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104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孙乾没有犹豫,很直接的回答道:“无他,善始善终罢了,这几日城中人心惶惶,若无官员安抚,难免会有歹人为恶,使百姓无端受难,乾虽不才,却也不能坐视不管。”
“百姓”
陶谦喃喃了一声,又沉吟了一会,道:“我知道了,老夫精力不济,百姓的事情就多辛苦了公祐,退下吧。”
“使君保重。”
孙乾起身对着陶谦行了一礼,缓缓离去,然后陶谦又对陶商说道:“你也下去吧。”
陶商却是没动,小心问道:“父亲的打算是”
陶谦不言语,只是连连摆摆手,示意陶商赶快滚蛋。
陶商有些委屈,是陶谦叫他来旁听的,他觉得之后陶谦肯定有话要吩咐,结果还真诚了旁听,什么都没交代,就打发他回去。
不过陶商郁闷归郁闷,也不敢跟自家父亲叫板,老老实实行了一礼,然后离开。
等到陶商走远了,陶谦这才一手按着垫子,缓缓坐起身,然后打开旁边的木匣,抽出一张纸,纸张独特的质感让他下意识的摩挲了几下,甚至苍老的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了几丝笑意。
这些纸都是李易送他的,陶谦很喜欢,最初都不舍得用,还是李易又送了两次,陶谦感觉其造价应该没外面传的那么玄乎,这才开始在写公的时候用起了高大上的纸张。
将纸张摊平,陶谦取了笔蘸了蘸墨,落笔写到:臣,陶谦
刚写了几个字,陶谦心中便一阵七上八下,手中狼毫更似有千钧重,让他难以为继。
“罢了,罢了”
叹息着,陶谦将写了几个字的纸张丢到一边,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浪费纸张,然后陶谦又取了一张纸,提笔就想写下襄侯二字,但犹豫再三,最后笔锋落下,出现在纸张上的,却是“大将军”!
在陶谦在选择之中纠结的时候,位于青州的袁谭与颜良同样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起初的时候,袁谭出征青州可谓是意气风发,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平原与高唐等地,就连原本应该成为天险阻碍的黄河都被他如踏平地一般的垮了过去,然后就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袁谭一口气杀到了临淄,进入青州腹地,这才暂时停下东进的脚步。
最初袁谭停下是因为田楷的抵抗开始变得激烈,袁谭不慎在意,反正给他时间,临淄迟早能攻下,然后很快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徐州臧霸带着几千人越过泰山郡,直奔他的后路杀去。
这让袁谭吓了一跳,怀疑臧霸是与田楷早有合谋,故意设下诱敌深入之计,现在已经开始合围,打算将他的主力困死在临淄城下,于是,袁谭开始慌忙撤兵,甚至不惜亲自断后,可撤了两天之后,袁谭忽然发现,不仅田楷没有派出追击不说,臧霸的那支奇兵滴血未见,只在路上溜达了一圈就开始撤兵,而且比他撤的还快。
于是袁谭与颜良恍然大悟,臧霸的出兵多半只是虚张声势,而臧霸和田楷之间即便有联系,但联系绝对不深,否则断无可能错过如此好的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臧霸与田楷好好配合,是完全有能力吃下袁谭这一支人马的,即便袁绍紧急派遣援军,袁谭与颜良徐西红也难免重创,然后在兵力和士气的双重打击下,青州攻略多半也要泡汤。
幽州公孙瓒在袁绍出兵青州之后,也开始兴兵南下了,在穷兵黩武的前提下,公孙瓒的兵力不弱,最起码看上去不弱,所以袁绍也不敢在青州战场上投入太多的兵力,否则万一冀州有失,后悔都来不及。
就这样,藏霸与田楷无意中对袁谭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面,又无意中放了袁谭一马,浪费了大好的战机,不过,他们也不是毫无收获,袁谭在之后的用兵中谨慎了许多,开始稳扎稳打,进攻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而且,当袁谭再度杀到临淄城下的时候,不得不面对一个让他比较头疼的问题,是否要在拿下青州之前,分兵彻底解决掉臧霸这个潜伏在身边的毒蛇,虽然臧霸始终都未直接与袁谭冲突,但袁谭已经快被臧霸给恶心死了。
臧霸的骚扰战术很纯粹,几次袁谭估计设计,暴露缺口,臧霸也只是在战场外游走,根本没有动真格的意思,让袁谭恨得牙痒痒,却也没什么好办法解决。
就这样,因为臧霸的问题,袁谭在临淄耽搁了好几天,幸好有曹操守兖州,袁谭也不是很着急,因为曹操虽然弱于李易,但兖州形势复杂,曹操又不是庸才,袁谭觉得曹操给李易耗两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拖延李易还是能做到的。
然而,又过了两天,臧霸的问题还没解决,袁谭又迎来了更大的麻烦。
这天袁谭营外来了一百多溃兵,自称是曹操的人马,袁谭大惊,亲自出面问询,然后就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
曹操在兖州战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夏侯惇所部五千兵马幸存,曹操与夏侯惇去冀州向袁绍请罪,并命令残兵与大小将领投奔袁谭,为青州战事出些力气。
那五千兵马基本都是兖州人,本就不愿意背井离乡,现在又被曹操将他们给送了出去,许多将士心中不满,一路不断有人逃跑,进入青州后,只剩下了一千多人,然后他们就遇到了灭顶之灾,因为他们撞上了臧霸。
当初曹操设计大胜臧霸,臧霸逃遁,后来聚集残部回到开阳,却发现曹操将战俘全杀了,就连开阳城也给屠了个干干净净,一个活人都见不到,那一幕差点让臧霸这位猛将疯掉,最终臧霸立誓,这辈子与曹操不死不休。
此次干预青州,臧霸为保留实力,一直都是虚张声势,根本没打算动手,但意外发现那支残兵竟然举着曹操的旗号,臧霸眼睛一下就红了,他手下兵马也差不多,其中多是琅琊人,许多人都有亲友死在曹操屠刀之下,于是,曹操那支残兵倒了大霉,在臧霸不要命的突袭下,千余人或战死,或被俘,最后只有一百来人侥幸逃脱。
之所以能有人逃脱,是因为臧霸下手太狠,上来就不留活口,甚至还虐杀俘虏,连主将韩浩都被乱刀分尸,让残兵在绝望中爆发了一下,这才有人逃出生天。
不过,在这一战之后,曹操留下的最后一点火种,也在乱世的意外与必然中彻底消亡。
袁谭了解了兖州的情况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在青州成功的前提就是曹操将李易拖在兖州,结果他虽然进展顺利,可曹操却是掉了链子,之后青州还打么?
对此袁谭犹豫不决,眼前的战果放弃太过可惜,脸面上也挂不住,可要是不松手,等到李易大军到来,袁谭没有自信能胜过李易的兵马,无奈之下,袁谭只能暂时按兵不动,一边密切关注兖州动向,一边往冀州派出信使,将这件事的决定权交给袁绍。
可是,在袁绍的命令回来之前,关于李易的坏消息却是一个接着一个,李易自称大将军,着手在黄河南岸布防,李易出兵徐州,徐州武不但不思抵御,反而翘首以盼
这一桩桩的消息,让袁谭郁闷到无以复加,年纪轻轻就白了几根头发,可任凭他望眼欲穿,袁绍的军令就是迟迟不来
第693章 翁婿
袁绍迟迟不对青州下令,袁谭只能按兵不动,这让外界,甚至是袁谭自己都认为青州将在之后成为袁绍、李易以及公孙瓒三方互相混战的泥潭。
其实泥潭是比较理想的结果,袁谭最怕的是李易直接奔袭青州。
可事实上,李易的表现却与袁绍类似,竟然也开始变得磨磨唧唧。
李易离开昌邑时,连带亲卫营在内,一共只带出了两万五千人,并非袁谭预想的那般大动干戈,而且,李易也没有奉行兵贵神速的道理,他的行军路线相当的曲折。
李易离开昌邑之后,先是向东去了任城,这还算正常,然后就开始北上进入东平,与张邈张超兄弟见了一面,做短暂修整后,又进入了济北。
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袁谭那边紧张的不行,只当李易要来行走了,不过,最终李易只在济北停留数日,见了一些地方官员与士绅代表,再一次强调了种种政令,并与感激涕零的百姓与民同乐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北上,而是折返南下,进入了泰山郡。
这时候李易的目的已经比较清晰了,他要在与陶谦见面之前,到各地展露一下军威,刷一刷存在感,好震慑那些可能怀有不安分心思的家伙,也为今后各地官员的更替以及政令的施行创造更好的环境,为此,李易还留下了五千多的兵马。
李易在泰山郡基本没有停留,他是“擦边”路过的,而且因为臧霸最近在泰山北边一带活动,在有些事情没有彻底谈妥之前,李易并不想过早往泰山派遣兵马,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于是,李易的下一站就成为了彭城,到了这里,李易的脚步也再一次踏上了徐州的土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