有了期待,他们从来都不怀疑能否打下皖县,只是时间长短罢了,现在诸葛瑾说有妙计,或许真的是真的有好办法?
面对众人期待的目光,诸葛瑾微微一笑,伸手往地上一指,道:“有此人头颅做厚礼,何愁皖县不破?”
孙策等人齐齐往地上看去,只见诸葛瑾指着的正是李丰那颗血糊糊的脑袋,孙策当即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脱口道:“子瑜妙计啊!”
孙策于大营中杀李丰,反袁术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想过隐瞒,所以,这件事刚发生不久,就传到了李易的耳中,当时李易正在与众人饮宴,听到消息后当场就跟杨弘翻脸了。
杨弘对于这个消息也是震惊,愤怒,并且充满了意外,他没想到孙策居然敢背叛袁术,不过在看到李易决绝的态度之后,杨弘却是忽的明白,李易很可能压根就没想过言和,孙策的反水其实才是他真正想看到的。
只可惜,杨弘明白的太晚了,而且形势比人强,哪怕他心中恨极了李易,但表面上也不敢冒犯分毫,在再次试探李易,确定完全没得谈了之后,杨弘便在李易逐客之前黯然退去,返回寿春。
杨弘走后,李易当即就开始了动员,准备出兵西曲阳,可在李易大军出发的前一日,却是再次收到了一则关于孙策的消息,并让他退后了出兵的时间。
原来,当日孙策杀了李丰之后,便以诸葛瑾为使者入城,并将李丰的首级送给了陆康。
诸葛瑾告诉陆康,说袁术本就是乱臣贼子,如今又连败于李易之手,恐不长久,孙策不愿被袁术牵连,故有意依附于陆康麾下,希望陆康可以接纳。
对于孙策的忽然请降,陆康自然是非常的意外,毕竟之前双方都杀红眼了,现在孙策猛的说要投靠他,陆康本能的怀疑有诈,于是便问诸葛瑾缘由,而诸葛瑾的回答则是非常的简单明了。
李易乃是孙策仇敌,孙策纵然是死,也不会投靠李易,余下丹阳,吴郡,这里都有袁术的势力,孙策过去难以容身,会稽倒是没有袁术势力,但唐瑁庸碌无为,孙策又与李易又仇,唐瑁很可能会因为畏惧李易而不敢接纳孙策。
所以,扬州之内,也只有陆康能够收留孙策。
当然,孙策投靠陆康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将来一旦李易打败袁术,陆康必须保下孙策的性命。
陆康当了一辈子的官,心思自然细腻,可诸葛瑾的解释合情合理,李丰的首级也是真的,他自己推演几次,也觉得孙策想在扬州的势力夹缝中活命,唯有投靠他才可以。
陆康与李易的交情不深,但他的名望够高,李易又是个极为在意名声的人,那么只要孙策别故意去找李易麻烦,陆康自问是有把握保住孙策性命的。
而且,陆康心中还有另外一份打算,如果李易将来真要行那不臣之事,有孙策在,而且孙策还跟李易有仇,完全可以做他的助力。
所以,见过诸葛瑾之后,陆康基本就决定接受孙策了,不过陆康行事还是比较小心的,第一次见面时要求孙策孤身入城以示诚意,而孙策艺高人胆大,还真的独个去见了陆康,并且表示愿意将手下的兵马交给陆康调派。
于是,陆康再不怀疑孙策,只道孙策是真心来投,非常欢喜,当晚就为孙策设宴庆贺,但陆康没想到的是,众人酒宴之后睡去,孙策却是趁天黑带着十几人夺了城门,放城外大军入城。
原本皖县城池守卫是非常严谨的,就算孙策武艺再好,领着十几个人也别想拿下城门,可白天的时候孙策降了陆康,对于皖县里面的人来说,就是没了外敌,紧绷了几个月时间的神经直接就松掉了,是以城池守卫很是稀松平常,这才让孙策一击得手。
孙策大军入城之后,因为城中上到将官,下至普通士卒,从心理到身体全都没有准备,于是,这场战事几乎是一边倒,不等天亮,孙策就已经掌握了皖县局势,至于城中主事的陆家之人,包括陆康在内,则尽数被孙策杀死。
第525章 围困寿春
在决定借着和谈逼反孙策的时候,李易就想过,孙策之后很可能会选择庐江作为根基,也就是再度对陆康发起强攻。
李易与蒯越等人根据早先庐江的战事经过做出分析,几乎是一致认为孙策想要彻底击败陆康,少说也得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粮草补给方面出现问题,这个时间还会增加,所以,李易虽然已经开始在意孙策,可孙策的威胁程度在李易眼中还是比较靠后的。
只是再好的谋划都难免会出现意外,李易怎么都没想到,这才两天功夫,孙策不光反了袁术,也把陆康给打败了,比原本历史上双方争斗用的时间要短的多。
李易感慨之余,不由开始担心孙策会迅速在庐江壮大势力,对他构成威胁,思考一番过后,李易便下令暂停进军,在阴陵城中临时搭了一个灵堂,祭奠陆康,以及被孙策杀害的陆家众人。
这场祭奠闹的动静很大,李易不光带着他的那些部下们去给陆康哭丧,还要求城中的世家大户也要参与,甚至召集了许多百姓也过来祭拜陆康。
按照李易的说法,陆康丹心可昭日月,陆家亦是满门忠烈,如今被人所害,他痛心疾首,如不能使忠义之士安息,他实在无心进军。
李易的这些举动虽然是有作秀的成分,而且将陆康捧的有些过高,但因为陆康本质上的确是一位忠义之士,并且因为朝廷有负陆康缘故,他身上还有着很强烈的悲情色彩,而自古以来悲情英雄都是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所以,在李易的推动之下,没用多少时间,陆康在扬州人眼中几乎已经成了大汉岳武穆一般的人物。
这么做的同时,李易也上表天子,言辞恳切的说了陆康的事情,希望朝廷可以给予陆家的后人一些封赏和优待,以安抚忠烈之心,也让天下人以陆康为榜样。
做这些事情,足足用了李易五天时间。
李易属下自然有人不解,觉得李易不必为陆康花费这么大的精神,但李易却是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么做是必须的,也是非常划算的。
因为陆康是死在孙策手中的,那么李易将陆康捧得越高,让朝廷最大程度的认可这位英雄,那么滥杀忠臣的恶名孙策就得背得牢牢的,也会成为孙策发展路上的一块拦路巨石,除非他李易死了,除非孙策的势力发展到让朝廷不得不重视的地步,在那之前,孙策是几乎不可能得到朝廷任命的。
有道是名不正言不顺,如今汉室虽然已经是破屋漏雨,但骨架还在,没有朝廷的任命,孙策就算折腾的再厉害,李易都能把他归类到盗匪一流,自然的,孙策就很难收服人心,无论是百姓的,还是世家的。
可以说,李易走的这一步棋虽然没有直接和孙策交手,却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孙策的发展。
而且比较凑巧的是,李易在阴陵祭奠陆康的时候,袁术也在寿春做的同样的事情。
袁术借着祭奠陆康的时候否认了他曾经派兵攻打陆康的事实,将这件事完全推到了孙策的头上,并且上书天子,其中除了如李易那般希望朝廷表彰陆康之外,更是希望朝廷可以向孙策降罪,免去孙策继承自他父亲的爵位。
李易因为惦记着孙策手下的那些人,故而针对孙策的动作都是旁敲侧击的,甚至都没点出孙策的姓名,但袁术却是直接开撕,由此可见袁术对孙策反水的恨意。
于是乎,孙策虽然得了皖县,却也被两位大佬给联手打压了一把,注定了他之后的日子并不会一帆风顺,只是孙策暂时还不知道罢了。
对于陆康和孙策的事情做出一定布置之后,李易的重心便再次转到了袁术的身上,开始向西曲阳进军,不过出乎李易预料的是,西曲阳城中的兵马已经主动撤离,就连城中的青壮也少了许多,李易询问之后得知,原来那些青壮全都被袁术拉到寿春守城去了,至于西曲阳,自然是放弃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