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90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张绣有些激动的说着,李易看着他,没有正面,而是说道:“于公也好,于私也罢,李傕郭汜二人我都是不喜,但其势力不小,再加上又有天子在其手中,所以,我虽然欲杀之而后快,但此事却非仓促可为,所以,将军不要心急,但我可以应允,将来若是讨伐二贼,便以将军为先锋,如何?”
听着李易的温声细语,张绣已是被感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终于,他心中剩下的最后一丝纠结也被解开,往日种种芥蒂尽数散去,直接就在张济的灵前对着李易跪了下去,深深一拜,哽咽道:“襄侯仁义,张绣,张绣往日多有过错,还望襄侯可以不计前嫌接纳,张绣愿为襄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易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但很快便被他隐去了,李易弯腰将张绣扶了起来,只见张绣却是落了眼泪,正在擦拭。
换做平时,张绣就算感动也不至于掉眼泪,可现在他叔父死了,在这么大的变故之下,李易并没有借机继续欺负他,反而是好言好语,这让张绣很受不了了。
李易看着张绣,轻叹一声说道:“当初长安之事,其实也有我的不对。”
“襄侯,这”
张绣要说,但被李易抬手打断,然后继续道:“我当初还在争取董卓信任,却又不能一昧的阿谀奉承,必须要做出点功绩来,奈何当时西凉军的情况,唉,最终机缘巧合之下我就选中了将军,这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冲突,说来,其实是我对不住将军。”
李易说话间已经松开了拉着张绣的手,转身要对张绣行礼致歉,张绣哪里敢承受,慌忙说道:“襄侯言重了,这些我已经都听和说了,襄侯做的都是仁义之事,是关乎天下的大事,我当时助纣为虐,应该有此一遭,而且”
张绣一脸惭愧的道:“当时军纪松散,我也是忘了当初学艺时的初心,放任士卒胡作非为,也幸亏有襄侯痛斥,不然后来还不知会再做出多少的恶事。”
“所以,当初之事,张绣心中已经不再有半点怨言!”
李易拍了拍张绣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认真道:“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也很放心!”
李易看了眼后堂的方向,一边缓缓踱步过去,一边说道:“当今天下混乱,各地战事不休,我等与天下群雄争锋,事成,今后万世敬仰,事败,也能在青史上留下名号,总之,这一辈子如何都是不亏的。”
“可是,那些寻常百姓呢?当今乱世,对百姓太过无情了,但有兵祸加身,百姓轻则背井离乡,沦为流民,重则全家身死,曝尸荒野!”
“你莫要怪我说话太直,当初在长安,董卓自身军纪不明,所以我找你麻烦,一半是为了董卓,另一半才是为的百姓,但在今后,你当再三切记,行伍之人,手执利刃,杀的是贼敌仇寇,并非良善百姓,这一点是做人本分,是霸业根基,也是我李易自己的底线,所以,在兵马整编之前,你当督促将士,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请襄,不,请主公放心,末将谨记,今后必然约束将士,若是再有害民之举,自愿将人头奉上!”
张绣说话声音很大,为表郑重,甚至再次拜倒在了李易的面前。
其实,如果李易刚一见面就给张绣谈军纪的问题,张绣不管嘴上怎么说,心里肯定都是有些不痛快的,甚至,他还会认为这是李易在故意拿往事羞辱他。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李易只带着三个人进入他的大营祭拜张济,尽显诚意与信任。
然后李易还表示要接回张济尸首,还声明今后不给李郭二人活路。
这其中的诚意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张绣自己都产生了愧疚。
原先张绣觉得李易就是个满脑子阴谋诡计,实则沽名钓誉的家伙,可现在不一样了,张绣怎么看都觉得李易是个好人,有仁义,有气度,人家心里装的是全天下的人,这样的人定然要为天下之主。
而他张绣才智平庸,却能侍奉如此主公,是他的福分。
第599章 段煨
只是短短的一炷香时间,张绣就从刚刚相见的生分,尴尬,变成了一副时刻要为李易去死的态度。
对此,典韦见怪不怪,一脸淡定。
周仓素来知道自家主公厉害,也没想太多。
可虞翻就是佩服得不得了了,心中不断赞叹,自家主公真乃神人也!
这也让虞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有一个人格魅力如此非凡的主公,大事不成,天理不容啊!
不过,李易对此却是淡定的很,因为张绣的态度完全在他预料之中。
虽然两人只是说了不多的几句话,可这些话的分量都是相当重的,而且李易还做了不少的铺垫,这种组合拳一套下去,别说是张绣,除了那些智商太妖孽,或者心性太凉薄的,其他人七八成都得给李易跪了。
除此之外,还有气场的缘故。
气场这东西摸不着看不见,却是真的能够影响人的。
对于张绣,李易敢只带着区区几个人来见他,除了仗着自己能开挂,便是李易觉得自己的气场太强了,对于张绣这个人,他用眼神都能将对方击败了。
事实也是如此,张绣看到李易就想往后退,便是被李易的气场给吓住了。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分人的,比如关羽,当初李易已经是州牧了,气场非常强大,轻松挤兑刘备,当着面骂张飞,非常的嚣张,可他却很少直接针对关羽,因为李易觉得自己的气场挡不住人家的青龙大刀。
在张绣表示衷心之后,双方的气氛自然也就变得轻松了许多,张绣将李易请到了大帐后面,毕竟灵堂不是说正事的地方。
“主公请看,这是属下所带来的将士名册,一共三千七百一十三人,包括各阶将官,兵甲战马,布匹钱帛,尽皆在内。”
请李易坐下后,张绣便取出了一个小册子交给了李易,李易接过简单翻看了一下,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头道:“我记得当初离开长安,佑维麾下兵马加起来应当不下五千人,如今却是少了这许多,莫非因为之后有什么意外发生?”
张绣神色愁苦,叹息道:“主公当时抽身离开长安,绣一开始还以为是主公决断出错,甚至还暗中嘲笑,但没过多久就知道了主公的高明,因为长安,根本就是一片泥潭啊!”
“自主公离开之后,李郭等西凉旧部,朝廷,吕布,三方争斗不休,都曾经拉拢我与叔父,让我们为其效力,但叔父他认为我们兵少将弱,不能参与那些混乱争斗,便选择了明哲保身。”
“于是,旁人看到明着拉拢不成,便开始分化属下麾下兵马,陆续的,其中一部分投靠了李傕,还有一些选择了向朝廷效力,不过,投靠朝廷的那些,在吕布离开长安之前就被杀的差不多了。”
李易面露惋惜之色,又道:“既然长安局势如此不稳,那你觉得,今后我现在继续招揽其他人,当然,西凉嫡系人马除外,你觉得可有希望?”
张绣犹豫了一下,问道:“敢问主公想要招揽哪位?”
“徐荣,杨奉!”
李易很干脆的就说出了两个人名。
徐荣这人在历史上基本没什么名气,可实际上,却是一个被埋没的猛将。
徐荣的战绩很简单,也很辉煌,人家在正面战场上先后干败了曹操和孙坚两个猛人,一次还可能是运气,两次,那就是真本事了。
按照李易自己的判断,单纯以打仗来衡量的话,徐荣可能还要胜过目前的张辽徐晃,所以,这么一个猛将,李易肯定是要尝试着将他收入自己麾下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