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易毫无阻碍的接管了西曲阳,安顿了一日之后,便带着大军继续向西开进,一路走到了寿春城下,也代表着寿春攻防战的开始。
李易穿越至今已经走过不少地方了,在他眼中,这天下最难攻克的城池首推襄阳,原因很简单,襄阳的护城河实在是太霸道了,最宽的地方近乎百丈,比两个足球场连起来都长,人站在护城河边上,看着不时翻卷浪花的河水,有时候甚至会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类似于面对大海的无力之感。
除了襄阳,另外一个最难攻克的,就是寿春了。
寿春的护城河没襄阳那么变太,但也不差太多,最宽的地方有四五十丈,也就是差不多一百五十米,比较窄的地方也在二十丈以上,这种程度的护城河别说普通士兵会绝望,哪怕是李易这个开挂的也没什么好办法。
游过去,呵呵
坐船渡河,在河面上就是活靶子,即便侥幸到了对面,在没有攻城器械和掩体的情况下,也只能等死。
所以,如果要对寿春发动直接攻势,只有在四个城门的方向下手,那里有桥梁连通了对岸和城门,即便是桥梁有所毁坏,也能架设浮桥木板,形成道路,然后由士兵带着攻城器械直达城下,发起攻势。
不过,这样虽然可以进攻,却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因为城门门口的桥梁虽然修得比较宽阔,但也只是相对的,平时百姓行走没问题,但如果让大军冲锋的话,就明显不够用了。
只要守城一方在城门左右城墙上安排两千弓箭手,齐齐对着城门正面射箭,就会形成一种经常在游戏中能看到的“集一武两套系统。
同时,李易还大肆鼓励百姓对无主之地进行耕种,并开垦荒地,按照李易的口号就是,不允许有任何一块土地闲置,只要有三十亩闲田,代理县令立刻换人,相应的,哪个县的耕种工作做的最好,代理可直接转正。
李易为了粮食也算是拼了,他是真的不想扬州来年出现饥荒,再加上为了拉拢扬州人心,方便日后完全掌握扬州,他一上来就选择了通过官员的任命向扬州的世家示好。
这次的战事虽然是针对扬州的,但李易的定位一直都很明确,他的敌人是袁术,而不是整个扬州,所以,李易在拿下袁术之前并不想让世家觉得他是饿虎,进而让世家站到他的对立面。
于是,李易就决定用世家来帮自己迅速稳定扬州的局面,尽可能的降低战争给百姓所带来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扬州百姓接受自己,让世家接受自己,让彼此成为利益共同体,同时,也算是给九江之外的扬州地方立下一个榜样。
不过,这并不是说李易向扬州世家低头了,实在是那些细致的工作外来户根本做不好,并且当地百姓也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唯有扬州本地人才能完成李易的要求。
更何况李易的政令上也说的明明白白,如果有谁没做好,或者是想糊弄他,李易肯定会把那人拿下,然后再换一个扬州世家上去。
甚至,如果有人太不拿李易当回事的话,李易也不介意来个灭门惨案彰显一下自己的威风。
世家的确很厉害,但那是指世家这个阶层,而不是个别世家,李易只要不动这个阶层的根本利益,以他权势,只是针对个别看不清形势的人下手,根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寿春之外的地方,李易主要就是以拉拢世家,安抚百姓,维持秩序,恢复生产,预防饥荒这五个核心在进行工作的。
至于说具体如何谋取寿春,这就比较复杂了。
既然决定放弃强攻,那就是围城了,跟袁术进行消耗,看谁先把谁先耗垮,不过这个消耗也是有讲究的。
李易到寿春之后,大军主力驻扎在东门,然后往其他三个方向分别派了三千人过去,不让他们打仗,而是叫他们围着城门的出口挖深沟,垒高墙,如此一来,虽然不敢说将三处城门完全堵死,但袁术的大军想出城,没有两个时辰的时间进行“恢复施工”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断绝了袁术分兵绕路突袭,或者说是逃跑的可能。
至于东门方向,李易也是挖沟垒墙,不过不像其他方向那么过分,显然是做好的随时进攻的准备。
安排这些的时候,李易麾下有人建议李易应该围三缺一,否则像他这样把寿春四面困死,可能会让城中人团结一心,为将来夺城增加难度。
不过李易想了想还是决定将寿春困死,因为他不担心里面的人团结一心对抗他。
寿春想要军民团结一心,有一个前提就是袁术足够强势,而且要得人心,但袁术显然不是这块料,下面的士卒百姓,向着他的实在太少,而李易则是美名满天下,人们都知道他善待百姓,是个大大的忠臣,根本不会做出屠城或者滥杀无辜之类的事情,那么,李易对寿春逼迫的越狠,施加的压力越大,寿春城内部生出乱子的可能性同样就越大。
除此截断城门之外,李易还让人在河面比较窄的地方修筑了许多座高台,并拿出了一份投石机的图纸,叫军中工匠照着图样去打造。
这种投石机乍一看与过去军中用的投石机差别不大,但仔细辨认不难发现其中不同,因为这是经过李易和黄月英改良过的,比旧式的投石车更轻巧一些,且方便操作,至于最关键的射程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装填五十来斤石弹能抛出约莫六十丈,再加上高台,完全足够李易越过护城河直接轰城了。
其实射程方面的提升并不是很大,但李易要求并不高,只要比袁术那边打的远就可以了。
而且,李易让人收集石弹的时候可是大小通吃,五六十斤的不嫌大,拳头个头的也不嫌小,因为这些投石机固然要威胁对面的城墙,但李易更多的目的却是在于骚扰内城,通过白天黑夜不停的往城中抛掷石块,让袁术的兵马长时间维持在一个比较紧张的心里状态之下,短时间或许没什么,可时间长了,说不定哪天他们就崩溃营啸了。
人多力量大,李易的种种布置吩咐下去,不到十天功夫针对寿春的工事就已经初步完成,已经有近百架投石车开始往城中抛掷石块,
这里李易动了个心眼,让下面人前期先用大一点的石头砸,等过几天用完了再换小一号的石头,等用完了继续换更小的,如此袁术如果想通过计算射程撤离城墙附近的人,进而减少损失的话,他最起码要撤上好几次才可以,因为李易的投石机射程是不断增加的。
在“炮击”开始后,袁术那边也在城墙上安装了投石车,只是城墙上宽度有限,太大的号的投石车安排不下,再加上李易这边是改进过的,所以射程上袁术那边是吃亏了,不到两天时间,袁术那边架设的投石机就被打没了。
对此袁术自然是不甘心的,又派人趁夜渡河,想烧掉李易的投石车,但李易这边早有准备,反倒是让袁术白白折损了五百多人。
第526章 豫章捷报
在试图摧毁李易的那些投石车的尝试失败之后,袁术似乎也意识到了此法的不可为,便没有了后续动作,甚至几日之后,对于李易那些投石车的抛掷,干脆放弃了反击,整个就是一副抱头蹲防的模样。
对于袁术那边的反应,李易虽然不是很清楚寿春城里面的状况,但他心中有些猜测,便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减少了每天投掷石块的数量,毕竟他的目的只是为了骚扰,不是伤敌,在看不到人的情况下,扔一百个和五十个的震慑效果差不多,那么李易自然乐意多积攒一些炮弹,等真正大战的时候给袁术来上一波狠的。
寿春的攻防战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双方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对方造成比较有效的伤害,于是,李易的几万大军除了那些负责日常警戒,和操作投石车的人手之外,空出了大量的闲人,每天只能吃饭训练,很是浪费。
李易将这个情况看在眼中,感觉不妥,就找了几个智囊商议,几次推敲之后,便决定开始屯田。
李易划出了将近两万人在寿春城周遭开荒,虽然如今晚了一点,但只要抓紧时间,而且今年秋天不是太冷的话,还是能得到一批收成的,甚至运气好点的话,让他的五万大军自给自足也不是不可能,这样就大大的减轻后方陈登和糜竺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让他的军心更加稳固,进而增强战斗力。
毕竟这场寿春攻防战,李易有信心获胜,却没有把握速胜,鬼知道袁术能坚持多久,保险起见,李易必须做好跟袁术对耗两年的准备,其中粮食的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
而且,即便是在战事结束之后,这些开垦出来的田地也不会跑,依然能源源不断的给李易提供粮食,所以,让那些闲着的军卒去种地,何乐而不为?
很快,时间进入五月下旬,就在李易搞工农建设搞的有些无聊的时候,张辽那边给李易传来了喜讯。
张辽是从江夏出兵的,带了两万人,对于攻略豫章来说,这兵力完全足够了,至于将领方面,张辽那边也不差,因为李易把之前去给刘备置办后事的魏延安排成了张辽的副将。
这俩人搭伴对付豫章的刘勋真的不要太轻松,只是因为李易的叮咛嘱咐,让他们小心为上,这才将脚步放慢了许多。
按照李易的计划,张辽能在五月底拿下豫章就可以了,现在提前了差不多一个月,不是因为张辽用力过猛,而是刘勋自己玩砸了。
刘勋被困在南昌,向袁术求救不得,又畏惧张辽仗着兵多强攻,无奈之下就开始强征青壮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