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第61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胡遵。”
“末将在。”韩德下手,原本坐在席位上的胡遵立刻起身应道。
“给尔三千步卒,三百元戎弩兵。于大营东北方八里处安营扎寨。未得军令,不准擅退一步。”
两座小营与刘宪本军所在的大营所组成的形状就好比一等腰三角形,本军大营与向宠小营就好比这等腰三角形的底线两点,而胡遵部则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在东通口,刘宪南北方向布置下这样三个营寨,那为的就是羁绊住鲜卑骑兵的马蹄。让鲜卑骑兵大规模冲锋时,总感觉捆手捆脚不得尽情施展。
作为赤木口通道最平坦宽阔之所在,东通口南北山头间距有二十里,东西通口横截面也有十多里之遥,这样宽阔的一片地方,足够鲜卑人纵马驰骋的。如果蒲头的大军背依北侧山头扎营,那么就有二十里路的纵深供他们盘马,遥遥而对三道通口。
刘宪手中兵力不足,根本无力把那赤木口前给彻底封锁住,而大营驻扎在通口处,甚至连两侧的空留地都控制不住。这种情况下,控制力自然也无从说起向前延伸。但白白的把通口前阔地让给鲜卑人也不成。刘宪苦思了数日,终于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大规模骑兵群的冲锋、转进。需要有足够的阔地来施展。而只要限制住必要的地形空间,那几乎就可以说是给鲜卑人骑兵套上了一个笼头。
如果兵力充足的话,刘宪甚至准备在通口前密布上十七八个小型营寨,而不是像现在只有两个。
众多坚固的小型营寨,或安兵三五千,或驻兵千余,散布于赤木口前方圆二十里之内,就可以如同一张完全展开的坚韧铁网缠住了鲜卑大军南下的马蹄。
可惜的是刘宪手中实力不足,所以他要建的就只能是有数的较大型屯兵营寨,在坚固的同时也要保证足够兵力的屯守,让鲜卑人一口吃不下。
向宠所在营寨地,位于刘宪大营正北方十五里处,再往前三五里就是贺兰山的余脉山头,除去山脚下坑洼不平、石块遍地的两三里外,能够用于跑马的只有两里地多些。而向宠所部中,除去五百元戎弩兵外,最主要的远程力量还是刘备军中在阳平关一战后赶制出的床弩。
床弩,亦称为车弩,因为为了使得这种颇具重量的远程打击武器能够快速移动,刘备军赶制出的床弩除去本身弩臂、弩机等之外,还在下面安装了四轮小车。并且床弩本身也可与下面的小车一分为二。
新式的床弩在绞盘拉力方面自然而然的运用上了滑轮组,这样虽让它本身重量增加了不少,可在上劲方面确实容易了许多,快捷了许多。
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原本以威力强大、射程远但射速慢、移动慢而组成的床弩,经过改进之后再也不需要三五十人去一起发力搅动绞盘了。轻重三类床弩只需要五到八人就可装卸发射。加之搬运箭矢等职司,大型三弓床弩也只需要十人一组,中型两弓床弩需要八人一组,小型的单弓床弩更是六人既可。
阳平关一战后,介于曹军对床弩的应用以及投石车的沉重和人员所需众多的原因,刘备军为了保证必要的远程威慑力,便将床弩重新提了上来。如今赶制出的一批,运到军前有一百二十具驾之多,其中三弓床弩二十具,两弓床弩三十具,轻型单弓床弩七十具。
一百二十具床弩刘宪在弋居和吴旗各留下了十具三弓床弩,而把剩下的一百具悉数带到了赤木口前线。
作为首当其冲之所在,向宠本部给配置了三十具两弓床弩。有了这些射程可超两里之遥的两弓床弩坐镇,可以说向宠部北面的威胁几乎是微乎其微。除非是鲜卑人能够容忍在列队期间就饱受打击,然后再让伤亡惨重的部队去死命的冲击向宠部坚固的硬盘。
不过鲜卑人虽到不了向宠部的北面,却可以通过南面绕去东侧,到底还是三面受敌。由胡遵部、大营和向宠部构成的这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说底线是十五里,那么它的高就是五里,用勾股定理算一算,胡遵部斜向距离大营和向宠部的距离在九里左右。有这样长的间距,胡遵部是不可能对向宠部进行支援的。况且它本身的任务也不是去支援向宠部,它的存在乃是为了死死锁住大营右侧(也就是东面)的通道。
如果不是兵力不足以支撑他再度分兵。刘宪绝对会在向宠部——大营一线的左侧(西侧)同样位置以及中间位置再安排上两座坚营固垒。因为没有胡遵部东面临近山头的优势,也没有向宠部北面临近山头的优势,想在(左侧)平野之地竖起一座五万鲜卑骑兵无法攻陷的大营,那至少需要一万军力,这样才能在刘宪大营的左侧空留地上上一把锁。而中心营寨兵马虽不需要太多i,却也不该少于五千人。然这一万五千兵力,刘宪却根本无力拿出。
刘宪的本军大营不可能把东侧通道十几里长的横截面给彻底封死,他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大营立在中央,然后尽可能的向左右两方延伸控制。如此若是大营前列没有两个用来分散承担压力的小营存在的话,那面对鲜卑骑兵的冲锋,刘宪凭靠现有的兵力去支撑那实在是够呛的。
胡遵部所承受的冲击力仅次于向宠部。所以刘宪给他配置了二十具单弓床弩,而把余下的五十具单弓床弩悉数配置在大营。
连同元戎弩兵,这些就是刘宪、向宠、胡遵抗拒鲜卑骑兵冲击的最大本钱。
四万四千兵马(三千步卒在看守鲜卑降部,再减去三千元戎弩兵),分出去一万人之后,刘宪在西侧通口部下了两千人以及二百元戎弩兵,有校尉阎芝把守。中间通口,布置步卒五千,元戎弩兵五百,由关平负责,并且刘宪再给关平留下了两千后备军,以防备西、中两通道突然吃紧。连同西侧的阎芝部,这些兵马全由关平负责统一指挥。
除去这些后,刘宪手中还剩有两万五千军,以及一千五百名元戎弩兵,而这两万五千人中,骑兵占据了八千之多(傅彤部三千骑,吴班部五千骑。从成都出来的是一万骑兵分出半数归属张飞指挥调度。吴班先率两千骑随同傅彤转进,余下三千骑随大部队赶来),可以说刘宪真正能在一开始就派上用场的兵马只有一万七千人,加上一千五百名元戎弩兵,人马也不足两万之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