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完这个问题,陈学谦明显发现坐在他对面的主持人两眼正在冒着小星星。
“至于我是怎么构思出这款手机的,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因为我们有着一个极其出色的研发团队。他们经常会给我提出许多极具想象力的创意,而我的责任则是从中选出最好的。而这也是我当初设立cc科技创新奖的用意,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获得这个奖。”
“听说陈先生最近在美国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要在美国录用3000个人,为什么不考虑在中国成立呢?”主持人读了第二个观众的提问。
这个问题也很好,也是很多人质疑陈学谦的一个重要理由。
“因为西方国家对我们的限制太多,如果我将这个中心设置在中国,那么恐怕很难招到足够多,足够优秀的人才。”
陈学谦的这个回答也完美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惑,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解释开了就完全没有黑点。
“最后一位观众的提问:请问陈先生,你的公司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听了这个问题,陈学谦一脸郑重的看着视频,满是诚恳的说道:“自主研发出一台达到国际顶尖水准的发动机。振兴中国重工业。谢谢大家!”
至此,陈学谦的野心大白天下!
€€€€€€€€€€€€
ps:感谢溯龙一尘,红尘蛋糕两位书友的打赏。感谢各位投票,订阅的书友。
328 大国重工
328大国重工
大国重工,强国之基。? ??
然而中国的重工着实有些尴尬。
你要说他工业差劲,他也能造出神舟飞船,两弹一星这样的尖端科技。
可你要是说中国已然是工业强国,这显然又并不妥当,毕竟不说其他,单单一个动机就难住了中国不知道多少科研工作者。
现代重工业的基础其实争得仅有两点,一个是加工精度,这与技术有关,也和人有关。
要知道,在几百年前,中国古人就有微雕技术,一颗米中便可雕出世间百态。然而到了近代,国人不知从何时起就把这些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通通丢掉了。
丢掉手艺还在其次,关键是曾经代代相传的那种匠师传承也丢了。那种精益求精的追求不见了,工业突然就变成了科学家的事情了。而技术工一下就在国内价值体系中失了地位。
世人皆以科学家为贵,而技术工则鄙之。这种价值取向使得去做工人的都是最不入流的人,但凡有其他选择的,绝不会有人干这种事情。
然而事实上呢,人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生物。陈学谦前世就曾听闻,在日本有人可以用手感应出一个最精密的车床平整度是否合格。
这种技艺必然是需要天赋的,可在中国,这样的天赋根本不可能觉出来。因为这样的天赋并不会给他带来机会和成功,他想要改变命运,唯一的途径还是只有读书。
试问这样的一种价值体系,如何能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
而这恰恰是中国教育最最致命的弊病所在。