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对于李易的欢喜,贾诩却是神色从容,继续道:“主公莫要着急欢喜,此中可能还有变化。”
李易问道:“什么变化?”
贾诩说道:“主公以属下为扬州刺史,并拒绝天子入荆州,属下以为,长安方面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否则朝廷威严无法保全。”
“自从得知主公任命之后,属下便做了几次推演,认为朝廷必任命州牧前来争夺扬州权柄,不过考虑扬州兵马尽数归主公所有,故而来人只能先在扬州附近落脚。”
“主公曾经救援徐州,糜竺与主公乃是姻亲,陈登也有交往,故而朝廷来人,很大可能会暂时客居豫州,招兵买马,同时让人在扬州内部联络人手起事,制造混乱,然后里应外合,争夺扬州。”
李易若有所思,道:“先生可是要说汝南?”
贾诩点头道:“不错,汝南乃是天下大郡,人口最多时足有两百余万,虽然因为种种战事,损失了不少,但想要征兵针对扬州,也唯有汝南可以一用,而且无论是徐璆,还是孔融,都会全力支持朝廷举动。”
“所以,属下以为,主公要图谋豫州,可双管齐下,第一,便是借用外力谋夺颍川等地,第二,就是等待朝廷从汝南向扬州用兵,只要汝南兵马一动,主公便可对其迎头痛击,然后提兵杀入汝南问罪,趁机夺去汝南土地,只要战事顺利,朝廷奈何?孔融奈何?”
“不过,这两道计策,先手皆在旁人掌握,主公虽然提前谋划,却不能主动行事,只能顺势而为,极易产生变数,这让属下有些不放心。”
第596章 途经豫州
贾诩脸上有着一丝明显得遗憾,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让自己提出的谋划能够做到万无一失,可是,因为李易的要求限制,他只能做到顺时而为,而不是自己掌握主动权。
相比贾诩,李易倒是颇为淡定,他想了一会,点头说道:“先生所言甚妙,近期我会让人多多关注长安情况,一旦得知朝廷对扬州安排,即刻叫人告知与你,不过”
李易迟疑了一下,但最终还是说道:“如果朝廷指派之人乃是平庸之辈,自然就按照先生计策行事,但如果来人声名太盛,我会叫人悄悄带兵北上,于半路将其截杀。”
“主公所言甚是,属下并无异议。”
贾诩点头,他自然明白,李易是担心朝廷把类似皇甫嵩这类人派去扬州,这种人自身的才能如何就不说了,单单是凭借威望就能压得人难受,与其跟他们在战场上勾心斗角,还不如直接动上一些阴暗手段,提前解决问题最为便利。
虽然这么做有些对不起那些功勋老臣,但为了争夺天下,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易眉头忽然一皱,又道:“如此手段,你我能用在他人身上,旁人也未尝不能算计你我,先生过几日便去找张辽,挑选五百精锐作为亲卫,出则随行,入则守卫府邸,昼夜护卫,总之千万不可大意!”
贾诩心中一阵感动,笑道:“多谢主公,请主公放心,属下胆子不大,可是非常怕死的。”
李易也笑了,其实他原本是想从自己的亲卫里面拨一批人给贾诩的,可想想却是不妥,有监视贾诩的嫌疑,虽然贾诩自己应该不介意,但李易却不想叫人误会。
到这里,豫州的事情便算是告一段落了,李易继续说道:“除豫州之外,徐州陶谦本人我暂不做打算,不过那个臧霸,我倒是颇为在意。”
李易有些感慨道:“我入徐州之后,曹操兵马主力便北上与琅琊臧霸交战,虽然藏霸时常处在下风,但面对曹操麾下谋臣猛将无数,臧霸能坚守开阳数月不让曹操踏上城头,委实难能可贵,尽管最后还是被曹操将计就计,最终导致惨败,开阳被屠,却不能因此就否认臧霸本身将才。”
“主公说的是,属下当时听闻徐州战况,最为担心的就是琅琊过早失守,进而影响主公,不料臧霸却是守了下来,对比之下,陶谦麾下那些亲信将领实在有如豚犬一般,不值一提。”
贾诩赞同了李易的看法,他对陶谦手下那些人是真的不屑,以徐州的底蕴,就算打不过曹操,但也不该败得那般惨烈,这只能说是徐州的掌权者水平有问题了。
李易接着说道:“因为开阳城外一败,臧霸顺势惨重,麾下主力近乎全灭,且因为以往时常不遵陶谦号令,让陶谦怀恨在心,过去臧霸势大,陶谦奈何不得,但现在形势逆转,陶谦近来一直在找臧霸的麻烦,想要收他兵权,臧霸的日子很是艰难,故而,我有意拉拢臧霸,但又不好亲自出面,一旦引来陶谦警惕反倒不美。”
“所以,我准备授意陈登与陶谦暗中交好臧霸,助他度过如今危难,等到将来北上,收服臧霸便不再是难事,而有了臧霸在琅琊呼应,南北夹击之下,得徐州可不费吹灰之力。”
“先生觉得如何?”
贾诩拱手道:“主公思虑深远,属下佩服万分。”
虽然知道贾诩是在拍马屁,但李易还是有些高兴的,继续说道:“既然先生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下了,不过具体布置,就要劳烦先生了,另外,那陈元龙有王佐之才,我甚是欣赏,先生也当多关注一二。”
贾诩眼中露出了一抹兴趣的神色,道:“陈登能得主公如此赞许,属下自然会多多与其亲近。”
李易点点头,道:“然后就是河北那边了,我有意与公孙瓒,黑山军张燕联络一二,奈何路途太远,物资不畅,单单使者往来并无太大用处,而且,唉,如今的公孙瓒已经不是昔日威震边塞的白马将军了,对我来说,他与袁绍并无太大差别,相比之下我倒是更为在意张燕,待得将来我尽收徐州、豫州、兖州之后,张燕若能入我麾下,与袁绍决战将大大便利,只是张燕虽然出身黄巾,但已经被朝廷赐予官身,而且其势不弱,号称百万之众,我有意早做布置,但并无妙法。”
贾诩低头思索了一会,说道:“只要主公能拿下兖州等地,收张燕不是难事,至于提前布置,也是应当的,不过这布置却不用落在张燕本人身上。”
“张燕虽被朝廷任命中郎将,其实朝廷依旧以贼视之,张燕等人行事也与以往并无差别,时常劫掠冀州,并州等地,也是因此,张燕才会不被袁绍所容。”
“但主公却是不同,主公出身微末,又陆续招揽了刘辟,龚都,周仓,裴元绍这些黄巾出身的将领,虽然收编其部众,但事后并未加害,依旧授予其兵权,有此四人在,便足以让张燕安心。”
“所以,只要主公在接触张燕之前,从中寻一两人多多提拔,封为将军,甚至封个亭侯,届时让其前去招揽张燕,也许他将军之职,张燕焉有不从之理?”
李易想了想,赞同道:“先生所言甚是,我正好将龚都留在了扬州,扬州今后若是有用兵之处,先生可让其多多历练,除他之外,我也会提拔周仓,这两人虽无大将之才,但性情忠义,为人可靠,纵无张燕之故,亦值得重用。”
说到这里,主要事情便谈得差不多了,李易给贾诩倒了杯酒,对饮片刻,忽的想起了什么,问道:“先生,张绣的事情不会生出变故吧?”
贾诩微笑道:“主公放心,张绣已然知晓,当初长安之事,主公并非刻意针对于他,他只是适逢其会,被主公撞上罢了,所以,张绣虽然很是气闷,但也只是气闷了,而且长安形势艰巨,也由不得张绣有其他选择了。”
“属下动身之前,便已经将张绣的事情交给聘将军,若是一切顺利的话,主公此次经过南阳,便可看到张绣在宛城等候了。”
想起当初张绣被自己欺负得不要不要的样子,李易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感慨道:“张绣啊,我也是很期待,就是不知道见面之后,他会是怎样的表情呢?”
自李易回到寿春之后,又耽搁了数日,李易这才真正踏上规程。
这几天时间里,李易几次召集武官员,说了不少的事情,基本将能想到的事情,全都交代安排了下去。
另外,陈登与糜竺也悄悄来到寿春,与李易见了一面,这两人自从在下邳与广陵上任之后,表现的非常不错,李易能顺利打下扬州,他们的功劳其实丝毫不亚于前线将军,只是因为身份问题,这才没能得到直接嘉奖。
不过,陈登是年轻有为的智谋之士,李易对他还有救命之恩,另一个干脆就是李易的姻亲,所以两人都不在意些许眼前的蝇头小利,这让李易很是宽慰,也越发重视二人,最后更是等到两人先离开,李易这才踏上归程。
回去的时候,因为归属不同,李易的大军是分三路走的,一部分走水路回的荆州,还有些直接从豫章进入江夏,而李易自己,则是带着一万五千多人走陆路,奔着南阳而去。
李易的这一路,除了本身兵马之外,他在扬州招揽的诸多官员,比如周瑜、鲁肃、虞翻、贺齐等人尽皆随行,此外还有的就是官员家属,这些人数也是不少,特别是孙家,一大家子人全都被李易给搬到荆州去了。
不过孙家并没有丝毫的不乐意,相反还对李易很是感激,因为在得知孙策殊死一搏,要袭杀李易的事情后,他们是真的被吓坏了,生怕孙策一死,李易把这笔账算到他们头上。
结果李易只是让他们搬家,并没有翻脸清算,甚至还代为上奏天子,让孙权继承孙坚的爵位,这些事情不管是从孙家自己的角度,还是让外人来看,李易对孙家绝对是相当的厚道。
除孙家之外,还有一伙人比较多,是步骘的族人。
糜竺举荐张纮和步骘,说他们有才华,被李易召到了寿春之后,蒯越与贾诩也对他们评价甚高,所以,在真正见到李易之后,两人很容易的就得到了的任用,步骘被李易放到了身边,张纮被安排到功曹那边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