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89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些算是临时工作,先让他们熟悉,等到荆州之后,李易会有另外安排。
至于步骘的那个妹妹步练师,李易暂时还没透露出自己的想法,毕竟这种事情还是要注意吃相的,而且今后李易肯定要提拔步骘,现在就去见了步练师,难免会让人觉得他是提拔自己的小舅子,是任人唯亲。
相反,要是李易先提拔了步骘之后,再去那啥,旁人就会觉得这是步骘表现的好,李易很欣赏他,这才跟他们家结亲的。
同样的事情,稍微切换一下顺序,就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这点小手段李易已经玩的非常熟练了。
在李易离开寿春的第三天,大军进入了豫州的地界,然后孔融就不淡定了,也不管自己的使者已经被李易砍了好几个了,直接派人送信质问李易,为何要出兵豫州,是不是要不顾黎民百姓掀起战端云云,还警告李易,尽快离开豫州,不然他孔融就要不客气了。
这一次,孔融的使者倒是逃过一劫,李易没杀人,只是让使者转告孔融,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他此行目的地是宛城,走豫州最是方便快捷,绕路的话,要多花费好多的钱粮,荆州的钱粮其实都是大汉的钱粮,还请他孔使君为大汉钱粮考虑,就不要管这件事了。
李易的这些理由,自然是扯淡的,走豫州在距离上的确是近了一些,但补给却是个大麻烦,远比从豫章绕路的花销要大的多,但李易就是要走豫州,因为他是故意的,完全就是存心挑衅孔融,看孔融敢不敢动他。
只要孔融敢动他一下,也不用贾诩的计策了,李易会让孔融见识一下什么叫做讹人,什么叫碰瓷,不把汝南送出来,就跟孔融没完。
可惜的是,孔融到底是个人,血性不足,虽然被李易的解释给气了个半死,但终究也没敢找李易动粗,甚至连监视的人都没派,只是不时的来几个使者烦一烦李易,此外也没再干别的。
没能成功在豫州碰瓷,李易很是失望,不过这并不代表李易就没有收获了。
上次李易出兵徐州就是走的豫州,不过当时算是正个八经的借道,但这次李易却是根本不打招呼,直接带着一万多人从豫州腹地经过,如入无人之境,而豫州刺史孔融没有半点作为,甚至连拦都不曾拦一下,这对孔融在豫州的威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要知道,孔融在豫州的威望本来就不咋地,上次派援兵支援徐州,结果还没走出豫州呢就被曹操给杀了个团灭,让孔融很是丢脸,许多豫州人都认为孔融无能,各级官吏对其多有不满。
这次李易又来这么一手,彻底将孔融的名声给碾的渣都不剩了。
而在此同时,李易的声望在豫州却是大涨。
李易的兵马虽然进了豫州,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老百姓已经有点习惯了,而且李易军纪森严,对沿途百姓秋毫无犯,百姓们并不怎们害怕,相反,他们还会趁着军队到来,趁机兜售一些山货吃食,赚取一些钱财。
在这样的接触中,百姓自然会打听李易的这支人马是怎么回事,李易也特意安排了人手对百姓宣扬他的事迹,于是,这一万多人的兵马就成了一支宣传大队,走到哪,就把李易的光辉事迹宣扬到哪,
比如什么李襄侯义薄云天,为百姓千里驰援徐州。
李襄侯一身是胆,单刀赴会,孙家纳头便拜。
甚至还有玄乎的说李易其实是天上神人,特为解救百姓疾苦将世。
总之就是不要脸皮的把李易往死里吹,吹得豫州百姓心驰神往,恨不得立刻成为李易治下之民。
第597章 我信得过张绣
李易在豫州的种种宣传,普通百姓只是听之信之,不会往太深入的地方去思考,但相当一部分的豫州世家与地方官员,却是从中察觉到一些不太寻常的味道,甚至还有智谋之士断言,李易很可能要往豫州伸手了。
这是个很了不得的事情,甚至都能影响天下格局,但是,虽然有人看到了李易的野心,却无任何一人站出来针对李易做点什么。
因为孔融堂堂刺史都没动静呢,他们这些小人物慌个什么?
相反,在察觉到李易的心思之后,陆续开始有一些地方上的官员和世家子弟主动拜见李易,希望能与李易结个善缘,甚至还有人直接自荐,请求能在李易麾下效力。
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刚刚的一年里面,天下超过半数的地方都在打仗,各个势力之间争斗的很厉害,处在如此乱世之中,像孔融这样的人,抛开善恶不谈,他只有任人鱼肉的份。
面对天下乱局,豫州的有识之士也在思考着未来,无论他们是想要在乱世中保全自身,还是趁机做出一番事业,肯定都要选择一个性格坚强、有威望、有进取心,最关键还是有能力的人来投靠,天下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有那么几个,比如袁绍、曹操、李易等等。
但是,袁绍距离太远,曹操身上麻烦太多,综合对比,李易自然就成为了相当一部分豫州人的首选。
对于豫州世家与官员的亲近态度,李易自然是感受到了,他很意外,也很惊喜,因为这个效果比他预想的要好的多。
同时也让李易感到几分庆幸,在拿下寿春之后,李易因为心疼士卒疲惫,便不打算去豫州折腾了,寻思着让将士们赶快回到家乡修整就好。
但是在那日与虞翻的对答过后,李易决定继续展现威势,这才有了从豫州行军的计划。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收获也是非常丰厚的。
甚至李易都有些期待,朝廷若是真的派个扬州牧过来,他能在汝南征几个兵,到时候他手下那些人是否会直接临阵倒戈
若是真发生那种情况,想必是极为有趣的。
用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李易终于带着豫州官员的善意,带着豫州世家的友谊重新回到了荆州的土地上。
虽然荆州的核心在于襄阳,但是对李易来说,真正被他寄托感情的,却是南阳,因为这里是他真正起家之地。
不过,在到达南阳的第一天,李易便带着典韦虞翻,以及少量精骑护卫,脱离大队人马直奔宛城而去,因为聘派信使告知李易,张绣到了,不过,事情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故。
李易这一行人马快,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便赶到宛县,聘带着周仓刘辟二将出城迎接,众人简单寒暄了几句,李易都来不及入城休息,便直接在城外问道:“张绣如今在何处?”
聘答道:“按照太守离开之前交代,张绣及其麾下兵马皆被安置在城西北一处偏营之中,至于张绣本人,本应住在城中驿馆,但因为出了意外,张绣在营中设了灵堂,祭奠其叔父,日夜哭泣,自然就没有入城,而主公回来的也太过突然,张绣暂时还未得到消息,不过末将这就去找人唤张绣入城拜见主公。”
“不用!”
李易摆手拦住了聘,问道:“书信内容太过简略,你与我详细说说,张济的事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聘叹了一声,道:“说来有些可惜,张济之所以遭难,却是因为”
随着聘将事情娓娓道来,李易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经过。
虽然与贾诩商讨投靠事情的是张绣,但是,那边真正能做主的人还是张绣的叔父张济。
与张绣不同,张济与李易之间基本没发生过大的正面冲突,相比张绣,张济很容易的就接受投靠李易的决定。
但是,张济却比张绣考虑的要更加长远一些。
在张绣心里,他之所以会选择投靠李易,说的直白点就是因为生活所迫,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只能换个地方谋生。
张绣这人没多大的野心,他会选择李易,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有贾诩这个熟人在,他认为有贾诩照应,总不至于被人害了性命。
可张济想的就多了,作为李易还在微末之时就见过面的人,张济深刻的感受到了李易的强大与可怕,也看到了李易的势不可挡,他是真真正正的想要攀上李易这一条大船,成就一番大事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